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保护探讨

2018-12-24 02:01翟卫东王少明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6期
关键词:蓝藻养鱼网箱

翟卫东,王少明

(水利部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河北 唐山 064309)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以下简称潘、大水库)是天津市、唐山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截至2018年8月底已累计向天津、唐山供水409亿m3,为两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源地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库区的网箱养鱼、旅游的开展,对水库水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6年10月,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潘、大水库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共清理网箱7万多个,为改善水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箱清理后,潘、大水库水质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水库未划定保护区,不能依法保护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水体受到饵料及鱼类粪便产生的淤积物以及上游地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的影响,水质极不稳定,必须加大水库的保护力度。本文全面评估了潘、大水库网箱养鱼取缔后水质的改善效果,分析了潘、大水库在水源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如何保护水源地的供水水质安全进行了探讨。

1 潘、大水库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1.1 水库水源地现状评价

根据潘、大水库6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在总氮不参与评价时,2018年8月潘、大水库所有断面均符合GB 3838—200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以上标准,主要评价指标见表1。

1.2 网箱养鱼清理前后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016年10月,在中央环保督查组、河北省及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潘、大水库拉开了全面清理网箱的序幕,截至2017年5月28日共清理网箱7万余箱。网箱清理后,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得到全面、迅速改善,2016年10月,潘、大水库各断面就恢复到III类水标准。2016年10月—2018年8月,潘、大水库坝上断面各旬水质变化情况如图1—3所示。

表1 潘、大水库水质现状评价表 单位:mg/L

图1 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前后总磷变化趋势

图2 潘大水库网箱清理前后总氮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养鱼网箱清理后,潘、大水库总磷浓度快速下降,水质明显好转。虽然2017年11月有所反弹,但反弹时间较历史同期延后(从每年10月推迟到11月),反弹峰值明显下降(潘家口水库总磷浓度从0.5mg/L下降到0.2mg/L,大黑汀水库总磷浓度从0.4mg/L下降到0.1mg/L)。而图2、图3显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在网箱清理前后浓度变化不大。

由图1—3潘、大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总磷是影响水库水质类别的主要因素,潘、大水库属于磷控制型水库,而网箱养鱼是造成水库磷超标的主要来源。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网箱养鱼全部取缔,总磷浓度迅速下降,说明水质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2 创新开展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

2.1 切实发挥河(湖)长制作用

按照水利部《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指南(试行)》,结合水库管理和保护现状,梳理编制了潘、大水库管理保护问题清单和目标清单。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表格、位置标识等形式,详细记录了165条存在的问题,内容涵盖了库区畜禽养殖、旅游设施、工厂和居民垃圾等污染源,以及采砂、尾矿库、违建侵占库容岸线等问题,为加强潘、大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加强与地方河长办公室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对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的支持。

图3 潘大水库网箱清理前后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

2.2 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及时掌握水库水质变化趋势

近年来,在水利部海委的大力支持下,引滦工程管理局加大水质监测的投入力度,配置先进的实验室监测设备,对潘、大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了更新改造,同时加大移动监测能力建设,形成了实验室监测、在线自动监测、移动监测三位一体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了潘、大水库水质变化趋势,为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提供翔实的资料。

潘、大水库网箱养鱼全面清理后,为全面评估网箱养鱼取缔后水质改善效果,2017年起开展了对潘、大水库全区域的分层监测工作,掌握水质时空变化规律。

2.3 及时处置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保护水源地安全发挥作用

为及时处置潘、大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及时修订了“海委引滦局应对突发水污染应急预案”,每年组织演练。2017年8月大黑汀水库蓝藻全库区爆发,引滦工程管理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藻类爆发事件进行全方位地跟踪监测,分析蓝藻爆发的原因、持续时间、处置方案,为今后处置此类事件积累经验。

2018年7月中旬,潘、大水库分别出现藻类爆发,蓝藻密度最高达到近10亿量级。海委引滦局及时采取潘家口水库向大黑汀水库应急补水,以潘家口水库底层低水温水体为大黑汀水库水体降温,为抑制大黑汀水库蓝藻爆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为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们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水源地保护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了水库淤积物对水环境影响研究、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遥感典型示范区监测分析等研究,为水库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5 积极与国内水生态修复企业展开合作,为水库水生态修复保驾护航

2016年引滦工程管理局承接了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水生态立体调控集成技术在潘家口水库的推广应用”,与国内知名的水生态治理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潘、大水库水生态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2018年引滦工程管理局与唐山某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开展微生物制剂在大水体水生态修复领域的合作,为潘、大水库生态修复特别是蓝藻的应急处置保驾护航,并积极开拓推广微生物制剂在黑臭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仍存在水质恶化的威胁

潘、大水库水质目前仍不稳定,汛期定期出现藻华。水库网箱养鱼全面清理后,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不稳定,个别月份水质变差,仅符合地表水IV类水标准,水库在汛期出现蓝藻爆发。主要成因是:①由于网箱养鱼造成的饵料及鱼类粪便堆积在潘、大水库底部,持续向水体释放氮磷,造成潘、大水库非汛期水体中总磷含量仍然处于较高的浓度水平。②网箱养鱼清理后,水库的污染负荷构成发生变化,面源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来源,2017年8月洒河洪水中总磷含量达到2.7mg/L。③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染源和生活垃圾成为潘、大水库不可忽视的来源。自2017年8月开始,大黑汀水库首先发现蓝藻并迅速爆发,整个水体呈油漆状,2018年潘、大水库几乎同时爆发蓝藻,蓝藻密度最高达到10亿之多。

3.2 河长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大

在滦河河长办公室的领导下,水库上下游各级河长通力合作,在清理河道、库区周边非法倾倒垃圾,水面非法捕捞鱼类、非法侵占库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改善水库水质发挥重大作用。但目前,大黑汀水库非法捕捞、灯罩网、围网掠夺性捕捞屡禁不止,水库滤食性鱼类大幅减少,对水库不良影响日益显现,还需进一步加强管制。

3.3 潘、大水库水源地依法保护的力度有待加强

潘、大水库供水30年来,水源地保护立法工作进展缓慢,水源地保护办法一直未能出台,库区管理尚未达成共识,水库实施“河长制”管理仍无明确方案,依法划定水库保护区难以落实。2018年环保部“集中式水源地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国3000多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地进行专项检查,要求2019年底前完成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潘、大水库作为天津、唐山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仍然未被列入治理日程。

4 结语

潘、大水库目前蓄水量在23亿m3左右,完全能够满足天津、唐山2市用水需求,是天津、唐山唯一可靠的饮用水源地,因此进一步加大潘、大水库的保护,对加快天津、唐山2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水质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由于水库受上游地区农业面源、工业点源以及水库沉积物的影响,水库水质极不稳定,为确保水源地的供水水质安全,仍需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健全潘、大库区保护协调协作机制。建议加强引滦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协调引滦水资源保护各项工作;制定并实施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建立“河长制”工作联络机制,积极配合地方河长制尽快落实。加强流域与地方河长制工作对接,推动对侵占水域岸线、污染水资源、破坏水生态等问题的联合查处。

(2)加快潘、大水库保护区划定。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国家战略,协调地方政府推进潘、大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强化对保护区周边点源、面源、内源等各类污染实施综合治理。

(3)加大水源地保护技术研究工作,加大先进水生态修复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的力度,加强对潘、大水库底泥污染、蓝藻爆发机理的研究,大力开发适用于大水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新产品,并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蓝藻养鱼网箱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鱼经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可怕的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