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创新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2018-12-25 20:03文|易
信息化建设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易 山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中西部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也纷纷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迎头赶上、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做法却值得商榷。不少地方政府依然使用传统套路,即通过政策优惠或者政策扶持,形成“洼地效应”,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集聚,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质并不相符。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曲线与传统产业明显不同。传统产业在发展初期,其市场是持续放大的,而且存在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这就为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初发状态,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蛰伏期,等到技术与市场成熟,其增长曲线是直线上升的。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讲究高标准、高品质,因此,当颠覆性技术出现时,大多数业内企业难有生存的空间。我们既要看到华为手机短短几年获得了几何级的增长,也要看到像摩托罗拉、东信、波导等众多国内外手机品牌所遭遇的“滑铁卢”。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诚然需要大批技术型企业和大量资本的参与,但是不顾地方实情、蜂拥而上的做法,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政策扶持,其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要求远高于传统产业。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发展传统产业只要挖一个“小池”,积聚当地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就可以快速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挖一个“大湖”,要有足够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汇聚,才能形成“化学反应”,激发出全球性的竞争力。因此,到处营造政策“小洼地”的做法,并不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过多的政策扶持可能导致企业的投机行为,出现诸如新能源汽车的骗补现象。过度竞争不利于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更使稀缺的人才资源更加分散,无法充分发挥“第一资源”的创新力,也会导致传统产业“这山还望那山高”,从而失去脚踏实地创新创业的耐心与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各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一方面以体制和机制优势来持续不断地吸引创新要素的集聚,各地应注重结合当地产业经济特点,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努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营造全球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避免跟风投资、同质竞争。另一方面,一些创新资源不足的地区可以学习衢州的做法,在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创新飞地”,实现异地借智、借梯登高,探索创新资源的异地融合。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