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自我革命视域下反腐败斗争的 实践理路及其经验探析

2019-01-03 00:57郭世军
理论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

摘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剔除腐败劣变因子是新时代党领导反腐败斗争的鲜明特征,也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的逻辑主线。遵循着这条逻辑主线揭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实践逻辑,总结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可以为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主体性认识,把握反腐败斗争的逻辑起点,在问题根源上深挖,坚持以自我革命、锻造坚强领导为根本保障;推进自我革命理念创新,在斗争理念上深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推进自我革命实践进程,在方略贯彻上深入,坚持以抓住要害动真碰硬从严去“顽”为关键举措;创造自我革命实践环境,在协同保障上深久,坚持以常抓不懈促“三清”之态为基础条件。

关键词:党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12-0090-08

基金项目:四川省自贡市社科联2018年党的建设创新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探索”(DJCY2018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世军(1982-),男,山东郓城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HT10.5,11.XH]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新时代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宝贵财富。学术界有必要从党自我革命的视域,有效运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等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系统性梳理新时代党彻底剔除腐败劣变因子的经验,为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并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理论参考。

一、自我革命主体症结——深挖,以锻造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反腐败斗争的主体性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核心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性举措,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深挖问题根源,不能单纯从政治技术化层面找症结,将腐败碎片化地理解为经济诱因下的权力出租、人情诱因下的文化问题及权力失控导致的体制性问题,而应强化“人的整体性”思维,将腐败问题视为建立在共产主义信仰基础上的涉及党员干部的“知情意行”的整体性问题,把凝塑“魂魄”,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作为治本之举。

1自“警”明“志”:强调政治警觉,以高度的忧患意识和警醒意识强化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反腐败斗争需要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领导干部具备高度警觉性是正确认知自我、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具备强大政治“免疫力”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彻底推进反腐败斗争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本上是为实现新时代“四个伟大”铸造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西方学者所谓的权力斗争、政治运动、选择性反腐。从新时代提出“腐败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论断,强调全党要警醒起来,下大力气解决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到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年经验提出“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净化纯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1],不难看出,始终保有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是领导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的根本政治前提。

2明“理”治腐: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夯实理论学习作为反腐拒变的思想基础。反腐败斗争需要自我革命的理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同推进,以彻底的理论抓住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理论命题。对共产党人来说,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很难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2]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始终抓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根本,始终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根红线,既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相结合,又依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矩阵式宣传,营造党员领导干部全视觉、全感知、全触动的舆论环境,为广大领导干部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各级党组织通过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不仅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强大屏障,而且通过思想上的革命性重塑,使一些犯过错误的干部战战兢兢、“主动交代”问题,使党领导反腐败斗争具备强大的理论支撑。

3守“信”拒腐:透析自身党性找病源,深挖理想信念的深层次问题。反腐败斗争需要自我革命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总闸门”,更是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信念之根。“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3]94-95党的理想信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党能走多远的根本性问题。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4]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立起党史国史这面镜子,充分用好历史这门最好的教科书,从历史视域中检视自身,在“窑中对”的新时代对答中深入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方式方法,将锤炼党性作为修好共产党人的 ‘心学的基本功。总之,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更加强调震撼心灵、深触灵魂的自我精神状态革命,将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根本上提升了党员干部对思想从严的认识水平,使党在领导反腐败斗争中牢牢掌握道义制高点和斗争主动权,具备了领导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障。

4人情避腐:回归社会关系找病源,深挖礼来送往的深层次问题。反腐败斗争需要自我革命的政治生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党员领导干部都具有政治角色和社会角色双重角色,要过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双重生活,要处理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关系,极易混淆二者界限,从而陷入人情腐败的漩涡。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搭建起家族式利益输送通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职权、地位,直接或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反映了异化的人情导致的以权谋私行为。因此,为官从政必须把持好政治权力与社会交往的界限,厘清并守住礼与贿、情与法的边界,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乐趣,守底线不逾矩。新时代,我们党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反复强调必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清清爽爽的党内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保持和传承党的好干部好家风,为革命性摒弃人情腐败不正之风、筑牢反腐堤坝树起为官之德的生态屏障。

5坚决去腐: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自我革命,锻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反腐败斗争需要自我革命的坚定意志。潜规则与明规则、“围猎”与反“围猎”、劣币与良币,这些反腐败中两极对立的因素,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反腐败斗争中,思想上稍有麻痹、行动上稍有懈怠,消极因素就会快速裂变,消极腐败现象就会大量滋生蔓延。“反腐败最关键的一条,是领导人的决心。对于中国来讲,这个决心就是党中央的决心,就是总书记这个党中央核心的决心和定力。”[6]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基本特征,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且能够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因。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7]虽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然形成,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复杂,必须要有坚如磐石决心才能大幅提高“四自能力”。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堅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1]由此可见,新时代反腐败党不仅力行政治理论、政治纪律、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斗争之“术”,而且坚持政治定力、政治信仰、政治情感等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志品质的为政之“道”,以二者并用的斗争智慧锻造自身,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二、自我革命理论革新——深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

反腐败斗争必须具有自我革命的政治智慧。以自我革命精神勇于善于领导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守正出新,通过创新反腐理念提高斗争本领和反腐成效,切实祛除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

1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论,在同抓标和本中积小胜为大胜。以标促本的“标本兼治”思想和理念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理念的创新,但是这条经验不能绝对化。因为,治本和治标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更为有效的反腐败制度是治本之策。新时代党以制度治党形成良好政治生态,造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舆论环境和高压态势,打破了腐败与反腐败的胶着状态,正逐步构造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压制了腐败增量。另一方面,党依靠人民的力量,深化党内自我革命进程,切掉一个个政治毒瘤,不断降低腐败存量,极力遏制住腐败滋生蔓延势头为治本奠定坚实基础,是质量互变规律中“量”的积累,将治标作为治本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以往经验看,如果单纯强调以构建制度治本,没有在既有制度基础上的大刀阔斧的治标之举。那么,在腐败存量较大、政治生态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党的纪律和规矩会受到漠视,因此很难发挥起党的法规和国家反腐败制度的震慑力,更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最终会使治本空乏无力,从而影响到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成效。总之,治标之中有治本,治本之中有治标,二者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消除腐败必须有战略思维、战略定力,又要策略得当、方法得当,以实现战略性目的。

2用活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在协抓上和下中开创反腐败斗争新局面。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具有直观性强、辐射面广、无缝隙监管的特点,但这种群众监督过于松散难以系统化,因没有制裁权缺乏权威性,在不少领域往往难以防腐更难以治腐。历史上的群众反腐产生的巨大效力,大都以具有暴动性、破坏性的群众运动的形式展现。单一制国家的金字塔型权力框架结构、社会牢固的官本位思想以及上下获取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中国反腐败斗争必然采用以上率下、以上促下的办法。从新时代反腐经验看,以上率下、以上促下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规制体系化、行动迅捷化、监督惩罚一体化、震慑制约强的特点,能够以雷霆之势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首先,以上率下、以上促下推进反腐败斗争注重顶层设计、一盘棋推动,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将反腐败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环节。其次,注重从小处落子,从细微处发力,以中共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治理群众身边见怪不怪的“四风”流弊,从“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舞台上的奢华”“会所中的歪风”等这些看似平常小事入手,不仅在治理上、制度上、体制上取得实质性的改进,更提升了人民群众认同感和信赖度。再次,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既打“老虎”抓“大领导”,又拍“苍蝇”兼顾“小干部”,抓住两点论又抓住重点论,强调管好“关键少数”,有针对性地解决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层,上面害病、下面吃药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2]128。新时代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了“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抓住宏观做到全覆盖的同时又细化到微观,解决了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日常性问题。

3把握马克思主义条件论,在统筹防与治中实现工作重心的动态平衡。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经验看,在腐败现象不严重的情况下,应该以防为主,严办辅之。在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制度执行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已然凸显的情况下,应该把“治”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8]394。最终实现惩防并举,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总之,二者是有条件的,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不同,斗争突出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一方面,应将防作为治的一个基础环节,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筑牢理想信念、政治纪律、组织管理等多道防线,划清可为与不可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界限,由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层层深化,最后构建起综合有效的预防体制。另一方面,应将治作为防的前提条件,通过强化党内教育引导、违规违纪处理、高悬巡视利剑等治理手段,以结果和行动为导向形成强大震慑力,达到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防线的目的,有效避免出现大党无力、组织涣散、腐败劣变的情况。新时代第一阶段应以治为重点,在治腐中防腐。而进入增量大幅萎缩的时候,应在防中治,以防为重点。

二是将敢管敢严作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舱石”。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也是一种敢管敢严的精神。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动真碰硬去腐败之“顽”。以军队反腐败为例,党的坚决态度、刮骨疗毒的决心与世界上那些不敢揭盖子、怕捅娄子的国家反腐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自我革命的鲜明特色。众所周知,世界上凡是涉及军队内部的腐败问题,或者是“以军为界”“至军而停”“望军却步”;或者是查到军界高层,戛然而止,半途而废;或者是拿捏不准、激起兵变,导致政府倒台,政权更迭。由此而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自我革命更具彻底性,不仅清除“污垢”,肃清腐败流毒,而且稳住军心,重塑军魂,为党和军队消除了重大政治隐患,关键时刻扶危定倾、力挽狂澜,挽救了军队[11]。党领导的军队反腐最能体现治理腐败程度的深入与彻底,为国际上军队反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证明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可靠性,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有军队反腐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将手握重权的“关键少数”作为监管重点。高级领导干部在管党治党中、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一旦发生质变对国家政权的危害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新时代党敢于同手握重权的贪腐分子较劲,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变质的高级领导干部,有效实现了以政治建设为首,以思想建设为本,以苏共垮台为鉴,不仅颠覆了一些人“刑不上大夫”观念,而且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锻造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是将长管长严作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助推器”。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更是一种长管长严的精神,从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发布只有600多字中央八项规定,到2017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审议通过6000多字《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再到党的十九大以后,中纪委开始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再到2018年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入“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的新内容,党中央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的行动未见松懈,而且显示出趋严的形势,党领导反腐倡廉正在朝着构建长效化机制方向发展。从以往经验看,反腐败斗争开展一段时间后,有些领导干部有“过大关”“一阵风”“松口气”的想法,从而导致前紧后松,时间稍久而腐败反弹成果逐失。因此,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长管长严,必须坚持严在平常、细在经常,防止反腐败斗争动力衰竭,以自我革命精神将反腐败斗争推到底。

3全面落实深追,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新时代党以高度的责任意识进行自我革命,将终身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发展观、标准观、幸福观,按照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失责必追究的原则,形成以责任制落实为根本抓手的反腐败斗争执行与推进的督导体制机制。习近平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12]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红线,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牵引,必须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这样才能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因此,新时代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特别重视以下方面。

一是将问责作为从严治党利器。在国家监督体系和公权力监管流程中,责任追究起着维护法治权威“兜底”作用,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例,“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13]不难看出,监督管理机制、权力制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是有机统一体,严肃的责任追究体制是巩固监督管理、强化权力制约体制效能的根本举措。对于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贪腐行为进行追责,才能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负起执行纪律和规矩的主体责任,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新时代党颁布实施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既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又强化群众监督,落实完善和规范责任追究工作,以干部问责为牵引强化履职责任,促进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使全面从严治党抓得更到位,切实增强了不敢腐的震慑、筑牢了不能腐的笼子。

二是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必须要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发挥首要的、最基本的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肩负反腐倡廉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同志必须落实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8]388-389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落实“两个责任”,还要落实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所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这样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才能树起制度的权威,及时制止住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动摇、道德上滑坡、行动上脱轨。

四、自我革命协同保障——深久,坚持以常抓不懈促“三清”之态为基础条件

新时代党正以自我革命精神构造起反腐败斗争的强大保障力,通过完善去腐机制巩固廉洁政治的防线。“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党的优良作风是在反复践履中日生日成的,因此必须培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将制度建设同步推进、贯彻始终,创造反腐倡廉制度完善、党纪国法备受尊崇、廉洁文化畅行的基础条件。

1将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根本前提。干部清正是创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清”政治生态的关键。首先,力促形成集防、治、懲、戒为一体的党内法规腐败预防和治理体系,创造干部清正的制度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修订颁布党内法规近百部,涉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总体规划、党内监督、纪律处罚、廉洁规则、责任追求等,既实现国内“筑坝”又达成国外“织网”。例如,2015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会同公安部集中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专项治理工作,完善登记备案人员信息库,集中保管因私出国(境)证件。另外,修订《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开展“裸官”清理,要求报告境外存款和投资情况,切断腐败分子非法资金的外流渠道,堵住赃款外流,完善防逃机制,强化立案之前的管控真空期监控,实施立案前的防逃措施的同步跟进,有效防止了人员外逃。其次,通过国法党纪同步修订形成反腐败的法治体系,强化干部清正的社会生态。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抓准问题要害,将管“财”作为制贪之要,形成国法党纪的并联系统。以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为例,对贪污贿赂犯罪增加了“罚金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出台了一个司法解释,分层次地规定了适用“罚金刑”应该把握的标准,将没有追缴到案的犯罪分子非法所得一追到底,并且随时发现随时追缴,有效加强了制度的硬约束。可见,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经验,也是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条件。最后,不断更新制度、强化制度的适用性以适应反腐败斗争新形势。党内法规制度的更新是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消除视域盲点的最重要路径。以2018年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例,根据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化的经验认识,进一步深化了经济领域的党内纪律处分情形,针对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大宗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等关键领域、要害部位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经验,进一步深化了社会领域的党内纪律处分情形,对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涉黑涉恶活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见,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更新速度处于加速状态,尤其是新时代新颁布的党内法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有效保障了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2将党纪国法备受尊崇与廉洁文化畅行作为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国法和执行党纪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相互促进。党纪国法备受尊崇,全社会的廉洁文化才能畅行,全社会的文化畅行将为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党内政治生态良好才能廉政文化畅行,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创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一方面,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团团伙伙的非组织活动需要物质手段的支撑,不守纪律、我行我素的政治行为进一步恶化,就会发展到目无法纪、胆大妄为、贪赃枉法的贪腐行为。所以,新时代坚持制度治党,将纪律摆在前面,将遵守纪律作为保证制度执行的基础和前提,先用纪律拴住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以执行党纪强化领导干部廉洁意识,涵养党内廉政文化,让每位党员在执行纪律中尊重国法,深化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又最终靠人执行。制度得到切实执行才会形成人们的认同,成为全社会有效的刚性约束。新时代党用完善的制度、缜密的程序、规范的条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作出明确的规定,真正使制度成为成文的规矩,引导每位党员模范遵守国家法律,以管好干部为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打造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先锋队,整体性创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生态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9(0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G]//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1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6]党的十九大举行第一场记者招待会——杨晓渡齐玉介绍加强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有关情况[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10-20(02).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8]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习近平.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 为中欧关系全面推进注入新动力[N].人民日报,2015-10-19(01).

[10]姜洁.开启党和国家反腐败工作新篇章——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一年扫描[N].人民日报,2019-03-01(06).

[11]曹智,欧灿.领航人民军队,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N].人民日报,2017-07-10(01).

[12]习近平.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N].人民日报,2019-07-10(01).

[13]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J].求是,2019 (5)∶6.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理实相生:是否可能,如何可能?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和方法论
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