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12-28 20:52刘芬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

刘芬

摘 要:教育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但是现在许多老师主要把目光和精力放在了“教”,而忽略了“育”。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没有问题产生,就没有发展,更没有创新。历史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经过教师教授课程过程中在自我理解消化时产生的困惑心理,是对一些难以理解、产生疑虑的问题抱有一种怀疑和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敏锐感。但是,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他们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考试考高分,而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只是机械地背诵着课本知识,枯燥无味的方式导致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陷入了只为考试而学习的恶性循环当中。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与“育”齐头并进,才符合时代的发展,更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一)内容的单一性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因此,我国从初中就开设历史课程,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古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历史素材是历史课的基础,中学历史教材是以平面化的文字、图片为主要内容,这些素材过于政治化和理论化,缺乏生活性和时尚感,以至于给人一种单调无趣的感觉,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浇灭了他们的热情。固定化的观点及缺乏辩证对立的史学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思维,导致他们总是跟着教材的思维去思考,得不到新的见解和体会,因此他们学到的知识总是比较有限的,他们对这些历史的感受和体会只是表面的,无法理解这段历史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多媒体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仍旧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死守着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懂得革新,不知将多媒体技术和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起来加以利用,而且他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故而无法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二)只“教”不“育”

历史课程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实现政治教育的功能,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换位思考,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社会、学校对历史教学观念滞后的影响下,教师总是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要求他们去解决问题,剥夺了他们提出问题的权利而不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也开始渐渐变得麻木,他们不再是为了懂得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不再独立地思考,不再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教授的知识是他们主要学习的内容,单纯只是为了考试能得高分。教师也忽略了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不是只有学生才有考试得高分的压力,教师也存在教学成效的压力,学生成绩就是他们教学的最直接的成果,以至于他们只是机械地进行“教”而不“育”,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失败的,模糊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想要深入地了解历史,这是他们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的浇灌,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指导学生去琢磨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进而对历史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将之转化为持久的动力。强烈的求知欲会驱使学生努力思考,积极探究历史的真相,不断提出历史问题和积极解决历史问题,讲求历史知识的真实性。读史使人明鉴,历史能为我们提供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对国家关系、社会习俗、民主发展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避免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走许多的弯路,这也是我国开设历史课程的原因之一。

(二)创造环境

问题意识是开启思维的源头,是创新的基石。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想要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提出问题,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做朋友,就像进行很平常的朋友交流,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沉闷感,让课堂氛围可以轻松愉悦,彼此之间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消除学生害怕问错的心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开始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成为大胆质疑的人,教师不仅“教”得轻松,更重要的是达到了“育”的目的,学生不断得到肯定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

参考文献:

[1]莱纳.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M].白月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2]王德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8).

編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