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2018-12-26 12:27张旭王露蓉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4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居家养老

张旭 王露蓉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养老问题越发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是最适合缓解我国当下养老问题的一种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归纳为供求对称性存在差距;资金来源渠道较窄、短缺;专业性服务人员较少且管理规范性不高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信息化建档,完善供求对称性服务;开拓非政府性资金来源渠道;培训专业化服务人员,规范人员管理等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 社区 居家养老 家庭养老 机构养老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检视与路径建构——基于N市J区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6106380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旭、王露蓉,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065

一、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性

据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過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2011年到201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每年以超过400万的速度在增长。 可见,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且与西方一些国家进入老龄化时间长度相比,日本24年,德国40年,美国60年,法国115年,我国18年,老龄化速度非常快。但随之而来的养老负担、养老压力也不断增加。

自古以来,受农业社会发展影响,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更偏向于家庭养老。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上世纪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家庭模式多是“4+2+1”,一对年轻夫妇面临着赡养四个老人,养老负担较重,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年轻人压力更大。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机构养老,更多的是老年人不愿意去,受传统思想影响,老年人会感觉是被子女抛弃,同时子女受道德约束,也不会让老年人去机构养老。再者,一些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或者费用较高,多数老年人和家庭支付不起。

综上,社区居家养老更能适合当下我国社会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它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让老年人可以住在家里享受到来自社区服务或者机构提供的服务。例如上门看病、陪同看病、上门护理、康复治疗、聊天解闷、老年人服务热线、法律援助、帮助日常购物等。既满足了老年人住在自己家的愿望,也得到了服务人员的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是当下以及未来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我国社区发展时间较短,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时间较之更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

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现状分析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核心,整合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从2001年的“星光计划”开始试点工作,2005年开展示范性活动,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可见,国家特别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的恰当选择。据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0万个,比上年增长20.7 %,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6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比上年增长8.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比上年增长4.3%),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22.9万张。

根据数据分析,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越来越好,未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便利。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解决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也发展了我国的老龄化事业,打开了老年人市场,增加了一些妇女和退休工人的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等等。但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时间较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老年人的需求与政府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对称,老年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较窄,多依靠政府提供,压力较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专业性较低,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现象。

(一)供求对称性存在差距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内容,但是老年人知晓度较低,且参与度较低。冯喜良指出,对于是否知晓问卷中提及到的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在社区工作过的老人与未在社区工作过的老人知晓度上存在很大差距,前者高于后者。同时,在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中,听说过的最高比例是小时工服务,占比67.8%,其余的都是50%以下。 知晓度如此低,使用率更是低。这是在北京的几大区进行的调研,相对来说北京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好的地方,那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南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对称性更低。西南地区以四川南充市J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例,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所需要的服务也是最基本的,老年人活动室多用来打麻将,提供的书籍使用率较低,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以上是针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现象分析,对于全国而言也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现象。“在供给较高的情况下,需求的满足程度却较低”,“老年人对各项居家养老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但使用过这些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却很低” 。这说明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资金来源渠道较窄、短缺

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2.31亿,老年人口数量占据国民人口数量的近1/5,且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增加;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是现目前,我们国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政府提供,但老年人人数多,国家提供补助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国家的养老压力有增无减。再者,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资金来源渠道构建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至此,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短缺。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短缺,相应的基础设施构建和服务项目内容得不到发展。四川南充市J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多是40、50岁的女性,由于补助较低,更多的人不愿意参与服务工作。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由政府对无偿服务对象每月补助150元,低偿服务对象每月补助100元,由于服务对象多,但政府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些补助不能够完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三)专业性服务人员较少且管理规范性不高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专门化、职业化的工作人员较少,未形成系统性的培养制度。首先是在走访调查发现,多数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是40、50岁妇女,文化水平较低,职业素质较低,或者是退休工人,他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职业素养达不到要求,只能进行简单的养老服务内容项目。其次是对参与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待遇较低,专业性、职业化的人不愿意担任此职位。再者,对参与服务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到口头上询问照顾对象,每个月只去一两次,做工作也是表面功夫,他们只求在记录本上登记好访问记录,但实质性不大,存在一种形式化工作。这些工作人员本着工资不高,且无人愿意做,往往形成一种形式化。我国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其管理不规范,造成很多的资源浪费,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质性作用发挥不了。

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分析

(一)信息化建档,完善供求对称性服务

现如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每位老年服务对象建立相关信息库,为每位老年人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服务内容,专人安排服务项目。同时可以各个社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区域内可以组成同一项目或者相近项目组织,整合资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资源的可利用性。通过建立信息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需求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服务供给,做到先调查再实施新策略,或者先试点再推广,做到供给与需求信息相对称。最重要的就是在相关部门的宣传讲解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尤其是在听力方面,服务人员、宣传人员要细心耐心认真讲解,让服务对象真正理解,这样才能形成供给与需求的对称性,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开拓非政府性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只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可以激发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适当的促进养老事业的市场化发展。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激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中,各市场主体通过购买服务,形成竞争机制,服务越来越优,老年服务对象选择面更广,也会激励各市场主体不断改进,提升服務质量。也可以扩大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救助等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扩大资金来源面。有了更多的资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扩展服务内容项目,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要,做到物质精神各方面满意的服务;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补助,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筹资方式,美国、日本居家养老“资金主要来自于由医疗保险衍生而来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金”。还有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辅以社会参与,瑞典的福利国家+自治团体等模式。

(三)培训专业化服务人员,规范人员管理

针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时间较短,专业化、职业化工作人员较少,而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老年事业发展在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是一个热门行业。国家可以鼓励相关高校、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当下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专业,从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从业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从业的40、50岁和从业的退休工人,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相应的知识宣讲和技能培训,提升已经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再者,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服务质量相对提高,可以将志愿服务列入学分考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心孝心责任心。同时,要规范对从事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管理,建立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去掉形式化,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注释:

《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7-08-03.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00005382.shtml.

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 占总人口16.7%.中研网.2017年4月6日.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70406/163903686.shtml.

冯喜良、孙亚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世界.2017(1).23-27.

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人口研究.2016,40(1).98-112.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