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典桃花坞携手当代生活美学

2019-01-02 06:50丁云华悦
现代苏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桃花坞姑苏古城

记者 丁云 华悦

记忆里的苏州是什么样子?是名扬天下的苏州园林,是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苏式腔调里的吴侬软语,抑或是苏州丝绸的绫罗绸缎?即便不曾去到过苏州,也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心之神往。2500年的历史一路走来,回首来时,依稀可辨当年模样,举目未来,猜不透的样子才更有看头。

用创意勾勒“文化新经济”

今天,“东方威尼斯”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活力为世人瞩目。与此同时,古城的发展保护也面临全新的时代问题,当城市的更新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形成交叠,当传统的保护和创新的发展不断融合……政府、专家、协会、企业甚至每一个市民,都想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方式传统,亟待产业转型升级的姑苏区,也遭遇到改革转型与突破创新的典型难题。

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近年来充分利用古城独特的人文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大力推动“文化新经济”的厚植深耕。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徐刚就表示,以“大设计、新经济”为主题,将苏州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立体呈现苏州在城市复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思维和成果。向世界展示新苏州、为城市打造新经济、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为公众开启新视野。

此次苏州在古城区中举办2018苏州国际设计周,用意即以设计点亮苏州,让文化成为古城专属IP,让非遗手艺获得新生,让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回到苏州、来到苏州,从而推动在地文创经济产业发展,助力苏州敞开怀抱拥抱世界,并走向世界。

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的集聚区域,苏州有苏绣、苏扇等多达106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这座古城的精致和典雅,展示人文姑苏的独特魅力之余,也蕴藏巨大的经济价值,为打造文化新经济积蓄了强劲动能。

然而,如何将非遗活化,让传统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是一直以来就不断被提及、思考,也在实践中的课题。姑苏古城桃花坞内,多场主题线路的“苏州设计之旅”活动全新呈现了苏州城市的创意网络、具有苏州特色的创意体验,以及中国传统工艺遇上当代生活美学后的创新设计。这些别开生面的设计文化活动吸引无数目光,也在强调苏州在地性与现当代文创市场的结合,以及其他城市的无法复制性。

用设计激活城市与人

城市是给人居住的,而不完全是旅游,城市里如果没有人就成了遗迹。所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受到便利、舒适,将传统和时尚结合,与历史和谐、与传统文化共存,城市方能在此基础上繁荣兴盛发展。

“现在去评判一个城市的时候,它的新旧、历史、未来、城乡融合都是值得交流的地方。当有些东西不能被转移掉,并且只能在当地发挥魅力时候,这才是城市最大的价值。”这是威尼斯副市长在现场提到两句话。

走过了2500年的苏州,不正是这样一步步走来?哪怕最日常的生活,背后也蕴藏着设计智慧,这些细腻和内容随着时间历久弥新。城市的老与新,社区的变化与成长,人世间的日常活动与情感,都在历史与未来中,冲突、摩擦与融合。陈年老路上铺就新街,古老建筑上嫁接新生部件,在时间里老去而又生发新芽的工艺,以及日常生活中为不断服务于人而变化的设计……

为了让苏作汲取更丰富的文化养分,让世界看见这里蕴藏的文化瑰宝,并为当代生活展现优雅美丽的呈现方式,2018苏州国际设计周有聚焦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苏作”版块,“浮生六记”、“姑苏繁华图”、“设计之城”等精彩内容都在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上演。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更令老苏州欣喜的是,桃花坞,这片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古老片区终于再次揭开面纱,呈现出了一种令人迷醉的复合魅力,它是珍藏在老苏州人心底最深处的回忆和念想,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去买的桃花坞买年画,那里亲切的市井百态,那里有唐寅亲亲身为其披上的浪漫主义色彩。当人文历史底蕴醇厚的桃花坞携手当代生活美学,一切都值得玩味。

猜你喜欢
桃花坞姑苏古城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通海古城缀记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良渚古城
姑苏好时光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姑苏城外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