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水诗人与山的亲缘关系

2018-12-23 11:55段爱英
赢未来 2018年25期
关键词:山水诗人

段爱英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缘情而作,以情感人。钟嵘曾在《诗品》中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大意是说,节气能使景物变化,如四季的周而复始,万物的生长衰落,景物的变化能感动人,所以会动摇人的性与情。确实如此: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就曾言“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站在山头上 ,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 ;在海边看海 ,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近日读唐宋诗词,我意外地发现“山”在不同诗人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熔铸着诗人不同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

古诗中的山,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只是诗人笔下的一种背景,一种衬托。一直到魏晋时期才出现“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局面。许多文人亲近山水,山才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我把目光锁定到与山水有着亲缘关系的山水诗人身上。

山,是诗人获得人生快乐的载体。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也是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他写了许多山水诗篇,其中《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晚出西射堂诗》“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轸。”与他同时代的鲍照曾评价他的诗“如芙蓉出水”。他为人疏狂自恃门第,傲然待人。然而谢氏家族此时已经没有了谢安,谢玄在世时的辉煌,移情于山水,在山间获得生活的乐趣成了他的不二选择。这些山成了他怡情所在,说到底也是一种“野情便山水”的“悦性”情怀。

山,是诗人陶冶性情,寄托情怀的寓所。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人生经历最平淡的一位。他四十岁前居住在襄阳,后考进士不第,在吴越漫游一段时间,五十二岁终老故乡。他笔下的山《九日龙沙寄刘大》“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可见山能让他“兴怀”发感,澡雪精神;《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在清新、开朗,空阔之景中,远远看到高耸的香炉峰,追怀远公,听到那寺院深沉宏大之音,诗人“自然高远”的襟怀悠然而现了。《游风林寺西岭》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山而为“幽”,那应是春色弥山的清幽之境,这少了春日的一种明丽,热闹,深深染上了诗人孤独寂寞,消极出世的情绪。这不难看出孟浩然诗中的山,是深深印着他个人精神气质的山。

山,能表现诗人审美与人生的取向。王维是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还是深谙禅宗理论的佛学家。他曾写《山水诀》《山水论》从中总结了他创作山水的经验。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但此时李林甫、杨国忠当权。他无力反抗,只能采取敷衍妥协的态度。身在朝堂,而心存山野。这样的心理在他诗歌的山意象中,也展现出来了。

王维在《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中曾写道“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

有深趣矣!”这无疑告诉我们,他愿做“天机清妙者”去探究山的旨趣。《新晴野望》“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诗人眼中雨后新晴,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青得翠碧,高得醒目。诗人对山的自然之美的热爱,洗尽风尘后心灵的明朗,清净都尽显无疑。他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山为空山,怎能是空,有茂密的松林,流动的清泉,盛开的池莲,摇动的竹影,细细想来才知是少了人物活动的痕迹,而这宁静中却有着活泼的生活情趣。这就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他心中的“世外桃源”,他的“乌托邦”。而在《终南山》一诗中“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极尽夸张之能事写出从远处观望高耸的终南山,西望不到头,东望不到尾的景象,夸张中见真实。这样展现崇山峻岭的诗篇在他的诗作中不多。康德说:“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但也让人感受到王维从对终南山的遥望中获得了“自由的愉悦”,这说明他对崇高美的认可与欣赏,是他开阔广博胸襟的物化象征。他拥有的不只是幽冷、空寂感受的景物和环境来表现他的恬淡闲适和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

山,能表现诗人人生的态度。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不能归为山水诗人的,但他们都有着为官经历而又被君王贬往荒蛮,与山水的亲近的时间长,机缘多。

刘禹锡的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英雄迟暮,志士失路,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他很同情他们,但不认可这种消极的情绪。他笔下的山也传递出这样的人生态度。《秋词》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与深刻的美感。“山明”一词就有这样的魔力。它写出秋霜下的山,明澈如故,泠然入骨,傲然若铮铮君子。秋不再萧索,人不再凄然。还有《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八百里浩渺的洞庭成了“白银盘”,挺拔的君山成了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除了诗人浪漫的奇思妙想,没有壮阔不凡的气度,振衣千仞的襟抱真难以为之。这两首诗作都秉承了刘禹锡独特的精神格调。

柳宗元是极具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边荒之地,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年仅四十六岁就去世了。他写了一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他要自放山水,要借山水解愁,谁知陡峭的山峰化为把把利剑,更割伤他的愁肠。《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里的山用“千”形容,写出茫茫大雪中环境广阔之极,寒冷之极,而孤舟、老翁则小极,渺极,反差中孤独凄寒悠然滋生。这些山成了把柳宗元推向愁苦处境的辅助者,也让我们看到他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实际上不仅是山,很多自然风景都已经熔铸在中国文人的血脉中,古人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仅仅撷取一片诗的翎毫,去领略山与人的奇妙情缘。

猜你喜欢
山水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晒娃还要看诗人
大美山水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