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职业培训研究

2018-12-21 10:43顾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残疾人信息化

顾然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来说,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与残疾人相关的职业培训模式,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信息化培训提升自我、提升技能,是目前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辽宁省某3个市上百名残疾人在有关信息化方面的调研数据统计,探讨了残疾人在信息化职业培训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残疾人信息化的职业技能提出一系列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残疾人 职业培训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与残疾人就业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信息化时代在传统的培训方式基础上,对残疾人开展一系列的信息化培训,是残联等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和研究重点。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地区,残疾人数更是达到224万左右,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互联网为依托,针对条件合适的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帮助残疾人提升自我,融入社会。

一、残疾人信息化职业培训的政策支持

2016年6月,人社部、中残联等单位联合下发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在这一文件中,明确指出针对残疾人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对残疾人中新成长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2016年9月,中残联、发改委等部分联合下发了《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里面專门提出要“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加强对基层人员信息化培训和业务能力建设。”2016年12月,中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等一系列的保障内容,并专门强调要“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业技能培训。”

现阶段,无论从扶贫、还是就业、还是信息化人才队伍本身建设方面,都需要相关单位扎扎实实的开展残疾人有关信息化的职业技能培训。

本文所提出的残疾人信息化培训,指的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未就业或者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开展的相关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的方式更加突出网络培训、软件技术应用等信息化手段,使受训的残疾人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基础技能,尽快适应创业或就业的工作需要。

二、残疾人信息化职业培训现状调研及分析

笔者对省内3个市的147名残疾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这些残疾人的工作领域涵盖了政府机关及相关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企业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从残疾类别来看,其中肢体障碍的残疾人95人,占64.63%;听障言语残疾的人数为43人,比例为29.25%;视力障碍的人数为6人,占比4.08%;多重残疾的人数为3人,占比2.04%。

(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1.培训时间方面。44.22%的受调查者认为培训时间控制在半个月内最合适,26.53%的人选择了一个月以内,29.25%的人认为参加一次培训应该需要三个月及以上的时间。

2.培训目的方面。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为了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占30.61%,通过培训后换职业或者为了获得某个技能资格证的人员合占12.92%,而56.46%的人培训的目的就是实现就业和创业。

3.就业障碍方面。27.89%的人员认为残疾人就业最大的障碍是残疾人自身缺陷受限;15.65%的人则认为,是因为“部分残疾人没有强烈的就业意识,只等待国家补助”;21.77%的人觉得这是由于用人单位存在很大程度的歧视导致的;13.61%的人认为,全社会对该问题重视程度不高;17.01%的人认为,没有十分有效的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规。

4.政策掌握方面。对于“您了解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政府关于优惠残疾人的有关政策么”这一问题,42.18%的人选择了“了解,基本都知道”,但是50.34%的人则是“听说过,但不清楚”,没听说过的人占比为7.48%。

5.信息化培训方面。“您对于信息化教学是否了解”,了解一点占58.50%,不了解占30.61%,比较了解仅为10.88%;问到“您是否参加过信息化培训”时,61.9%选择的是没参加过相关培训;对于“您参加的培训中,都应用过哪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统计中,48.30%的人选择了课件培训,而模拟环境操作的比例为23.81%;而紧接着问到“您参加的培训中,都应用过哪些信息化教学手段”时,选择网络远程教学的人最多,比例为53.74%;在回答“您认为培训时,信息化手段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时,选择“有”的人占84.35%,有6.80%的人选择了“没有”,选择“无所谓”的占8.84%;在回答“您认为您参加的信息化培训,是否有助于您的工作技能提升”时,85.03%选择“有”,6.80%选择“没有”,8.16%选择“无所谓”。

(二)对于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1.培训时间方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残疾人还是认为短期培训更加适合自己,更加希望快速的通过培训来提升。不过,笔者认为培训时间需要根据具体培训项目来定。如果是半个月,那么针对于某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来说还是有些短的。

2.培训目的方面,实现就业和创业的情况较为突出和集中,说明大多数残疾人的培训目的简单直接,认为培训后就要直接工作。而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考虑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从长远打算去考证考取相关资格证,那么今后这一块还需要持续做好教育和引导。

3.就业障碍方面,大多数残疾人还是认为自身的致残疾状态导致工作不能如愿以偿;另有大约1/5的人认为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就笔者接触过的残疾人来说,大多数人都把问题归于外界,而没有认真去思考自身努力付出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但这是很多残疾人多年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正确的指导去帮助他们扭转态度,并且更加关注自身的技能学习。

4.政策制度掌握方面,超过半数选择的答案仅为听说过,说明基本还停留在一知半解,无论是在对政策制度了解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没有较深了解。而对政策制度的不了解和不理解,容易直接導致残疾人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

5.信息化培训方面,本次调研显示60%学员没有参加过相关的信息化培训。从信息化培训的要求看,大多数人则选择了网络教学,反映出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相对更加灵活和便捷的方式,或者说可能他们理解的信息化培训更多的就是网络授课,比较局限。

在回答信息化手段有没有必要的时候,6.8%和8.84%的人选择的是没有必要和无所谓,笔者认为做出这样选择的残疾人,一方面是对于自身残疾缺陷的不自信;另一方面是对于信息化培训的不了解。最后一个“是否有助于工作技能提升”的问题,仍然有6.8%和8.16%的选择的是“没有”和“无所谓”,不难看出,这个结果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培训的项目不符合残疾学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另一个就是,很多残疾学员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信息化的大环境已经到来,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

三、对残疾人信息化职业培训的相关建议

(一)政策制度宣传方面

残联各级政府应务必加大多方的政策宣传,可以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向各类残疾人开展制度政策介绍工作,让有条件的残疾人真正了解目前国家级本地区都有哪些对于自身发展利好的支持内容,以此帮助大家树立自信心。

(二)技能培训方面

残联以及各类培训单位应当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统计出市场对于残疾人用工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开展信息化思维的指导,也应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工具,如网络式教学、办公软件的具体应用以及专业类软件的实际操作等内容,真正让残疾人通过培训有所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应武伶.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7,(06).

[2]吕明晓.提升残疾人职业培训效果[J].中国就业,2017,(03).

[3]孙兴伟.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J].中国培训,2016,(07).

[4]李伟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教师,2014,(05).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残疾人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