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伴肾功能不全的男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

2019-01-05 04:59宋君莉钱楚岳刘乃萌孙珉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狼疮肾动脉参考值

宋君莉,钱楚岳,刘乃萌,孙珉丹*

(1.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肾病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院)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4岁,9年前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于外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植入支架一枚,住院期间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230/130 mmHg,此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及降压治疗,胸闷、气短症状好转,血压控制尚可。此间定期复查,未发现肾功能不全。4年前因间断头晕,发现颈部血管血栓。2年前患者因血压控制不佳就诊于心内科,发现右肾动脉狭窄,血肌酐升高约200 μmol/L,行右肾动脉成形术,此后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血肌酐升高未予以重视。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肌酐较2年前未见明显增高,就诊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未行明确诊断及系统治疗。10天前再次因胸闷、气短就诊于心内科,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未行支架植入术,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病程中偶有胸闷、气短、头晕。既往:无高血压病、免疫相关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6/107 mmHg。神清语明,颜面部水肿,无皮疹及皮下出血,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右下肢皮温降低,无跛行,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未见明显异常;肌酐:197.7 μmol/L参考值(57-111 μmol/L);肌钙蛋白I:1.180 ng/ml(参考值0-0.34 ng/ml),BNP:1680 pg/ml(参考值0-125 pg/ml);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三项(IgA,IgG,IgM)阴性;狼疮抗凝物初筛试验80.6 s(参考值31.0-44.0 s),狼疮抗凝物确定试验38.7 s(参考值30.0-38.0 s),狼疮初筛/狼疮确认2.08(参考值0.80-1.20);抗核抗体(ANA):核均质型1∶100(参考值<1∶100)。颈部血管彩超: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血栓形成,合并部分再通。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股浅动脉上段血栓形成后再通,管腔重度狭窄;右侧胫后动脉及腓动脉闭塞,左侧下肢动脉内膜光滑,内中膜不厚,管壁散见强回声斑块,管腔血流通畅,未见狭窄,流速普遍减低,考虑上游病变所致。左侧髂动脉彩超:左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上段血栓形成(亚急性期声像)。双肾血管彩超:左肾大小85 mm×30 mm,右肾大小99 mm×37 mm,左肾体积减小,双肾皮质回声略增强,皮髓界限欠清。综上,结合患者反复血栓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代偿期CKD3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II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右侧颈动脉狭窄、左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上段血栓形成(亚急性期)。治疗上给予强的松30 mg 1/日 口服,硫酸氯吡格雷75 mg 1/日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1/日 口服及对症治疗。电话随访患者,诉出院1个月后突发“急性肺栓塞”,于北京某医院治疗。现患者病情平稳,水肿消退,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改善,血肌酐控制尚可。后患者未定期于我院随访。

2 讨论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PI)引起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单独或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时发生[1]。其三大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此外还包括心脏瓣膜病、神经精神症状、肾病、网状青斑等非典型临床表现[2]。APS临床上男女均可发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为1∶6.6[3]。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SLE)、吸烟、外科手术、制动、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妊娠等都是APS的危险因素[4]。诊断APS需至少同时符合1条临床诊断标准(①血栓形成,②异常妊娠)以及1条实验室诊断标准(①血浆狼疮抗凝物阳性,②抗心磷脂抗体阳性,③抗β2-GPI抗体阳性)。

该患者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以及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抗凝物阳性的实验室指标,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明确。但该患者为男性,44岁,是APS的少发性别及年龄,且无高血压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病等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为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在给予抗凝治疗下,患者仍相继出现颈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肺动脉血栓,患者因胸闷、气短、血压控制不佳等反复就诊于心内科,但并未能考虑到APS的可能。至患者于我院肾病科就诊时已出现不可逆的肾功能改变。病程中合并右肾动脉狭窄,已行肾动脉形成术干预治疗。现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不能除外抗磷脂综合征肾病的可能。

目前,APS的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且要结合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阳性抗体数量,当前临床问题等具体治疗。本例患者为防止该病的进一步进展及肾功能恶化及,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凝、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等。

APS临床发病率低,表现复杂多变。临床上当女性出现反复自然流产、50岁以下成人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诱因出现近端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很容易考虑到APS可能,能较早诊断及治疗。但当中年男性,且首发症状为心肌梗死等的非典型临床表现时,很容易忽略APS的可能。该患者反复就诊于心内科,给予抗凝、对症治疗,心血管系统症状好转,但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形成多部位血栓,这时应考虑到患者症状是否由其他血栓形成性疾病导致,警惕APS的可能,提早行有关APS的特殊检查,及时明确病因及诊断,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猜你喜欢
狼疮肾动脉参考值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生物制剂倍力腾在中国获批
肾动脉供血形式与DeBakey Ⅲ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萎缩的关系探讨
血压“飙升”或因肾动脉狭窄
血压“飙升”竟是肾出了问题
萍乡市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调查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血压居高不下可能是肾脏惹的祸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他克莫司对难治性狼疮肾炎不同病理类型诱导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