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军事志书资源 推进强军文化建设

2018-12-30 06:37
军事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强军军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军队、军人和军事活动的血脉与灵魂,强军文化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强弱与作战效能的发挥,成为夺取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军事志书属军事地情信息资料工具书范畴,有极高的军事文化资源价值,被称作区域性的“军事百科全书”,是强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发军事志书资源,既是编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资治、教化、存史”功能的必由之路,还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事志书是强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早已渗入战争肌体,在军事领域里的影响力日益广泛深刻,在战斗力的总构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党我军历来重视文化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定了若干有效的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以此获取了政治、精神、制度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10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载《人民日报》,2013-11-29(1)。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世界军事革命的新形势和我军建设发展的新任务,必须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用文化提高凝聚力、催生战斗力。*孙思敬:《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研究》,127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6。

中国自古就有“国编史,郡修志,家续谱”的文化传统。早在方志萌芽之初,军事元素即以“图”的形式蕴涵其间。科学意义上的军事志孕育于唐代,形成于南宋初年,至明代大量出现的卫所志、边防志标志着军事志自成一体,清代的“兵志”独立行世。可以说,军事志伴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军事斗争实践不断演进发展,与中华民族珍爱自身历史的文化品格融合相映,为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军事文化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97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正式成立。此后,各军区成立军事志指导小组,各省军区(卫戍区、同级警备区)成立军事志领导小组,形成了三级编纂体制,有力地推动了军事志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和反映我国各地的军事历史与现状的资料典籍,军事志书内容真实可信,资料丰富翔实,涵盖了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波澜壮阔的军事活动、浩如烟海的军事著述、闻名遐迩的军事人物,尤其是反映了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任务、革命传统,记载了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所铸就的战斗精神、所形成的革命传统、所锻造的优良作风,展现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创新发展具有浓厚军味、兵味、战味的强军文化,提升中国特色军事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史料支撑和无比丰厚的军事文化资源。

二、军事志书蕴涵的文化资源价值

开发军事志书资源,既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又为引导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和国史,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有利于铸牢军魂意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不遗余力地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肆意诋毁、污蔑、攻击我党我军,无非就是妄想通过虚无历史、渗透洗脑来搞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制度,动摇党指挥枪的思想根基。习主席深刻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命脉所在,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军事志书被誉为“一方之军事全史”,对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党的领导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记述。如,《福建省志·军事志》记载了古田会议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探索和提出符合我党我军建设实际、带有规律性和长期指导性的思想理论与制度原则等内容。开发这一资源,有利于铸牢军魂意识,教育广大官兵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军队改革如何推进、组织结构如何调整,都必须坚决维护和绝对服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看齐追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始终不渝跟党走。唯有如此,人民军队才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党指挥枪的原则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永远沿着正确的轨道胜利前进。

(二)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精神保障,是革命军人的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随着世情、国情、军情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广大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极大的冲击。一些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理想缺失,信念沦丧,给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危害。习主席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共产党人必须常补精神之“钙”,防止得“软骨病”。*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2016年版),65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

军事志书中记载了诸多先烈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如被习主席誉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安徽省金寨县*习近平:《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强调 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 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载《解放军报》,2016-04-28(1)。,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0万优秀儿女投身革命,血洒疆场,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多达10400余人,其中县团级以上烈士500多人。2011年出版的《金寨县军事志》在“军事人物”一章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开发这一资源,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广大官兵只有补足精神之“钙”,站位才会高,眼界才会广,心胸才会更宽阔,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浮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永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三)有利于培塑爱国情怀。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强烈认同所形成的爱国情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意识、性格之中,滋润着中华儿女,孕育出灿若星河的民族群英,铸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习主席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解放军报》,2014-2-26(1)。

军事志书作为地方志的“军事篇”,是中华民族优秀军事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了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展开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爱国救亡运动。开发这一资源,有利于培塑爱国情怀,教育广大官兵认清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与磨难,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依靠的民族之魂正是由优秀文化传统所生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唯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集革命品格与传统美德于一身,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才能焕发爱国之情,树立卫国之志,坚定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信心和决心。

(四)有利于激发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军人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凝聚军心、激励斗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正是依靠战斗精神所催生的强大动力,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了无数个以劣胜强的奇迹,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未来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元、作战要素繁多、战场环境险恶、系统对抗激烈,对官兵的精神意志和心理素质要求更高。但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作战样式如何变化,归根到底还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而战斗精神永远都是催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深厚源泉,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和懈怠。习主席强调,要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政治工作“五个着力抓好”的重要内容。

军事志书中记载了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孕育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好八连精神、硬骨头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抢险精神等,所表现出的精忠报国、赤诚奉献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心理素质,军令如山、军纪如铁的纪律观念,都是我军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开发这一资源,有利于激发战斗精神,引导广大官兵自觉磨练过硬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发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锻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强化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锤炼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为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重要力量源泉。习主席强调要把老红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恢复好、保持好、发扬好*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2016年版),65页。,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传承好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13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军事志书从不同视角反映了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诸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的制度”“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等革命传统。开发这一资源,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教育广大官兵铭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光辉历史,汲取蕴涵其中的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作风,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人民军队“不变色”。

三、开发军事志书的文化资源,需要把握的四个着力点

在两轮修志工作中,全军军事志工作机构通过对收集的海量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加工,拥有了权威、广博、系统的信息资源,建成了极其宝贵的当地军情信息库;同时由追述历史发展到同步存史、由单一编纂军事志发展到“志、鉴、记”体系上来,形成横向互补、纵向贯通,以志为基础,史、鉴、记、传相配套的系列群书。深入开发这些资源,必须突出四个着力点,努力构建具有实用价值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成果体系,为推动强军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着力实现资源挖掘的系统化。军事志书蕴涵着丰厚的资源,是强军文化的源头活水。要以军事志书为线索,对具有历史、艺术和教育价值的有形军事文化资源,以及与军队密切相关的口号、曲目、故事、礼仪等非物质军事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挖掘。通过举办著名人物、重大事件纪念活动,在革命先烈牺牲地、重要战役战斗发生地修建纪念园、纪念馆,编撰军史、战史、民兵史、名将传记等文化产品,开发出反映时代风貌、彰显地域特色、满足大众需求、服务强军实践的系列产品,让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爱看、愿读、真用,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生动教材,更好地发挥军事志书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着力推进志书成果的大众化。军事志书只有被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所理解、所使用,才能实现教化育人功能。要广接地气,贴近现实、贴近工作、贴近群众,把学术性与大众化有机统一起来,编撰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军事文化产品。既能摆上思想的盛宴、登上学术的殿堂,又要富有泥土气息、平民味道;既要防止板着面孔说话、唱高调、教训人,又要反对一味迎合、搞噱头、媚俗化;既要不失学术品位,也要做到通俗不庸俗,让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相信、爱读、愿用,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叫好又叫座;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于无声处、潜移默化中发挥鼓舞人、激励人、培育人、塑造人的正能量。

(三)着力做好学志用志的普及化。修志是为了用志,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但长期以来,“官修方志,服务为官”的传统思维使方志囿于“深闺”中,备考在官宦案头,极大制约了方志的作用发挥。要使军事志书走进基层,滋养官兵,面向大众,传于社会,必须把修志与用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编为用”的观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渠道,强化读志用志的意识,营造读志用志的氛围。如通过搜集、研究、整理部队光荣历史,进一步完善军史馆和连队荣誉室,把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的英雄事迹,以军事志书的形式保存下来;结合部队训练、演习、执行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活动等,进行辅导授课,积极推介军事志书,让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了解、喜爱和使用军事志书。

(四)着力拓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源泉。当前,军事志书开发利用的内容形式过于单一,与信息社会新知识飞速涌现、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要适应网络时代军事领域知识增长和传播的特点规律,运用新兴技术,拓展内容形式,创造出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成果,推动军事志书开发利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转变。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适应世界军事革命发展的新趋势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认知习惯的发展变化,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军事志书成果,把丰富的史料资源真正转化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盛宴,最大限度地提升军事志书的附加值。要突破传统的纸质载体,利用声像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纂出版“声像网”多载体形式的军事志书衍生品,实现军事志书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强军军事
我的科技强军梦
强军战歌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强军路上
强军梦——朱日和沙场大阅兵
惊天动地铸雄师:记创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