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政化教学探索

2018-12-24 09:53姚佳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姚佳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量复杂动态化的数据给人们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方式以新的契机。改革传统英语教学的课堂模式,推动“英语课程”向“课程英语”转变,提出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升师资队伍三个维度的高职生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新媒体 大学英语 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意义、发展趋势和策略三个方面探索高职思政化教学模式之构建。

一、新媒体视域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首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新媒体是指以新的技术为支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其次,突破大学英语课堂的局限性。新媒体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能有效地突破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的模式,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渠道,及时处理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新媒体可以为学生增加知识信息的摄入量,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趋势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高校的必修课程,既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知识目标,更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受众人群广,学习周期相对较长,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英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外语教学中的普遍规律知识”,更要着重关注英语课程的理论教育和技能教学,从而形成英语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格局。

1、新媒体发展壮大,机遇与挑战并存

学生是国家和社會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进步,深受学生欢迎,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新媒体为学生搭建了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获取信息的平台,有助于的学习和进步;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很真伪难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要与时俱进,改革教育方法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方法、手段及内容等方面的变革。积极探索新媒体条件下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勇于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保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正是当下亟待解决和研究的方向。

3、以课程为载体,提升道德素养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德育观念,不能认为“德育”是思政专职教师的责任,应将德育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因此,我们更需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挑战,深入探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生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以《大学英语》中的课文作为载体,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而使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科学规避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按照“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其道德素养。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策略

结合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提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队伍“三个维度”的高职生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1、优化教育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选用和建设教材的过程中,要专门编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重要时事政治进行英文表述,融入到大学课程讲授内容中;每堂课解决时事政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党的文献中的难点概念制作成2—3分钟的小视频,供教学所用。通过课程改革,潜移默化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程。

2、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方法:

首先是通过线上“新媒体”互动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开展英语课程时事政治问题咨询和答疑、建立问题参与及反馈系统。实时推送最新时事政治问题的英文表达,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授课教师全面掌握英语课程的基本状况和学生参与度。

英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具备多种教学手段。不仅要“传递外语教学中的普遍规律知识”,更应当注重“情感”和“态度”教学的多重功能,要充分考虑人、语言和社会三者之间互为依存、互动互促的关系,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有力环境,努力在英语实践教学中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3、提升师资队伍素养,提高工作水平

教师的育德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育人效果。因此,要努力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师资上进行调整,聘用英语专业出身的思政辅导员,在课外进行时事政治类的英语教学活动,如情景剧、口语演练、竞赛和写作比赛等等,丰富课程思政英语教学,真正把英语课程教学转化为课程英语教学。并配套相应政策,允许将此活动抵充第一课堂的相应学分。

总之,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需结合时代特征,从“三个维度”全面把握,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建新时期下的适合高职生特征的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晓宇,苗凤波.大学英语课堂成为思政教育阵地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教育,2015,(36):51-5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 面 [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