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看病就医“最多跑一次”

2019-01-04 15:31
中国卫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医共体挂号医疗卫生

浙江省紧扣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看病烦和基层服务能力弱等“关键小事”,以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点,治“痛点”、攻“难点”、疏“堵点”,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动形成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沟通更有效、体验更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的健康红利。目前,“全省通”、“全院通”、“医后付”、刷脸看病、影像云……,这些互联网创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让群众少跑、近跑、不跑成为浙江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靓丽标杆。

为迅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4月出台的《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举全系统之力,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实施健康医疗信息化、推进医疗服务流程再造、提升重点环节服务水平为着力点,着力推动形成同标同质、优绩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十项举措改善就医体验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项目推出了“十举措”:包括提供多途径预约挂号,用自助服务设施、诊间结算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缴费,实现各科室检验分时段预约,设立入院准备中心,强化志愿者引导,设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施慢性病长处方制度,推广“互联网+”母子健康服务模式,依托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将预约转诊信息系统端口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

按时间安排,“最多跑一次”改革路径分为“三步走”:2018年6月底前为加速推进期,要求浙江省省级医院和地市级医院基本完成工作目标;6月底到2018年年底前为全面覆盖期,要求省内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医院完成工作目标;2019年到2020年为成果巩固期。

为督促工作落实,浙江省建立了定期督导和全程监测机制,17家省级医院、155家市县医院纳入监测范围,建立工作周报制度,将10项措施细分为40多项指标,各医院每周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送;每半月通报一次并进行排名;通过对周报数据分析,将“网上挂号”“看病排队”“门诊智慧结算”“病房智慧结算”“预约检查”等5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进行“心”级指数评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跑”出加速度和信任度

“跑”出服务加速度。把“智慧医疗”服务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从预约挂号到付费结算,从门诊就医到出入院,“智慧”服务已覆盖全流程。目前,浙江所有省级医院完成号源池整合,网上开放号源达80%以上。省、市级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6.54%,病区智慧结算率达61.78%,检查检验报告具备2种以上智慧查询方式的比例达98.53%。

“跑”出就医信任度。做强县级“龙头”,让患者“少跑”,全省县域就诊率从2013年的67%提升至2017年的85.8%。通过医共体试点建设,乡镇卫生院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1.68%和21.58%,群众对医共体满意度达97.8%。目前,实现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共享的县(市、区)比例分别达90%、100%、99%和89%;仅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影像、病理和心电诊断累计超120万例。

“跑”出群众满意度。通过流程再优化、拓展智慧预约、增加志愿服务等多种举措,医院早高峰排队平均时间从2018年6月初的8.21分钟缩短到2018年年底的4.21分钟,压缩了一半。通过资源再统筹,目前超过95%的三甲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仅2018年1月~9月达到9.8万例。各级医院设立投诉沟通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及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一站式提供投诉、咨询、审核等便民服务,服务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各市三大中心设置比例已从34.82%升至98.53%,开展志愿服务基本实现院内全覆盖。

猜你喜欢
医共体挂号医疗卫生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移动『黄牛』
China-U.S.Relations:an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ging New-typ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移动“黄牛”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