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进口棉花检测标准比较及标准使用建议

2019-01-04 14:31王宏郝红娟姚静
中国棉花 2019年8期
关键词:棉纤维仪器设备克隆

王宏,郝红娟,姚静

(中华人民共和国滨州海关技术中心,山东滨州256603)

中国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消费量居高不下,长期以来需要通过进口大量的棉花以满足国内棉花供应不足引起的缺口。棉花是大宗资源性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对象之一。其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下游纺织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正常发展和相关企业的利益[1]。也正因为如此,如何科学、公正、公平地检测进口棉花品质亟需关注。进口棉花相关检测标准是检测并判定结果的唯一依据。作为实验室检测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近几年,进口棉花检测标准变动较大。SN/T 3981.1—2014 《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纺织原料 第 1 部分:棉花》于 2014年7月14日发布,取代SN/T 2138.2—2010《进出口纺织原料检验规程 植物纤维 第2 部分:棉花》;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公布2017年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通知》(国认科〔2017〕146 号),SN/T 1512—2011《进出口棉花检验方法 HVI 测试法》因与GB/T 20392—2006《HVI 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存在重复,于 2017年12月22日被废止。

当前进口棉花品质检测涉及以下几个项目和标准。等级:使用标准为 SN/T 3981.1—2014《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纺织原料 第1 部分:棉花》;长度:使用标准为 SN/T 3981.1—2014 和GB/T 19617—2007 《棉花长度试验方法 手扯尺量法》;马克隆值:使用标准为GB/T 6498—2008《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和GB/T 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断裂比强度:使用标准为GB/T 20392—2006 《HVI 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的变更对棉花检验监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在进口棉花品质检测工作中落实并严格执行。现将相关的标准及其规定做一总结,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适用标准及其内容变化分析

1.1 SN/T 3981.1—2014《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纺织原料 第1部分:棉花》

与SN/T 2138.2—2010 相比较: 本标准增加了“符合性评价要求”,修改了“符合性评价程序和结果判定规定”; 检测项目又被分为法规性要求和非法规性要求2 类。其中进口棉花法规性检验项目包括:等级、长度、马克隆值和包装等,前3 项为实验室检测项目;非法规性要求检验项目包括:品质(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棉短纤维率、棉结率、回潮率、含杂率、糖分、农药残留等)、质(重)量、包装、残损等。本标准直接规定的检测方法仅为附录B 《进出口棉花等级检验方法——人工分级》和附录C《进出口棉花长度检验方法——手扯尺量法》,即等级和长度项目,其对检测结果的判定和报告出具方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与SN/T 2138.2—2010 标准相比,SN/T 3981.1—2014 的检测方法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将前者中规定的抽样、样品处理、附录C《马克隆值检验》方法、附录D《断裂比强度检验》、附录E《公量检验》等具体检测方法取 消 ,改 为 引 用 SN/T 3702.2、GB/T 6498、SN/T 1512—2011(已经被废止)、SN/T 0188—1993 (已经被废止)、SN/T 2629 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1.2 GB/T 6498—2008《棉纤维马克隆值检验方法》

SN/T 3981.1 规定棉花马克隆值检验按照GB/T 6498 或 SN/T 1512—2011(已废止)进行。因此,目前检测进口棉纤维马克隆值应以GB/T 6498—2008 《棉纤维马克隆值检验方法》 气流仪法代替SN/T 2138.2—2010 附录C《马克隆值检验》方法。与 SN/T 2138.2—2010 附录 C 相比,GB/T 6498—2008 标准没有明确区分Fibronaire 气流仪法、Mi cronaire 气流仪法,而是统称气流仪法。GB/T 6498—2008 标准要求: 使用不具有自动修正功能的气流仪检测样品时,样品需在GB 6529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不少于4 h; 使用具有自动修正功能的气流仪检测样品时,可在常温下进行,待测样品与校准棉花在同一环境下平衡不少于4 h。本标准对使用校准棉花、仪器以及试验过程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1.3 GB/T 20392—2006《HVI 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进口棉花的断裂比强度。与SN/T 1512—2011《进出口棉花检验方法 HVI 测试法》相比较,本标准具体操作方法没有发生改变,但部分术语和定义有变化,且对调湿用标准大气提出了更高要求: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5±3)%。

2 思考与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进口棉花数量的增加,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例如:品质方面降级率偏高、马克隆值忽高忽低、长度偏短、强度偏低等,包装破损严重、污染、霉变等,以及部分棉包中发现异性纤维(羽毛、塑料绳、毛发和染色纤维等)和特杂(如金属、砖石等)。这些问题给我国纺织企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了解、学习棉花检验标准、掌握标准的最新变化,对做好进口棉花检测的工作意义重大[3]。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是实验室保证自身能力、规避法律风险的最好方式。作者结合本中心进口棉花检测多年的实际经验,对进口棉花检测标准在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进口棉花检测结果,作为企业结算索赔的依据,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因此,实验室及其人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掌握并贯彻标准的重要性。实验室人员应认真学习标准,掌握标准的变化;实验室应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实验室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通过书面的形式就工作细节进行约束,并确保关键性要求得到体现[4]。

(2)明确检验程序,增强质量意识。检测人员要有章可循,按规则制度办事:从接受送检样品、样品预处理、检测样品、出具结果报告等流程细节都应执行到位;模拟昼光室检测岗和HVI 检测岗,按照各自规章制度进行检测工作。同时应提升质量意识。进口棉花检测实验室是为进出口贸易服务,检测结果关系贸易双方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当前贸易摩擦增多背景下,实验室更是容易面临法律纠纷风险。因此,实验室要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做到试验过程和结果可追溯,尽可能保证结果的重现性。尤其注意原始记录不仅要记录检测原始数据,而且要包括标准中对人员的要求、 仪器设备校准信息、仪器设备名称、使用的仪器设备唯一性标识、特殊环境要求等信息。

(3)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职业素养。检测人员应实行全员考核,做到应知应会,持证上岗。CNAS-CL01-A010: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人工分级项目和手扯长度项目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检测人员应定期进行相关技术能力评价,以确保其持续胜任[5]。此外,棉花品级、长度检测项目是依赖于检测人员目光和手工操作的感官检验项目,对检验人员的经验和知识面要求较高[6];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和参加国内比对试验、能力验证活动,同时要做好检测人员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稳定性的影响。

(4)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确保实验室基础条件满足要求。进口棉花检测主要涉及HVI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气流仪等检测设备。实验室要设立专门仪器设备管理员,对各仪器设备分别登记造册,建卡立档,并在应用中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同时注意做完试验后及时清理及日常维护,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实验室应做好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并及时联系厂家做好维修保养。在实验室建设、改造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在关键点,对环境温湿度、光照度等,要有监控记录和核查记录。

猜你喜欢
棉纤维仪器设备克隆
关于“双显法”对木棉纤维和棉纤维定性鉴别的探讨
克隆狼
羊毛/腈纶/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探讨
棉纤维蠕变与应力松弛行为分析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两次溶解对棉纤维d值的影响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