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用农业监管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

2019-01-05 10:44于海轩
吉林蔬菜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药农产品生产

于海轩

(白城市商务信息中心(白城市蔬菜监测中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每天消费的食物,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特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安全涉及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数量安全目前总体上有保障;但是质量安全凸显。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的调整,特别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消费者要求日益提高等原因,总体水平依然不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大问题。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总体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质。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保障供给,公众和政府主要关注的是与人的生存安全相关的农产品数量问题。1999年,比利时市售部分畜禽产品检岀高浓度二恶英污染,引发全球性食品安全危机,也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公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进入21世纪,我国实现了农产品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公众消费类型和行为发生转变,食物结构和营养结构出现调整,人们的注意力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政府有关农业生产管理的政策措施逐渐向质量安全倾斜,着手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自农业部启动实施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20年来,我国在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认可,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品牌引领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近年来,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长,生产经营主体庞大分散,质量安全隐患层出不穷,违法手段花样翻新,小概率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给利益相关方造成了严重困扰和损失。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性

近年来,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食品及农产品中出现新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报道。

媒体频繁曝光、公众高度关切的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有的确属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的是科学争议及标准差异、标准缺失问题,有的属于消费科学认知、消费知识缺乏的问题。不论是哪种情况,至少都反映了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缺乏安全感。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面报道,网民在错愕、惊恐的同时直指生产者昧良心、经营者无诚信,对政府监管失去信心。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来源

从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产地环境、生产、收获、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监管、执法等诸多环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风险来源有产地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残留、生产及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制假售假、动植物疫病、农产品自身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以及收贮运过程中原料、产品、包装、设备污染等。

从生产经营层面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仍不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客观上改变了农产品的一些风味品质。

从监管层面来看,一是县、乡、村(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偏弱,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基层监督体系及配套长效管理机制,存在职责不明、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现象。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尚不健全,检测条件不足,监测频度不够,缺乏经常性的产地检测监督,缺少前瞻性风险管控,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尚不完善。二是有关法规缺失,缺乏对分散经营农户的有效管控,对不法生产经营者打击力度不大,违法成本低。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优质不能优价,挫伤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农产品粗放采收,散装散卖,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农药、化肥滥用现象普遍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问题。传统农家肥、有机肥由于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用量大、成本高而急剧减少,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4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突出短板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农业投入品使用及其残留、产地环境污染和生产经营者及公众的科学生产、消费知识水平诸方面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突出短板,是不能仅仅依靠行政问责、法律惩处在短期内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肥料及农兽渔药残留

生产者为提高产量,确保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肥料及农药等投入品。使用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或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或不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的都会导致农产品中存在肥料及农兽渔药残留甚或超标,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风险,农兽渔药残留已成为全球共性问题。

4.2 产地环境污染

农产品是有其独特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受制于生产环境的水、土、气和光、温、热等条件,其质量受产地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工业“三废”及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给农产品产地环境带来了各种污染,在这样的环境中种养殖的动植物及微生物被动吸收富集其有害物质,必然造成农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甚至超标。

4.3 生产经营模式及安全生产能力

我国农业生产一直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这一经营模式对刺激农产品生产、确保数量安全一度产生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但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推进迟缓、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力、违规非法添加各种激素、施肥用药不科学,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农产品贮存、运输过程中所用保鲜保活剂以及机械、容器与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及可能遭受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等质量安全隐患客观存在。也因为长期的生产习惯、知识的局限、条件的限制以及生产经营科技水平的问题而导致质量问题的产生。

公众科学素养及安全消费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消费者及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农产品生产和安全消费科技知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限量标准不了解,难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清醒客观的认识。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性与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也密切关联。

5 加强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发展无序增长,产品及产能严重过剩,长期不合理使用,甚至过量或滥(乱)用带来一系列负作用,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水、空气、土壤等农药残留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杀伤天敌及其它非靶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有害生物再生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农药残留成为农产品污染与质量不安全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世界组织和相关国家的科学家及政策制定者早就开始反思农药过快过多广泛用于农业的意义,重新思考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农业生产应该更生态,技术的运用要遵循大自然内在循环规律。

6 加强农业生产各项综合措施的利用

6.1 应用生物农药

随着国际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无化肥副作用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害虫的化学农药抗药性增强,世界对于没有污染的生物农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6.2 提高农作物抗病性

任何一种农作物对土壤、水质、温度等生存环境都有一定要求,即当温度、水分、土壤(包括其中的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的比例)等符合其要求的时候,其生长速度就快,生物量(根、茎、叶、花、果等)就迅速增加,反之,就生长缓慢。作物的抗逆性是指在不适应其生存环境的条件下,或者说不是最佳的生存环境条件下,仍然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6.3 研发新的作物种子

开发新品种是为了克服老品种的缺点和不足或者顺应市场新的需求,使作物或者牧畜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好的经济效益。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加快种子的研发步伐,跟上农业生产的需要。

6.4 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

要不断推广应用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如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以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旱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推广应用各种高新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如秸秆利用技术,将生物发酵菌和农业废弃物秸秆综合运用在一起,在农业生产中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生物菌肥利用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还能保护环境。

推广利用轮作、间混套种等多项技术措施,减少农药施入量,培肥地力,使用优质农家肥,等等,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将有限的土地保护好,合理地利用好,为人民生活的更美好贡献农业工作者的力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内容。它关系广大民众健康和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以深入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农药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