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可久可大”之道与文化自信

2019-01-04 09:36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河洛生命力中华文化

王 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155-15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化自信首先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中来。文化如果不具备优越性,自信当然无从谈起。中国古代经典有曰:“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2]76这几句虽然是就“贤人”而言,但是如果我们放大为对整个中华民族及其创造的文化而言,也同样适用,因为在世界文化史中,很难找到比中华文化更加“久”和“大”的例子。中华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强大的生命力和举世罕有的规模。

就河洛文化而论,中华文化的上述特点,都体现得极为充分。作为中国本土文化源头性质的文化,河洛文化恰恰具备了中国文化中“可大”和“可久”的基本特质。发掘出河洛文化的“可久可大”之道,能大致明晰我们为什么能获得更多的文化自信。因此,河洛文化对文化自信建设的最可能的贡献,首先就在于其“可久可大”之道中。

河洛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程有为先生说:“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的核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根和主源,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主流和核心。”[3]1“主根”“主源”“主干”“核心”诸词,即强调了河洛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河洛文化堪称中华文化的缩影。因此,河洛文化能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建设提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资源。

一、河洛文化之“久”和“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4]习总书记所列举的中华文化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是在河洛大地上出现甚或以之为核心区域;而他列举的众多文化名人,也有很多与这块土地有着紧密联系。以河洛文化为主流、主根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而正面的伟大作用,为整个人类文明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它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亦应因之而自信。

河洛文化是“久”而“大”的伟大文化,其“久”和“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

第一,起源早。“考古证据表明,伊洛系文明是中国早期文明的主源。所谓文明主源,一则表明此地区在中国境内若干文明发祥地中最早步入文明门槛,建立国家政权,并处于早期文明社会阶段;再则,在中原地区所出现的若干早期小国政权,被夏禹并吞成立较大的‘夏后’国……被我国史学家公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大国王朝。”[5]6作为广义“河洛文化”组成部分的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比仰韶文化的年代早千余年。[6]74而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王朝,距今也有四千多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很久的。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仅是最早的起源之一,而且是主源。因而,河洛文化如此之早的起源,堪称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持续时间长。如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历史悠久文明一样,河洛文化是持续很久的伟大文化。关于这点,郭引强先生曾经概括说:“河洛地区,不但最早步入文明时代,而且在其后的夏商至隋唐的2000多年时间中,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7]1即使元朝以后河洛文化由于经济中心迁移的历史原因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古代文化,河洛文化悠久的历史,足可以说明其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强大生命力。

第三,影响大。这点学术界具有高度共识。譬如,薛瑞泽先生认为河洛文化具有“主流文化的导领气势”“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流文化的优势,引领着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方向。”[8]12韩忠厚先生也说:“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漫长时期里,一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核心,是黄河摇篮的心脏,中原文化的象征。”[9]28而李先登先生则更具体地论述河洛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初期,河洛地区一直是王都之所在,河洛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不仅最先进入文明时代,而且一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对中国古代文明乃至世界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陈昌远先生则从河洛文化与各个具体文化的关系上指出了河洛文化的影响:“河洛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不仅孕育了远古的华族文化,创造了夏文化,而且孕育了周文化,它应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后儒家思想形成的基地。”学术界对河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众口一词。

第四,巨大生命力。正如刘玉珍女士论述的:“河洛地区在史前文化的发展中……不断积累文明的因素,最终这一地区最先步入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夏商周三代文明,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鬼谷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文化……它包括秦统一后,以洛阳为中心的皇都文化,主要有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以及在政治中心和经典哲学影响下的史学、文学、科技、艺术、教育等文化。”[10]89河洛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历史,这足以彰显出河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当然值得引以为傲,理所当然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河洛文化何以“可久可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11]36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不仅“久”和“大”,而且更有“可久可大”之道,这正是我们伟大民族和伟大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断繁荣发展的根由。

既然河洛文化如此“久”且“大”,那么它必然具有“可久可大”之道。深究其道方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方可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河洛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河洛文化之“可久可大”的缘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河洛文化是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和强大融合力的文化。河洛文化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又不仅仅是几种文化的叠加,而是能将各种不同文化交汇之后进一步融合成一体,发展出新的、内容更加宏阔的文化。这是河洛文化的“大”。这种“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华文化“大”的缩影。

关于河洛文化的包容性和强大融合力,有很多学者曾经作出论述。譬如,陈昌远先生曾说:“河洛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它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养料来丰富自己,萃取百家之长,而最后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并形成中心。表现出自己明显的正统性和稳固性,而且反过来又向四周辐射发展,最后融合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复合之中。”陈先生从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其他地域文化关系的角度,说明了河洛文化一直是在吸收、融合中发展壮大自己的。赵芝荃先生则重点论述了河洛文化之所以能够吸收、融合其他文化的原因:“除去自身发展水平高以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它地处核心位置,易于接受周围文化的激荡和影响,能够从各方面吸收有利于本身发展的先进因素而前进不滞。如果从文化分布区方面来讲,那就是中原地区是当时交流、融汇和锤炼各个地区文化精髓的大熔炉。据此可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不是没有根据的。”[12]10-11

其次,河洛文化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本土文化即史前及先秦华夏文化的主体地位,这是它可以长久发展并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保持本土文化的主体地位与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并不矛盾。任何文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的同时,绝不可以丧失自身的独立性乃至消泯自身。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11]339这段话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从来没有一个文化能够靠泯灭和牺牲自身而获得真正发展的。否则,那不是所谓的“发展”,那只是自身(包括自身文化)的灭亡。如前所述,河洛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而且,尽管也有异国外来文化如佛教的传入,在一定时间段内也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河洛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容纳和吸收佛教文化,使之成为自身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壮大和丰富了自身。吸收其他文化,并没有使得河洛文化失去其本土文化的根本特点,河洛文化仍然保持着先秦时期本土文化的精华和本质,而佛教被吸收进河洛文化和中华文化后,最终也中国化,并且成为比印度本土佛教文化影响更大、生命力更长久的中国式佛教。河洛文化正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坚守本土文化优良传统,所以才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河洛文化之所以“可久可大”,还因为它自身具有极大的合理性。譬如,中华文化具有非常突出的人本意识,较少西方式的宗教色彩。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主根文化,非常突出地表现出这个特点。新加坡王赓武教授说:“孔子的思想包含好些人本主义的经典描述,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大量吸收源自于西方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时候,相信他们也感觉到传统中国文化一直包含着人本主义,它扎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中,扎根于数千年的历史中。”[13]而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对此前中国本土文化的继承,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来的共识。这种伟大的人本意识,一直主导着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最具有“人”的气息,最人性化,最具有人情味。这些都是包括河洛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优长。当然,河洛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合理性和优点还有很多,这些内在合理性是支撑河洛文化、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并能与时俱进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三、结语

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寻求可以提供自信的文化资源,而河洛文化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河洛文化的悠久和辉煌反映出它深刻的“可久可大”之道。这些“可久可大”之道,使我们在赞叹河洛文化伟大成就和绚烂历史的同时,还可认识到支撑河洛文化发展繁荣的深层次原因。河洛文化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能够成为世界文化之林中极具生命力的一枝,这绝非偶然。这些已经被数千年华夏历史证明具有正确性和生命力的“可久可大”之道,同样也可以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自信,并为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河洛生命力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贸易生命力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河洛文化研究述论
如梦似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