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早期教育

2018-12-21 10:43吴则燕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早期教育关键期儿童心理

吴则燕

【摘要】早期教育对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0~6岁儿童正处于大脑迅速发育的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故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且与成长认知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适当开展早期教育,把握关键期,对儿童身心发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儿童心理 关键期 早期教育

我们要把6岁前的儿童作为一个孤立的、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有着独立意愿的人来看待,体察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如果刚刚出生的婴儿的潜能是100分的话,那么到了6岁时,其潜能仅剩下80分左右。0~6岁是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有些潜能开发过了这一时期要打折扣,有的潜能开发甚至只能限在这一时期进行。可见,开展适当的早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早期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坚持适度原则,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关键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儿童的潜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挫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

一、0~6岁儿童心理特点

我国将早期教育定义为两个阶段,即0~3岁的婴幼儿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开展早期教育的关键是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那么,作为早期教育的对象——0~6岁儿童又具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0~3岁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时期的婴幼儿是通过触摸、观看、移动物体来习得知识的。婴幼儿出生时就表现出了多方面的能力,现已发现婴儿早期(0~3个月)共有先天性反射活动73种,其中令人惊奇的是“走步反射”“游泳反射”“同步模仿”。“走步反射”的存在期只有56天,“游泳反射”的存在期只有6个月。如能抓紧训练,可提前行走,或者成为优秀的游泳健将。“同步模仿”是指新生儿能对母亲说话的伸舌动作和成人的面部表情做出同步模仿,是婴儿模仿能力的最初显露。婴儿最初的反射活动,在后天的环境中凭借感觉能力很快就形成各种信号性的条件反射,不仅广泛地与第一信号系统联系,而且愈来愈多地与第二信号系统相联系,成为智慧的起源。婴儿形成的第一条件反射仅为出生后14天左右,即哺乳反射。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婴儿这时对哺乳的意义有了理解,是一种真正意义的认知活动。婴儿的整体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比的,但是,婴儿的某些能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如皮肤感觉,3个月的婴儿能够区别温度为33℃和31℃水的温差;婴儿味觉数在1万以上,成人则为9000;婴儿高频区的听力比成人好;在视觉上,婴儿对细微的觉察能力比成人好,如能看到墙角的蚂蚁。此外,婴儿的模仿能力、整体识记能力都是令人惊叹的。

整个婴幼儿期是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所谓关键期,一个意思是最容易学习某个目的的时期,即一般所说敏感期;另一层意思是过了这一时期,特定的能力和心理现象就会消失。在婴儿期中,最重要的发展关键期有两个:一是8、9月~1岁,是产生直观动作思维的关键期;二是2岁半~3岁,是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现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例如,我组织了两次与纸条有关的活动。第一次将范例“节日彩带”张贴在黑板上,小朋友们都用彩色纸条粘贴节日彩带。但是,第二次我充分准备了各种颜色、长短不一、质地有别的纸条,浆糊,剪刀,纸板,蜡笔让小朋友们随意进行创作。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将纸条的两端粘住,中间形成了一个弧,弧的下面又粘了一个纸条,起名叫“火车钻山洞”,还有的粘出“小汽车”等等。由此实践说明,这两个时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婴幼儿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6岁儿童则处于前运算阶段,即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推理,但他们的思维具有单维性特点,也就是说只能进行单一维度的逻辑运算。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且模仿能力正在逐渐增强。儿童心理特点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特征,预示了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内容,也决定了教学方法。

二、早期教育策略

早期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教学知识点与教学方法都需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的变化来实施,也就是说,不同年龄阶段或心理发育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早期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参照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安排不同的学习课程。

0~2岁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且处于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他们通过接触和感官体验来获取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尽管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图形、图像、声音的认知,可有效激发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也是婴幼儿早期认知世界的窗口。这一时期,可安排音乐和绘画作品熏陶课程,并不要求婴幼儿掌握这些技能,而仅仅是通过感官刺激,使婴幼儿对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有初步接触,形成大脑皮层的浅认知。当然,音乐与美术教育可以贯穿整个儿童教育时期,以促进儿童的艺术情操发育。

2~3岁期间的幼儿,语言能力开始发展,模仿能力不断增强,且正处于感知运动向前运算阶段转化的时期,是进行语言教育的最佳年龄段,不过,这个阶段应该以母语教育为主,以便巩固幼儿的母语习得能力。我们儿少中心幼儿园宝宝班的孩子是2~3岁的,每天早活动时,我们都播放童谣或童话故事的录音,令我惊奇的是,将同一首童谣或故事仅仅连续播放3天,到第4天早晨,80%的孩子都能准确无误的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及语句。

3~6岁幼儿已进入前运算发展阶段,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可引入外语学习。通过时间段的区分,可以有效帮助儿童在母语与外语之间切换,而不会出现语言混淆的现象。除了增加外语等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外,也可以适时增加儿童对数学、美术绘画、手工等具有一定逻辑思维需求的课程的学习。尤其是数学的引入,通过抽象的符号化运算,可以锻炼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儿少中心的玩具图书馆,秉承“将书本变成玩具,将学习变成游戏”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集游戏化、趣味化为一体,通过点数、拼图、玩偶实物教具,引导儿童进行从简单到较复杂的计算,运用视觉、触觉和动觉等信号刺激,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中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小学中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数学教育,除了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外,还可以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和事物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能力。这一时期的幼儿,身体骨骼发育,因此,还可以增加舞蹈、体操、體育等肢体运动,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强化儿童的大脑支配与身体协调性发展。

总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早期教育,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关键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不用的教学活动设计,在他们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他们在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自然且有规律地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深远和有着重要意义的领域,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根据0~6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当的早期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施丹丹.试论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J].南北桥,2017,(17):203.

[2]陈燕玲,曲桂玉,方家琪.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8):803.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关键期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玩具图书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