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院校教师心理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实证

2019-01-03 09:20张艳芳张红梅
粘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职学校教师

张艳芳 张红梅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化工院校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主要的影响因素,选择山西省內的8所化工院校的四百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工作內容问卷、总体职业倦怠量表及付出失衡问卷等不同的问卷对他们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心理工作环境是造成化工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內在投入与外在付出不但能正向预测教师情感变化状况,同时也能正向预测去个性化;而社会支持却能够负向预测去个性化,同时回报成就感的降低也能从负向进行有效预测。由此得出,心理工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其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心理工作环境;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9)11-0161-04

化工院校教师在学校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对教育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他们的心理工作环境也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状态会受到此种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是否会产生职业倦怠也与该种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一旦化工院校教师认为自身已经无法承受其心理工作环境,而且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调控,或是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回报远低于其付出,他们就会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到化工教育的发展。所以,将心理工作环境对化工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善化工院校教师对工作的认知与态度,可以说现实意义重大。

最近几年来,在国外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还是管理学领域都非常重视心理工作环境的研究,而我国在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我国大部分有关学者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翻译国外理论或是对某一具体维度进行研究方面,而系统性的全面研究却是非常少的。却很少有学者去深入地研究心理工作环境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正因如此,本文依据“工作要求-控制”与“付出-回报失衡”这两个相关理论来研究心理工作环境与化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之间的联系,以期能够用以指导提升化工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化工教育的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山西省8所化工院校教师(包含中职、高职、本科等化工院校),2018年10-11月期间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抽取,本次调查发放与回收的问卷分别是400份与390份,在回收的所有问卷中只有5份是无效的,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7.5%、96.25%。

在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中,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師分别是210人、175人,占比分别为54.5%、45.5%;年龄低于26岁与介于25-26岁的教师总共有75人,占总人数的19.5%,而年龄介于36-45岁、超过46岁的教师分别有207人、25人,占比分别是53.87%、6.5%;初、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分别是186人、161人、38人,占比分别是48.3%、41.8%、占比9.9%;担任与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分别有129人、256人,占比分别是33.5%、占比66.5%;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学历的教师分别有65人、176人、96人、48人,占比分别是16.9%、45.7%、24.9%、12.5%。

1.2工具

1.2.1工作内容问卷(JCO)

工作内容问卷主要包括工作需求、社会支持及工作自主等三个维度,工作需求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608,社会支持的Cronbaehs α系数是0.800,而工作自主的Cronbachs α系数则是0.713。以Karasek所提出的“工作要求一控制理论”为依据,将工作自主与工作要求分别换算成相应的标准分,再将它们进行对比得到比值R,当R大于1时就说明该教师的心理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1.2.2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

就付出回报失衡问卷来看,其主要由3部分内容组成:前两部分分别是付出与回报,第三部分则是内在投入,其中回报形式不只有薪水,还包括晋升前景以及从职业中所获得的尊重等,其中付出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21,内在投入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04,而回报的Cronbaehs α系数则是0.730。量表在设定选择答案时采用的是LikertS五点赋分法。就付出一回报失衡理论而言,它的重点内容是对个体与外在的关系进行强调,将个体的外在付出与从工作中获得的回报进行对比,如果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该个体的工作心理状态较为紧张。

1.2.3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

就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来看,其主要包括了三个维度:第一个是情感衰竭维度,

第二个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最后一个则是去个性化维度。很多有关学者都是基于差异化的文化背景来验证其维度结构,通过研究可知该结构不但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因素,同时还包含了不同的区域因素。该量表在记分方面采用的是Likerts5点法。就以上三个维度与职业倦怠程度的关系而言,只有个人成就感降低这一维度的平均分与职业倦怠程度反向相关,其他两个维度与其都是正向相关。

1.3方法

本研究选择调查学校作为发放量表的区域。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在较小的区域内用该量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只对部分教师进行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在收集好完成填写的问卷之后抽取部分问卷进行分析,根据这些问卷的数据分析预试量表,然后在此基础上调整题目、修正题项,从而获得了正式量表。

此外,再将400份正式量表发放给学校的教师,调查结束时收回发放的问卷。在收回问卷之后,又将相关数据录入到相关的计算机系统,不但对频数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做了回归、相关等不同类型的分析,此外还进行了t检验及描述性统计等。

2结果

2.1化工院校教师的心理工作环境现状

“工作要求-控制”理论是由Karasek所提出的,据该模式的相关判断标准来看,在参加本次调查的所有教师中有13.77%的人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而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他们的心理工作环境较差;就“付出-回报失衡”理论中的相关判断标准来看,在参加本次调查的所有化工院校教师中有40.77%的人觉得从工作中得到的回报低于自己的付出,其心理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如表1所示。

2.2化工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

通过分析表2可知:情感衰竭的平均得分是2.784,而去个性化的平均得分是2.939,这两个平均值都比较接近理论中值3,而通过反向计分求得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平均得分只有2.247,与理论中值3相比要略低一些。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化工院校教师对于职业的倦怠程度还未达到严重程度,基本属于中等水平,与我国化工院校教师整体的职业倦怠程度基本一致。

2.3化工院校教师心理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心理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六个维度,而职业倦怠则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在分析它们之前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对调查数据中心理论。分析结果详见表3,以下为相应的数据结果:

1)心理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要求的相关系数是0.105(P<0.05),工作自主的相关系数是-0.146(P<0.05),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是0.340(P

2)心理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要求的相关系数是0.244,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是0.231,外在付出的相关系数是-0.332,而内在投入的相关系数则是0.224(P<0.01),除了回报与工作自主两个维度,这些维度都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维度密切相关。

3)心理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要求的相关系数是-0.327,工作自主的相关系数是0.273,而社会支持与回报各自的相关系数依次是-0.320(P

2.5化工院校教师心理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心理工作环境各维度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维度,通过回归分析的方式对情感衰竭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在情感衰竭的回归方程中引人心理工作环境的内在投入与外在付出两个维度,可以看出在预测情感衰竭方面外在付出的作用相对更佳。对判断系数进行调整,最终调整为0.137,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化工院校教师的内在投入与外在付出对情感衰竭维度有重大影响,数字化的影响程度为13.7%。此外,通过计算机计算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是0.863、0.134,无论是内在投入还是外在付出都可以从正向上预测情感衰竭。由此可知,这些化工院校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会随着其内在投入与外在付出的增加而提高。

分析去个性化维度得到以下结论:作为自变量的外在付出、内在投入与社会支持会对去个性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35.1%的變异总量是由这三个维度解释的,其中外在付出占到了23.4%。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是0.796、0.336与-0.15,无论是内在投入还是外在付出都可以从正向上预测去个性化,而社会支持则是从负向上预测去个性化。

分析低成就感维度得到以下结论:回报与社会支持两个维度能够对成就感降低维度产生重大影响,17.9%的变异总量是由这两个维度解释的。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是0.134、0.179,这两个维度都能从负向上预测成就感降低。

3结果及讨论

通过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在评估心理工作环境时,要想提升职业倦怠预测的准确度,应综合运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由此可见,要有效改善化工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态状况,对心理工作环境进行优化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当前,积极心理学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陕的发展,对于个人而言,职业倦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因此也被很多学者作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就积极心理学现阶段的研究隋况来看,职业倦态方面的研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工作环境其实也是个体的心理感受,这一点与职业倦怠并无不同。最近几年来,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Denise等与Blix,A.F.等以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基础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心理工作环境。比如说,Kasper等分别针对丹麦清洁工与非西方移民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他们的心理工作环境对于高血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Blix,A.F.等则针对教师心理工作环境管理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同时他们还指出可以通过教师对压力的感知预测其心理是否健康。尽管如此,上述研究却基本没有关注教师的心理工作环境。

就化工院校教师而言,其职业倦怠程度主要是受到了心理工作环境的影响。通常而言,个体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工作要求、外在付出及内在投入等自变量正向相关。就现实隋况来看,很多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应付各种检查,其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情况下其职业倦态程度也非常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评估心理工作环境时通过综合运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职业倦怠与外在付出、工作回报、社会支持及内在投入等维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要想有效降低化工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一方面应尽量使他们的内在投入与外在付出减少,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回报以及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在回归方程中引入社会支持、内在投入、外在支持及工作回报等自变量可以对职业倦怠进行更为准确地预测。外部环境是社会支持与工作回报的提供者,因此如果个体的工作回报较高,同时也能获得较多的支持,这时其成就感与满足感也就越强烈,职业倦怠程度自然相对较低。与此同时,通过对工作与生活时间进行合理地分配,有效减少个体的内在投入与外在付出,也能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程度。

曹雨平在进行研究时曾指出,不管是根据哪种理论进行判断,与非职业紧张者相比,职业紧张者在职业倦怠方面的平均得分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如果不及时对心理工作环境进行改善,个体很可能会因此成为职业紧张者,从而使其职业倦怠体验受到不良影响。在对心理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在此前提下想办法激发个体的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此外,在对心理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时,必须注意系统性与整体性,也就是要密切关注这些教师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联系不同阶段的心理体验等。中职教师不但有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有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对此应准确把握并尽力予以满足,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增强,这样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中职学校教师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德育工作浅谈
美育教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