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广播优势的三个着力点

2018-12-22 07:12汪翕鎏陈俊
中国广播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移动互联全媒体

汪翕鎏 陈俊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广播如何再造优势,留住老听众,培养新受众,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广播媒体要重拾传播优势,应努力做好与新闻同步,再造广播时效优势;全景式呈现新闻事件,再造广播深度优势;打通与新媒体融合通道,再造广播与新媒体互动的优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 广播新闻 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一直都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对传统广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再造广播在传递新闻信息方面的优势,是广播从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与新闻同步,再造广播时效优势

有学者概括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区别是:广播告之新闻,电视展示新闻,报纸解释新闻。这说明了三种传统媒体各自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三种媒体在时效性上的差别。广播以“短平快”的优势总是先人一步让信息到达受众,较高的时效性是广播传播成功的杀手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媒体之间竞争加剧,时效性再一次成为各类媒介相互追逐和竞争的焦点之一。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为例,其采用轮盘播报新闻的方式,每天最新消息滚动播出,实现了新闻的随时播发。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之声注重播发动态新闻,在时效性方面要求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报道,鼓励记者争抢“现在时”,摒弃“过去时”,这一做法更是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

与新闻同步是广播再造时效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报道活动中,中国之声会打通固定的节目环节,进行全天候大直播,随时跟进,这种与新闻同步的方式能把广播及时、快速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在今年两会期间,为满足听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感受第一现场,中国之声结合新媒体优势,推出移动直播系列节目,向受众传达来自第一现场的信息,发挥“广播在现场”的优势和特点,成为全国听众快速、及时获得最新两会资讯的重要渠道。

二、全景式、深层次呈现和解读新闻,拓展广播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地注意到广播的移动性、伴随性的收听优势,其实,广播在还原新闻生态、传播海量信息、全景式呈现新闻事件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成熟的移动技术支持下,广播记者能够非常便捷地用手机与直播间连线,发回现场报道。广播现场报道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广播的低成本、移动性、伴随性使广播媒体能够“胜任”各种新闻现场。尽管这种广播“零距离”不如电视画面直接和丰富,但却可以通过对现场典型音响的运用,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听众直击新闻事件,让听众获取真实的信息,感受到真实的现场气氛。同时,随着媒体整合的发展,现阶段广播新闻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快速传播,更努力调动多种新闻手段,再造广播传播的新优势。

2018年7月5日,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发生后,中国之声整合前方记者和各方媒体资源一直追踪“沉船事件”,第一时间以多媒体形式和全景式报道接近新闻现场,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和解析。中国之声的国际编辑多次与在现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进行连线。7月7日,泰国方面就普吉岛沉船救援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之声微博直接进行直播,把第一现场全景式呈现给受众。同时,在随后的直播节目中邀请有关搜救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沉船事件發生的原因、目前事态发展的可能态势进行深度解读,使受众不仅快速了解到新闻最新进展,同时也及时得到更深层次的新闻信息。

近年来,广播新闻非常重视通过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评论报道共同发力,打出组合拳,实现广播深度优势的再造。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为例,这档节目以深度报道见长,通过连续播出某类问题的报道,从不同侧面来揭示新闻事件的原因和真相。由于策划执行到位、报道及时充分、连续滚动播出,《新闻纵横》播出的报道在社会上反响热烈,不仅新闻界同行给予高度评价,广大听众也给予了广泛赞誉。

此外,广播再造评论优势,也彰显了广播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中国之声在突出新与快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新闻评论力度。例如《央广夜新闻》每期节目里都有一名特约观察员自始至终参与新闻点评,有效拓展了新闻张力和活力。而主持人与特约观察员的热烈交谈、有趣对话,也让直播间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再如央广经济之声2018年推出的评论节目《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就很好地体现了高端访谈的节目风格,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对话经济学家等经济界权威人士,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细致解读,并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延伸话题涉及的层面,把话题讲得深入浅出,有见解、有实例、能入耳。这之中,既有权威高层人物的访谈,又有编辑记者贴近民生的引导和阐释,将观点与服务统一到对百姓民生的关注上,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权威地进行解读和评论,有效引导了舆论。

三、打通广播与新媒体的通道,再造广播与新媒体互动的优势

当前,国内广播除了传统广播频率之外,大都建立了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传播平台,但是平台之间缺乏融通整合,较为分散。要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广播媒体优势再造,就必须打通这些平台,实现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相互交融。

2018年8月27日在江苏昆山发生“宝马男砍人被反杀”的新闻事件后,昆山市公检法迅速调集人力,全力侦破,在9月1日就查明真相,当天17点左右,昆山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调查结果。中国之声第一时间从参加发布会的记者手中拿到警方通报,迅速在直播节目中插播了这一消息;同时,把警方通报以图文报道的形式在中国之声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推出。短短半小时,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就突破10万人次,这是中国之声多媒体呈现的一次精彩案例。目前,央广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频率在探索多媒体呈现上积极尝试,取得的传播效果已远超于传统媒体时代。

央广已经部署全面加速台网端一体化步伐,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广播、电视、网络和新闻客户端等媒体融合力度,深入挖掘和包装央广独家资源,抢时效、重首发,力求从单一广播内容生产者向全媒体内容提供商转型,全面提高原创率、落地率,利用新媒体实现服务增值。在一些重大报道上,央广在广播系统内已经实现了台网端全天候实时互动,采编前后方互相预告、互相推广,广播每天在黄金时段播报推广中国广播网、央广手机台。同时还加大与电视台的互动,互相借力,提升传播力。广播的媒体融合既表现为广播媒介之间的融合,也表现为跨媒体之间即广播与其他媒介的融合。

当今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不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要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传统广播媒体除了发掘广播伴随特性之外,还要善于通过平台整合与重构,重新聚集传统广播听众,将传统广播听众转化为新广播平台的受众与用户,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当前已经成为主要信息入口,网络直播平台也成为了舆论传播重要源头。随着5G、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演进,移动媒体必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央广正在努力整合全台的资源,理顺关系,把原有分散的采编力量、分立的发布终端整合起来,重构采编流程,打造自己的“中央厨房”,再造舆论场和舆论生态,努力搭建全媒体平台,强化移动优先。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

(本文编辑:肖婧为)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移动互联全媒体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