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2019-01-03 13:38钱佳微史亚楠孙秋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亚组异质性疗法

钱佳微 史亚楠 孙秋华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习惯紊乱,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征,伴有腹痛、腹胀,排便后症状得到缓解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1]。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指通过纠正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和(或)行为来转变不良情绪反应,进而解决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2]。目前有研究显示CB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BS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3]。本文对国内外应用CBT干预IBS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旨在更全面地评价CBT对IBS患者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CBT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EBSCO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数据库予以调整。中文数据库检索词为:“认知、行为、肠易激综合征”;英文数据库检索词为:“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ognitive therapy、behavior therapy、irritable bowel syndrom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5月,检索语言为中文和英文,同时浏览已发表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相关文献。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公开发表的全文文献,提供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人数及具体干预措施;(2)研究对象:符合罗马标准的IBS患者,年龄≥16岁,国籍、性别及IBS分型不限;(3)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CBT或者以CBT为基础的治疗;对照组包括常规护理、接受非CBT的干预措施等;(4)结局指标:包括胃肠道症状评分、IBS病情严重程度评分、IBS总有效率、焦虑及抑郁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排除标准:(1)非RCT的对照试验;(2)无法获取全文、重复发表的文献;(3)无法提取数据或数据不完整;(4)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另一种形式的CBT;(5)研究对象仅纳入男性或仅纳入女性的文献。

1.3 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对有争议的文献,经双方讨论后,咨询第3名研究者,由其决定是否予以纳入。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评价手册5.1.0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分别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分级,如文献评价出现分歧,则通过双方协商讨论解决,必要时咨询第3位研究者。文献质量最终评级为A级与B级的,予以纳入,如最终评级为C级的文献,予以排除。对最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主要包括研究的一般资料(作者、发表年份、国家)、样本量、干预措施、对照措施、测量时间,结局指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5.3软件。对连续性资料如采用相同测量工具,选用均数差(MD)分析,若测量工具不同则选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分析,对二分类资料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值,对所有分析计算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当P>0.1,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I2≥50%时,提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寻找异质性的来源,并根据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在排除明显临床或方法学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截止2018年5月,初步检索出文献共975篇,其中英文文献293篇,中文文献682篇,经Endnote去重后,共232篇文献纳入进一步评估。再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对剩下的76篇进行全文阅读,初步纳入18篇RCT研究,又因其中2篇文献不能获取原始资料数据,予以排除,最终共纳入16篇RCT文献[4-19],其中英文文献10篇,中文文献6篇。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6篇文献,共纳入122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08例,对照组621例。16篇文献中,有1篇为三组对照,选择CBT组与常规护理组数据进行分析;有2篇为四组对照,均选择CBT组与药物治疗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对照组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型,亚组1:包括标准护理、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和常规干预;亚组2:等待治疗;亚组3:相关的药物治疗;亚组4:压力监控和互联网论坛。16篇文献中,有12篇文献报道随机分配的具体方法,6篇文献报道了分配隐藏,2篇文献报道对结果测评者实施了盲法,13篇文献报道实验对象的退出或失访,所有文献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手册的文献质量评价和分级,纳入的16项研究质量等级均为B级。

2.3 IBS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共有10篇文献评价了IBS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对照组相较于CBT干预对IBS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具改善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2,95%CI(4.05,14.35),Z=3.5,P=0.0005]。根据对照组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属于亚组1的2项研究,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的常规护理或标准护理改善IBS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优于CBT联合常规护理或标准护理;5项研究对照措施仅为等待治疗,属于亚组2,meta分析显示这几项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5,I2=8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MD=10.84,95%CI(-4.49,26.18),Z=1.39,P=0.17],这表明CBT疗法与等待治疗对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IBS) 5篇文献均采用GSRS-IBS评分表。合并数据后显示P=0.009,I2=71%,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MD=-11.30,95%CI(-16.43,-6.17),Z=4.32,P<0.0001],进一步对接受等待治疗的4项研究行亚组分析,分析显示4项研究间无异质性(P=0.6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为[MD=-13.58,95%CI(-17.06,-10.09),Z=7.63,P<0.00001],说明CBT干预可有效改善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2.5 抑郁 7篇文献报告了IBS患者的抑郁评分,因使用的评价量表不同,故采用SMD模式。合并数据后显示P<0.00001,I2=87%,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SMD=-0.54,95%CI(-0.98,-0.11),Z=2.43,P=0.02],这表明采用 CBT疗法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IBS患者的抑郁情绪。进一步根据对照组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亚组1的4项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003,I2=8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后显示[SMD=-0.55,95%CI(-1.18,0.09),Z=1.69,P=0.09],表明在 CBT疗法与标准护理对IBS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作用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2的2项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2,I2=8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结果为[SMD=-0.83,95 %CI(-1.50,-0.17),Z=2.46,P=0.01],说明CBT联合相关药物治疗比单纯运用相关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2.6 焦虑 7篇文献报告了IBS患者的焦虑评分,因使用不同的评价量表,故采用SMD模式进行分析。合并数据后显示P<0.00001,I2=89%,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SMD=-0.48,95%CI(-0.95,0.00),Z=1.96,P=0.05], 表 明 采用CBT疗法并不能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根据对照组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亚组1的4项研究,各个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001,I2=8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后显示[SMD=-0.53,95%CI(-1.16,0.11),Z=1.61,P=0.11],表明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IBS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作用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2的2项研究之间具有异质性(P=0.02,I2=8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结果为[SMD=-0.82,95%CI(-1.47,-0.17),Z=2.49,P=0.01],表明在运用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CBT疗法,对IBS患者的焦虑情绪较单纯用药更为有效。

2.7 IBS-SSS 2篇文献报道IBS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使用的都是IBS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合并数据后显示P=0.70,I2=0%,2项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数据后显示[MD=-30.86,95%CI(-47.67,-14.04),Z=3.60,P=0.0003],说明在CBT组与对照组相比对IBS患者的病情具有改善作用。

2.8 IBS症状总有效率 共3篇文献报告了IBS症状总有效率,为二分类资料,合并数据显示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12,I2=53%,采用随机效应模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RR=1.06,95%CI(0.98,1.15),Z=1.44,P=0.1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IBS症状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研究[20]证实脑-肠轴功能异常是IBS重要的发病机制,异常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可通过脑-肠轴改变自主神经功能,最终引起患者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21],因此精神情绪与IBS症状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CBT作为一种精神心理疗法,能够通过帮助个体发现自身的认知和行为偏差[22],重新认识环境与事物,改变原有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障碍,进而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

本资料结果发现干预周期结束后,CBT疗法对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病情严重程度、抑郁情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对于IBS患者焦虑情绪,CBT疗法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优势。进一步展开亚组分析后发现,亚组1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焦虑作为IBS患者因长期患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其改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干预时间才能显示出CBT的积极效应;而亚组3中,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意味着当CBT疗法联合药物使用时较于单纯药物使用可以更为有效地改善IBS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研究[23]表明CBT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比抗抑郁药更具优势且耐受性更好,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本文的研究结果。

在部分结局指标中,如生活质量的亚组2、IBS症状总有效率和年均治疗相关费用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甚至在生活质量的亚组1中,对照组的效果优于实验组,这种结果可能与各个研究间干预时间、干预频率的不同及各组纳入研究过少,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关。另外,有研究[24]表明CBT 干预≥2个月时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本文纳入的16篇文献,最短的干预周期仅为4周,其余大部分研究干预时间集中在8~10周,干预周期较短。因此,干预周期结束时,CBT疗法并未显示出对上述几项指标的明显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亚组异质性疗法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血浆Lp-PLA 2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