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幼关系的创新构建策略探究

2018-12-27 02:03王倩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关键词:师幼关系跑龙套

【摘要】对于幼儿园来说,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这说明良好的师幼情感关系,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和思想工作的开展,更能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发挥自主性、创造性。

【关键词】民主平等 师幼关系 跑龙套 朋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67-02

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困惑越来越多:现在的独苗苗、惯宝宝要怎么教?怎样才能走进孤僻、自闭、焦虑等“特殊儿童”的心里?面对调皮的孩子,怎样拿捏“民主”与“放任”的尺度?教师到底应当在孩子们心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可见无论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疑难问题,首先得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發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师幼关系紧张、情感冷漠,那么孩子就会对老师的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严重的甚至厌恶老师,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才能构建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呢?

一、创设平等自由、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对于想亲近的教师更乐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了烦恼困难也愿意倾诉,对于批评建议也更容易接受,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这也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必要条件。《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帮助孩子爱上幼儿园,爱上新认识的同伴们。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第一次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接触到了人生第一个“小社会”,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而哭或是自闭是他们用来保护自己和反抗陌生环境、人的行动。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妈妈般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如入园不久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感兴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用理解与宽容对待幼儿的错误。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应该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这时,师幼关系就会变得很微妙,你是一位老师,可在孩子的眼里,有时你是朋友,有时你是妈妈,他们在老师的肯定鼓励下,满怀信心,大胆尝试体验,师幼关系自然就融洽了。

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从好的方面去引导他们改正。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引导,孩子的错误需要父母、老师的宽容对待。只有在错误中成长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教师要真诚地面对孩子的提问,真诚地面对孩子的“告状”,真诚地面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真诚地面对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倾听幼儿心声,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健全的身心,是促使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班级里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从不与别人说话、有的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的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教师时常觉得无法应付这些孩子,如果采取放任不管,讽刺或者责罚,会更加疏远师幼关系,给孩子的心灵、乃至一生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得歧视他们,俯下身去,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一样去听听看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说话,为什么不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为什么学本领的时候,在教室里翻跟头……

《纲要》精神指出,教师要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孩子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离开熟悉的家人,接触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老师,会产生孤独的情绪,尤其是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的特殊幼儿,心理反差会很大,教师应当适时给予安慰,对幼儿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可亲的、可信的,幼儿园是安全的,才能消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对老师产生妈妈般的信任和喜爱。

四、在幼儿的游戏世界里跑龙套。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贯穿着幼儿的一日生活。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会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的游戏。实践证明,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和规则游戏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从而有助于幼儿遵守与执行规则。规则制定和规则游戏的开发不能由教师来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摒弃制裁者的身份,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扮演配角。

五、做孩子们的朋友。

【场景一】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上午,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平台上晒太阳,几个孩子围坐在我的身边,叽里咕噜的又说又笑,突然来了两个孩子把我拉起来就走,我说:“怎么了,小王老师犯罪了么?”其中一个女孩子说:“没错!老巫婆,我们要把你关起来,用巴拉拉魔法!”天啊,她们又在表演了,我只好被她们抓到一边去了,被她们的魔法圈禁了起来,别的孩子看我还挺配合,就一起跑了过来,把我按倒了,仿佛我真是犯了什么错!

【场景二】

“小王姐姐再见!”“小王阿姨再见!”面对孩子们这样的分别语,我显然已经轻车熟路了,“小曾妹妹再见!”我也这样回应着他们,于是我们以这种愉快而又特别的道别方式,结束了一天的幼儿园生活,他们回家后,一定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的爸爸妈妈:“今天我没有叫小王老师,而是叫她小王姐姐了!”

我很开心,真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只是一个小小的称呼,我看到的却是两颗相隔二十岁的心,紧紧的靠在一起,我在自己的QQ签名中写道:真希望自己能一直这样,不要老去,一直能这样的融入到他们的世界里!

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维持公道的裁判、解决难题的高手、无所不知的全知先生、有时会很害怕的人、有时还可以是像母亲的那个人……

在我的世界里,我永远是孩子的好朋友,我愿意让自己融入到他们的世界里,陪着他们一起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的奥妙,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朋友,我们之间没有距离!

作者简介:

王倩(1986.06-),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师幼关系跑龙套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鄂靖文:不放弃的“跑龙套”姑娘,逆袭成为“新喜剧之王”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思品课堂怎样不让学生“跑龙套”
心情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