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018-12-22 00:04刘光林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系统信息化

刘光林

(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2)

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较大改变。而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多校区办学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只有通过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切实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

1 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在高校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对既有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校着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类教学管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存储和应用。但伴随着各高校的快速发展以及各个校区的建设,使得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落后于新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需求。为了更加便捷、快速而准确地获取高校教职工与学生的各类信息并加以整合应用,需要对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以及相关工作流程和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其次,在高校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也是高校自身为了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一种自我选择。教育教学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推进的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果和质量的一个战略。而我国高校不仅仅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更担负着在教育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使命,这也就决定着高校必须从自我做起、以自身发展和教育改革为目标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行建设和完善。

2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在高校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程。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所涉及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技术进行一定的整合,同时高校还需要从自身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入手进行一定的改变。而一旦涉及机构的改变,无疑将会在教职工群体中引发不安定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在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一把手原则。一把手原则要求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由高校主要领导挂帅。这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协调各个部门的效果,更能起到稳定高校教职工思想情绪的目的[1]。其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把握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主要要求高校能够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实际需求以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不能仅仅是贪大求全而最后受制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难以完成既定目标。再次,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把握标准化的原则。标准化长期以来就是信息化技术建设的基础,只有把握标准化原则才能发挥技术的优势。

3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需要以教学管理的要求和目标为引领,围绕着硬件和软件两个大方面进行展开,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学管理系统应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3.1 学习计划管理

在学习计划管理系统中包含了基础课课程设置与分类、选修课课程设置与分类以及具体学年的教学计划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对整个大学期间课程教学的一个缩写,通过对学习计划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大学所需学习内容的了解,并能够为学生确定今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提供帮助。

3.2 选课管理

在选课管理系统中,高校每一个学期都会安排相应的学习课程并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在学校完成相应的安排之后,学生即可登录选课管理系统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课程选择,最后系统会根据学生所选课程排出相应的学期课表。

3.3 学习管理

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包含学生所选课程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在这里预习教师课上要讲的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参加教学讨论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学生一部分平时成绩。在这里还可以链接到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更加方便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2]。

3.4 考试管理

在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工作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在考试管理系统中可以对考场、考试时间以及参加人员等进行制定和公示。在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一录入之后可以完成成绩排名以及补考安排等工作。

3.5 学生管理

目前的学生管理为双班管理模式。即学生的教学班级与所在学院的行政班级共同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往往各不相同,而为了保证能够对学生自身学籍情况、所在学院专业情况以及所学课程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需要在学生管理系统中通过这种双班管理模式来保证对学生管理的全覆盖。

3.6 教师和教学质量管理

教师是开展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管理中可以辅助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授课安排、完成教学互动等工作。同时,通过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对教学情况反馈等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而保证教师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3]。

4 现阶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的问题

4.1 管理制度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因为各高校所施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各类模块的功能和规模也需要随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因此,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需要首先明确教学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部分高校为了扩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往往存在着管理制度不清晰以及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制度不对应的问题。

4.2 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信息资源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属于核心资源,事实上,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其实就是对所具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在平台建立以及后续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具备一定的持续性和可修改性,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一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即需要建立一定的具有规范性特征的编码规则,只有对编码进行了规范化处理才能够在后期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能扩展。同时,在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系统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4]。

4.3 自顶向下的系统开发

所谓自顶向下进行系统开发主要是指先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明确,之后再对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模块进行逐步的开发,进而保证系统能够具备一定的稳定结构。不仅如此,自顶向下对系统完成开发还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开发效率。在自顶向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特征,通过降低模块间存在的耦合问题和信息交叉问题使得每一个模块都能作为独立的子系统进行运行。同时,自顶向下开发还需要注意模块功能的简单、适用,每一个模块只需要能够完成一项简单任务,而不必过于复杂,以避免增加开发的难度。

5 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5.1 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可以成立工作组做好对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协调工作,这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创造良好环境还需要充足的资金倾斜。除了要主动向主管部门寻求资金支持,同时还要能够开源节流为信息化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除了学校重视、资金倾斜,更需要有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只有技术能力达到要求之后,才能保证系统的开发以及系统后期正常运行与维护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招聘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不但要谋求外部人员的支持,更要能够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以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5.2 加强数据安全和灾备工作的重视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指建立一整套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更要求在后期能够稳定使用,维护方便。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会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而现阶段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各类病毒、黑客攻击以及软硬件故障也会频频发生。因此,一旦不能保证自身数据的安全,不仅会导致高校教职工与学生信息的泄露,更会对系统后期运行和维护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其次,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重视灾备工作,通过定期对各类数据进行备份并分开存储、定期检查的方式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士祺.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18-19.

[2]郑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科技展望,2016(18):353.

[3]李红玫,张素芬,刘燕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2):23-25.

[4]冒永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昌学院学报,2012(4):93-96.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系统信息化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
信息化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