人文陶冶如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

2018-12-19 11:08邹海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小学

邹海红

摘要:中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概况并不难找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充满了过于机械化的教学内容,如词语练习、主题理解、写作技巧灌输等。然而,我们还不清楚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功能。由于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要求越来越高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和素养。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环境下,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效应,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人文陶冶;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6-0104-02

引言

启发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过程。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小学语文具有其独特性。语文教育非常适合人们的情绪,心理,思想和精神。它能影响小学生个性、精神情感和学生视野。我们的教育缺乏主旋律。事实上,这一主题是一种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的是“人文精神”的教育。

1.当下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

在去年5月,微博上就发生了一起关注度高的话题,江西上饶一个七岁男童因为奶奶不给买玩具就对奶奶拳打脚踢还对其奶奶进行辱骂,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所传授的尊老爱幼,文明礼仪究竟有没有被小学生接收?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受客观和主观这两个条件影响。漆永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曾通过观摩听课,耳聆目验,感慨良多,忧虑日深。在《抛开束缚 回归本原——中学语文教学“十请”》一文中坦言,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挤压甚至歧视,已沦为可有可无者,无立足之地。

现如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带领,学生感到厌倦,老师也会更疲怠。教师想唤起学生的兴趣时,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把语文学习好很困难,而且要想取得很大进步更难,语文课上感觉非常有收获,但课后却无法吸收知识。

我们的教师应该与优秀的教师互动,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成就。但是与教学水平不是很好的教师交流几乎是浪费时间。

有些老师不愿意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寻求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他们只愿意遵循原来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真相,按照书上的说明来讲真相,忽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这种教育方法无聊、单调、僵化,语文学科的主要作用完全得不到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期接受这种单调教育的会产生较大学习阻力,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在语言教育中是不可行的。学生学习兴趣的都是会被影响的,甚至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人文陶冶

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能力的培养就是人文修养的两点。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关怀人、自然和文化,人文能力的培养是对培养学生认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那么人文教育的培养就是必不可少的。单一的思想教育是会局限小学语文教育的,而人性化、人情化、有人文性的教育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随着人文精神的渗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的掌握上更加灵活,从而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人文性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但如果人文性逐步地被列示或实施,它将成为灌输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一种传统形式,使人文教育毫无意义。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文本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回家时看看父亲的背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情感。人文教育是隐形的,它是启蒙和培养的过程。这是一个学生自我理解,自律和自主的过程。不灵活的知识,记忆的机械记忆和教条主义会导致学生误解社会,生活和环境。它也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想提升小学生地语文学习热情和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开放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开放式、游戏式的课堂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全身心的投人,这样能更有效的实施人文教育,更充分实现人文陶冶。

没有道德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就没有灵魂,它的现实是纯粹功利的教学观。毫无疑问,它应该被抛弃。但是,中国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能力,并且进行道德教育。只有充分掌握一个点,充分把握艺术性,人文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学生在学习也就逐渐形成一个好的人格。教师是让小学生实现人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点,所以教师首先要把爱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使困窘和冷漠的班级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班级,让学生们感受到爱难道不是人文最好的体现吗?其次必须关注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能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后我们的课堂是需要情感去建筑的富的,让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3.拒绝整齐划一,还学生自由空间

許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关键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前提就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有趣性,这两点在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自由的理解,自主的表达,开阔的交流情景和广阔的话语空间,老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主动共享。我们在学习上不能追求规范和整齐,一道题可以有很多中解法,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看法,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就让同学们用规定的,整齐的声音鼓掌,虽然整齐,但是却缺乏了乐趣,好像军训一样,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看起来很好很热闹,但是却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作用和效果。一味的去追求整齐和规范,会深深的限制学生的思想,不能起到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的效果,这样不利于小学语文的教育思想和学生的发展。

4.结语

在人文陶冶培养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古老的,要求教师继续学习和实践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很重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能轻松愉快的享受学习,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 齐文辉.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李婷鸿.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D].中国海洋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小学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