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12-29 02:24袁亚丽郏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平顶山4671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4期
关键词:胃壁浆膜双重

袁亚丽(郏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平顶山467100)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等特点,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基因、地域环境及生活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1]。胃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多无自觉症状,部分出现胃溃疡及胃炎等常见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采用辅助检查以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活检联合X射线钡餐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国内人群对胃癌普查的认知度较低,因此早期确诊率较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也已进展至中晚期。为提高胃癌的早期确诊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4例胃癌临床资料,旨在阐明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胃癌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61.3±5.39)岁,均符合《WS316-2010胃癌诊断标准》,除外其他恶性肿瘤;以上腹部疼痛、纳差、消瘦、腹胀、吞咽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黑便、呕血等症状。

1.2 方法 34例患者均接受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检查。(1)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前,常规禁食禁水6 h,10 mL温水中加入3 g产气剂,口服,随即服用X射线双重造影硫酸钡干混悬剂,浓度220%;采用东芝公司数字胃肠机检查胃肠道黏膜,患者取站立位、仰卧位及俯卧位,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图像后进行观察。(2)螺旋CT:检查前,常规禁食禁水4 h,检查前30 min,口服500~600 mL温开水,充盈胃肠道,指导患者屏气;采用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层厚5 mm,始于膈顶,止于第四腰椎上缘,完成扫描后以85~100 mL非离子碘对比剂欧乃派克进行增强扫描,注药速度 2~3 mL/s,扫描延迟 25~30 s、60~70 s,部分可达120 s,获取平衡期、门脉期与动脉期横断面图像,经三维重建后获得图像。

1.3 观察指标 分析影像学图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分析螺旋CT临床分期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出情况 3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确诊31例,检出率为91.18%(31/34),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确诊27例,检出率为79.41%(27/34),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1,P=0.019)。

2.2 影像学图像分析 2种检查均可检出常见病变,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胃癌典型病例气钡双重造影成像图见图1,螺旋CT成像图见图2。

图1 气钡双重造影成像图

图2 螺旋CT成像图

2.3 螺旋CT分期分析 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胃癌Ⅰ期患者螺旋CT检查符合率为80.00%,胃癌Ⅱ期患者螺旋CT检查符合率为75.00%,胃癌Ⅲ期患者螺旋CT检查符合率100.00%,胃癌Ⅳ期患者螺旋CT检查符合率为91.67%,见表2。

表2 螺旋CT临床分期符合率分析

3 讨 论

气钡双重造影常用于诊断胃癌,操作简单、方便且快捷,可显示肿块突向胃腔的形态及大小,对胃体的成像效果较佳,也可辅助分析恶性溃疡征象,并显示浸润型胃癌引起的胃腔狭窄。虽然气钡双重造影临床应用广泛,但难以直接显示胃壁本身,肿瘤对胃浆膜、胃壁内及胃外组织器官浸润、转移状况显示不明确,不利于胃癌手术术式的选择,影响预后评估[2]。螺旋CT分辨率高,采用后处理技术,可从不同方位、不同需求出发,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胃壁厚度,直观显示肿瘤对胃壁的侵犯情况,了解肿瘤转移情况,辅助临床诊断[3]。本研究显示,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检出率为91.18%,高于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检出率79.41%(P<0.05)。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根据病理表现对胃癌进行分型,主要包括溃疡型、肿块型和浸润型。溃疡型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半月综合征,肿块型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充盈缺损,浸润型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胃腔狭窄。

螺旋CT作为CT检查的一种,可实现单部位扫描,5~10 s内即可完成,或者经1次屏气状态即可完成数据收集[4]。螺旋CT检查不易遗留病变信息,扫描快,图像处理灵活性强,可获取任意方向的图像层面[5-7]。螺旋CT扫描可直接观察胃癌病灶,并根据影像学图像分析病变情况[8-9]。胃癌的CT影像学表现包含肿瘤自身征象、远处转移征象、胃壁侵犯程度和周围组织征象等。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胃癌患者胃壁厚度和胃腔狭窄程度,检查者还能通过观察胃癌病灶累及广度及深度准确判断其临床分期。通常情况下,观察浆膜层改变情况即可对胃癌进行分期,若浆膜层比较粗糙且凹凸不平,周围脂肪层消失或模糊,即可判为胃癌累及浆膜层。Ⅰ、Ⅱ期胃癌CT检查多见浆膜面完整;Ⅲ期胃癌CT检查可见浆膜面粗糙或存在结节,表明肿瘤累及浆膜层;Ⅳ期胃癌CT检查可见肿瘤突破浆膜层,周围脂肪层消失或模糊[10-11]。螺旋CT可清晰显示胃癌肿瘤组织自身的征象、远处转移征象和胃壁侵犯表现,例如胃壁增厚、腔内肿块及胃腔狭窄等。

本研究显示,在黏膜病变、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及食管下端变窄检出率方面,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与螺旋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胃癌分期诊断结果为标准,则螺旋CT对Ⅰ、Ⅱ、Ⅲ、Ⅳ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75.00%、100.00%、91.67%,因此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与气钡双重造影相比,螺旋CT检查不仅对胃癌的检出率高,而且可明确显示病变情况,影像学图像清晰,对胃癌的临床分期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12]。

猜你喜欢
胃壁浆膜双重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