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国学经典,感悟教育智慧

2018-12-20 08:43周晨
赢未来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思想论语老师

周晨

摘要:《论语》中关于教育教学的论点非常多,在教育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它们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细读《论语》一书,不难发现,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最大的特征就是热爱学生,这方面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读《论语》,感悟颇深,尤其是孔夫子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呢?

关键词:论语;教学思想;喜爱;老师

工作之余,重拾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论语》,细细品读,再一次感受了这座思想宝库的巨大魅力。《论语》中关于教育教学的论点非常多,在教育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它们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教”与“学”一样,教而不思则罔,只有不断反思才不会迷失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再次读它,感悟颇深,尤其是孔夫子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呢?

细读《论语》一书,不难发现,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最大的特征就是热爱学生,这方面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子曰:“仁者爱人。”孔子爱学生,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说,“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是如此热愛学生,善待学生,期望学生,悉心地培养教育学生,并希望学生超过老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从事的是立人、达人的精神事业,无理由不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期望学生。曾有幸聆听过全国教育名师李镇西老师的讲座,记得他诠释过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同样是告诉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当好一个老师,并不是简单的“授业”、“解惑”,给学生传递纯粹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走出知识的迷雾,这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教育本质上最重要的应该是“传道”,也就是传递爱,用“爱”去塑造学生品格,以“爱”去影响学生心灵,让爱照进学生心灵,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学而不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深化、扩展自己的认识,做到深专广博,才能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真正驾驭课堂教学,使学生佩服。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诲人不倦,要讲究教法,懂得循循善诱,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夫子循循善诱人”,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

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风行为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教师作风行为不正派,就是发命令,学生也不听从。他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孔子的这些话,充分说明教师的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口服心服。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增强教育效果。

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世上更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面对基础不一、参差不齐、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更需要用智慧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到因材施教,差异对待,而不是用同一个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这样才能在差异性与多样性中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孔子很注意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今天我面对班上六十多个各有特色的孩子,我想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面对多样性的学生,不仅因材施教,还应“有教无类”。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极贫穷的颜回;有出身不好的仲弓,他都尽心教诲,成为后世的楷模。有教无类是教育事业的崇高境界,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坚持这样的教育思想,并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执行这一教育原则。真正做到不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差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呵护。如果说师爱施于优秀生,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师爱惠及后进生,将会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

重读《论语》确实让作为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我们总是在品味解读孔老夫子的教育思想,其实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他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热爱,我想如果我也能奉上自己的一颗爱心给学生,让自身的“爱”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我也一定能够受到学生的真心喜爱,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论语》宋元人注本台北:文致出版社1980版.

[2]《论语译注》杨伯峻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版.

猜你喜欢
教学思想论语老师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
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
老师的见面礼
《论语·为政第二》
六·一放假么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