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的教学难点

2018-12-27 02:03高艳彬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关键词:历史课教学

高艳彬

【摘要】历史课教学难点的确定是教师备课的难点,涉及学生认知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等,所以历史课难点呈现不同类型。

【关键词】历史课 教学 备课难点 不同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72-02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备课中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一项重大任务,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完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教学任务。但是目前历史教师所使用的配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对历史重点问题的论述分析比较详细完整。但对历史课难点问题的说明解释则较粗略。也就是说教学指导书、参考书多偏于对重点问题的指导,而忽略对难点的指导,这无疑增加了教者备课的难度,造成了如何确定历史课难点的困惑。

从我多年的教学体验来看,教学难点比教学重点更难确定,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教学重点的确定一般可从教科书中的章节课标及其子目标题中容易把握确定。但历史课程中的难点则不容易把握确定。因为在教材内容中,一般对难点没有提示,而且学习者由于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生活阅历、见识广度不同使之对学习的难点的认识也不相同。就教师而言也存在着知识素质、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预判等的差异,所以在备课和教学中,某章某节难点的确定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教学的亲身实践来看,教学中经常会感觉某章节某内容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者教不懂学生,学者听不懂知识,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学难点没有突破,成为了教学的瓶颈,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确定历史教学难比确定重点有更大的意义。这是贯彻教育循序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的需要,而且历史学科本身是涉及融入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学科,在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和教师个体中,历史学科其实不可预知地存在着许多知识难点,当然也是教师备课难点和教学难点,处理不好就成了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了。

那么如何确定历史学科的教学难点呢?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确定难点,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感觉为出发点。因为教师个人也有可能因为认识不足,知识涉猎不宽,教学经验不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充分等因素造成对某些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困难。其次,确定难点应以学生的认识状况为依据,尤其是该知识点内容对学生掌握某一历史事件或概念产生障碍作用时,说明该知识点就是难点。例如: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名词概念,如“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生产资料所有制”、“宪法”、“根本大法”、“客观经济规律”等等。名词本身似乎不是难点,但对初二学生来说,如果讲不清楚,学生就不会形成对“人民政协”职能变化及发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历史知识形成完整概念,从而成为历史教学的拦路虎,成为教学中要去突破的难点。

在我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常常遭遇历史课难点怎样确定的困惑。因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既有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如果把控不好,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状况。为此,我对历史教学中难点进行了如下小结分类:

1.超越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知识。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如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主要就是社会性质变化而言的。鉴于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教师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做简单讲解,不做过多的解释,该问题留待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以后再处理。再例如九年级世界历史的教学中,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涉及到“财政信贷危机”、“股票暴跌”、“恢复银行信用”、“以工代赈”等诸多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是超越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把它们确定为教学难点,并要制定相应的突破措施。

2.属于非历史学科的专门知识出现在教材中的内容。

例如在九年级世界史中,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章节中,出现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专门知识,如“蒸汽机动力”、“内燃机”、“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等,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确立为难点突破。再例如:八年级“鸦片战争”一课,关于鸦片战争以前中英贸易的“出超”、“入超”问题,“开埠通商”、“司法权”、“关税权”、“贸易权”等属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专门知识,要求教师备课作为难点,运用适当方式简洁说明,否则学生无法掌握:(1)英国为改变中英贸易不利地位而走私鸦片。(2)中国的主权因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开始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3.为了辅助教学重点内容而增补的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有的教学难点仅仅是为了利于学生掌握重点而去突破它。在备课中教者需要正确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系,分清主次,把控难易程度以及课堂时间。如讲“五四”运动的性质,就要补充讲清“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性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再例如讲“辛亥革命”一课内容时,“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做适当解释,并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纲领的关系,讲解时,要注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针对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对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不必深入分析、讨论和评价。

4.一课内容中属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

例如:八年级“五四运动”这一内容中提到“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是知识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民主主义?更何况还分“新旧”?因此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其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义革命的“新”在于,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而非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非三民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最终走社会主义道路,而非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经由马克思主义者的组织,成立了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国共产党。这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走向和国家的前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分组讨论,归纳两者的异同。从共同点理解民主革命的基本含义,从不同点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些方面。

5.一节课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这是历史教学内容安排常常遇到的“大难点”,备课时应统筹安排,处理好了就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目标,给学生完整的内容体系。一节课不能完成,处理不好就可能使学生知识点脱节,前后不关联,不利于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因此这类内容的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都是难点。例如:八年级“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就是一节课时无法完成的。在本课的备课实践中,在教材内容处理和教法选择上都是难点。在处理这类教学内容时,前后两节课的有机衔接需要教者费心思选择恰当教学方式。

总之历史课教学难点的确定是教师备课的难点,涉及学生认知能力,教师教學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等,所以呈现不同类型。作为历史教师需要刻苦钻研,在教学与备课实践中摸索总结有效突破方式,解决教学难点。

猜你喜欢
历史课教学
李惠军:毕生一堂历史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