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研究综述※

2018-12-29 06:14张璐璐胡志毅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计农户资产

张璐璐 尹 珂 胡志毅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研究综述※

张璐璐 尹 珂 胡志毅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在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重要途径的背景下,农户作为乡村旅游影响最直接的承担者,其生计问题关系到农户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影响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和乡村旅游的概念,对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总结了可持续生计在乡村旅游理论应用中的相关研究,以期对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生计资产;生计策略;影响因素;乡村旅游

基于农户在农村的主体地位,农户的贫困问题成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1]。农户持有生计资产的储量能够反映农户的贫困水平,而生计资产储量和组合方式的差异又会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因此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最终落脚点[2]。“生计”是指以能力,资产(包含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谋生方式;而可持续性的生计要求能够应对压力和冲击并获得恢复,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在当前和未来使其能力和资产得到保持甚至增强[3]。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为农户生计理论和扶贫开发项目实践提供了一种探寻农户生计脆弱性根本原因和解决策略的分析思路。

乡村旅游作为广大乡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带动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农村、农业、农民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农户作为乡村旅游影响最直接的承担者,旅游开发深刻影响到当地农户生计资本的积累和生计策略的选择[4]。因此本研究着重对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及其在乡村旅游重大战略问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情况的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借鉴。

1 可持续生计研究重点

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创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该框架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它假设贫困农户生活在脆弱的环境中,农户拥有五大生计资产,政策、组织等外部条件影响农户生计资产的获得,从而导致不同的生计结果。国外学者研究了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生计的关系[5]、海洋渔业与可持续生计的关系[6]。而国内在生计脆弱性评估[7]、生计资产量化分析[8]、生计策略选择影响[1]、机构过程和组织结构对农户生计的影响[9]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且都涉及生计资产的测算和生计策略的选择分析。因此,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焦点,是可持续生计研究的重点内容。

1.1 生计资产

在DFID创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产具有核心地位,农户拥有生计资产的储量和组合方式会影响其生计策略的选择和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是获取积极生计结果和实施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生计资产的研究对有效提高农户生计脆弱性,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有重要意义。生计资产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在对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时可建立生计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进而对不同区域农户的生计资产状况和生计策略进行评价[10]。以生计资产量化为基础,深入分析农户生计资产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影响关系[1]以及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11]。总体看来,国内外对生计资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生计资产的量化为基础,对某一特定区域贫困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证分析。

生计资产的量化是可持续生计相关研究的基础,包括对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估、生计策略的选择影响、生计现状的分析等方面。Sharp等[12]以非洲埃塞俄比亚为例,研究了定量分析农户生计资产的方法,对以后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李小云等[7]根据传统的五大生计资产建立生计资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适合国内的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方法,对后来学者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试图将心理期望、外部环境等因素加入到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中,以完善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中传统五大生计资产的内容,从而改进农户生计资产计量分析方法[13]。总体来说,农户传统五大生计资产各分项具体量化指标的选取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找出真正反映五大生计资产的指标选项并且可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五大资产内容做出调整。另外,在创建生计资产指标体系中,权重的确定很重要也很复杂。Erenstein等[14]以印度恒河平原为研究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生计资产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引入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生计资产与贫穷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分析,大多采用的方法有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熵值法、经验赋值、离差最大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具体研究现状如表1。

图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示意图

图2 生计资产框架示意图

作者与年度案例区域确定权重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杨云彦等[8](2009)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根据Sharp,李小云等研究基础,采用经验加权建立农户生计资产指标体系,对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李聪等[15](2014)陕西周至南部山区对陕西移民搬迁户与非搬迁户各类生计资本现状对比,并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徐定德等[1](2015)三峡库区渝北、忠县、万州、巫溪分析了生计资本现状,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四种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王新歌等[16](2015)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熵值法以农户生计资本量化为基础,探讨1992—2012年间当地农户生计转型规律、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对策王成等[17](2011)重庆市白林村离差最大法采用“PRA+3S”结合的方法,在量化农户生计资产的基础上进行农户分化,进而研究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和农村居民点整合阎建忠等[18](2009)青藏高原东部达日、班玛、壤塘专家咨询法运用PRA调查法,研究同地带农牧民生计资产现状、生计多样化特点及其相关性赵雪雁[11](2011)甘南高原基于农户生计资产分析,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户生计资产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杨皓等[9](2015)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生计资产变化状况,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对可持续农户生计的影响李广东等[13](2012)渝西方山丘陵主成分分析法在五大生计资产指标体系中加入心理资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Probit回归分析法研究农户生计资产差异对耕地保护补偿模式意愿选择的影响徐鹏等[10](2008)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重庆的10区县因子分析法对生计资产现状和生计策略进行评价

1.2 生计策略

生计策略是指农户为了达到更好的生计目标,配置和使用自身持有生计资产的方式。有学者从移民搬迁、生态补偿工程等宏观背景角度分析了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19-20]。同时,农户在脆弱性背景下采用的生计策略受到其所拥有生计资产储量的影响。因此,有大量学者做了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关系的相关研究。基于对农户生计资产的量化分析,将农户类型具体分为纯农型、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非农型四类,通过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资产与这四种不同类型农户做出不同生计策略选择的关系[1]。除了将五大生计资产作为影响因子,也有学者将生计资产的各项指标均考虑为影响因素,细化分析生计策略的影响因子[21]。

另外,生计多样化是发展中国家农户采取的一种重要生计策略,有利于农户优化生计资本组合,降低生计脆弱性。在生计多样化分析方面,阎建忠等[18]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资产现状、生计多样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研究了生计多样化与农村居民点布局或整合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是王成等[17]基于生计资产的量化对农户进行分化,研究不同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及农村居民点整合。

2 可持续生计在乡村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可持续生计理论应用在生态补偿、退耕还林、乡村旅游、参与式灌溉管理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的案例研究。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关系到项目可持续性及社会公平性,近年来已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国内外学者多从生计资产[22]和生计方式或生计策略[20]的角度展开研究。退耕还林政策作为生态补偿政策之一,通过建立生计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生计资产情况进行对比,并考虑退耕因素、家庭因素、地理因素、村级条件对生计资产的影响[19]。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大量劳动力从农林用地上释放并外出务工,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现象引起迁移户与非迁移户生计资产显著差异,不同的迁移特征对农户生计资产的影响不同且对不同类型的生计资产影响的程度也不同[15]。

乡村旅游早就被认为是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方式,尤其是在传统农业活动减弱的区域[23]。因此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其成为广大乡村地区脱贫致富重要途径的背景下,其快速发展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都产生显著影响,而农户作为乡村旅游地影响的直接承担者,其生计过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研究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高乡村旅游政策实施的绩效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SLA框架被多次应用在该研究中,揭示了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的生计策略,改善了农户的收入、社会关系、社会服务设施等[24]。但目前国内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分析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只有少数个案分析,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户生计各方面产生影响,但大多从农户传统五大生计资产的储量和质量以及各资产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角度切入分析[25-27]。同时除了这些描述性统计分析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生计资产的量化指标体系,更加客观准确地测算乡村旅游影响下的生计资产状况[28]。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户分类,通过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框架,对乡村旅游影响下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8]。如针对旅游地移民农户生计问题,有学者对三峡库区移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与乡村旅游开发前后的生计变化进行研究[29],也有学者通过对比移民农户和非移民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差异,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30]。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中,对于不同乡村旅游模式下农户生计影响的对比分析以及基于扶贫目的的贫困和非贫困农户分类的生计影响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另外,目前研究大多还只是对乡村旅游影响下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变化状况的分析,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绩效,还需对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促进当地农户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旅游的有效实践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3 结语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和乡村旅游的概念,围绕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创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生计研究重点,即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背景下可持续生计应用的理论研究现状。由此总结出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展望:

第一,理论研究还不成熟,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国内外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大多采用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可持续生计评价方法有待创新。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的研究大多是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生计资产状况和相应采取的生计方式的实证研究,应面向更广泛的研究区域。而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出发对农户生计的研究只有少量个案分析,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而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足。目前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问卷调查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样带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统计与计量经济分析、“3S”技术等是采用较多的技术手段。但目前在量化分析农户生计资产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确定的客观性是一个难点;同时在构建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回归模型中,影响因素的考虑又是一大难点,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应加强对生计资产指标体系建立和测算的研究,寻找出更加客观可行的量化研究方法;同时综合考虑影响农户生计的因素,更加科学地评价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第三,静态评估为主,缺乏动态预测。目前对于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的研究大多是限制在某个固定的时间节点上,通过构建生计资产指标体系对生计资产现状和相应采取的生计策略进行静态评估,忽视了对一段较长时间序列中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的动态预测。在外界因素介入下,生计资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生计资产是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要尽量选择跨度较大的若干个时间节点,对生计资产变化状况和生计策略进行对比。

[1]徐定德,张继飞,刘邵权,等.西南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18-126.

[2]何仁伟.典型山区农户生计空间差异与生计选择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3]Chambers R,Conway G R.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 IDS Paper 296,Brighton,England: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4]贺爱琳,杨新军,陈佳,等.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J]. 经济地理,2014(12):174-181.

[5]Karki S T.Do protected areas and conservation incentives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livelihoods—A case study of bardia national park,nepa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3(128): 988-999.

[6]Ahmed N,Troell M,Allison E H,etal.Prawn postlarvae fishing in coastal bangladesh: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livelihoods[J].Marine Policy,2010(34): 218-227.

[7]李小云,董强,饶小龙,等.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7(4):32-39.

[8]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3):58-64.

[9]杨皓,王伟,朱永明,等.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以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263-267.

[10]徐鹏,徐明凯,杜漪.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的整合与应用研究:基于西部10县(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状况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08(12):89-93.

[11]赵雪雁.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4):687-698.

[12]Sharp k.Measuring destitution: integra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in the analysis of survey data[R].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3.

[13]李广东,邱道持,王利平,等.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渝西方山丘陵不同地带样点村的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12,67(4):504-515.

[14]Olaf Erenstein. Livelihood assets as a multidimensional inverse proxy for poverty: A district-level analysis of the indian indo-gangetic plains[J].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 Capabilities, 2011, 12(2):283-302.

[15]李聪,柳玮,黄谦.陕南移民搬迁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6):106-112,126.

[16]王新歌,席建超.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当地居民生计转型研究[J]. 资源科学,2015(12):2404-2413.

[17]王成,王利平,李晓庆,等.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居民点整合研究:基于重庆市西部郊区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J]. 地理学报,2011(8):1141-1152.

[18]阎建忠,吴莹莹,张镱锂,等.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J].地理学报,2009(2):221-233.

[19]李聪,柳玮,冯伟林,等.移民搬迁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基于陕南安康地区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3(6):31-44.

[20]苏芳,尚海洋.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2):58-63.

[21]伍艳.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平武县和南江县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6(3):88-94,112.

[22]Tacconi L,Mahanty S,Suich H. Assessing the livelihood impacts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Implications for avoided deforestation[J]. Buenos Aires,Argentina,2009(11): 18-23.

[23]Monica Iorio,Andrea Corsale.Rural tourism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romania[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0(26):152-162.

[24]Joseph E Mbaiwa,Amanda L Stronza.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J].T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0,18(5):635-656.

[25]孔祥智,钟真,原梅生. 乡村旅游业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分析:以山西三个景区为例[J]. 经济问题,2008(1):115-119.

[26]李飞,杨栋,王厚全.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乡村旅游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梨花村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8):405-407.

[27]易俊卿,吴吉林,麻明友.传统村落乡村生态旅游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以张家界石堰坪村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90-91,94.

[28]姚娟,程路明,石晓平.新疆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研究:以喀纳斯和乌鲁木齐县南山生态旅游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2):196-202.

[29]肖轶,尹珂.三峡库区移民农户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响应及其生计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2):230-234.

[30]王凯,李志苗,易静. 生态移民户与非移民户的生计对比:以遗产旅游地武陵源为例[J]. 资源科学,2016(8):1621-1633.

ReviewofResearchonFarmerHouseholdLivelihoodsintermsofRuralTourism

ZHANGLuluYINKeHuZhiyi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s rural tourism is now a vigorous approach to poverty-alleviation campaign in the vast area of villages in China, the livelihood of farmers, who are now the most direct undertaker of rural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sustainable growth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d rural tourism, reviews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focus on livelihood assets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in rural touris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udies on farmers’ livelihood issu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rural tourism.

livelihood assets;livelihood strategies;influence factor;rural tourism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库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6XJY017。

张璐璐,女,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与农户生计。

尹珂,男,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胡志毅,男,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空间结构、遗产旅游和旅游者体验。

F590

A

2095-7211(2018)01-0070-05

猜你喜欢
生计农户资产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BY THE SEA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