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1例报告

2019-01-05 15:16游惠王锋陈贵全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阳明胃上巨虚灵枢

游惠 王锋 陈贵全(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000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于2017年8月来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入院2天前自觉右下腹疼痛,在当地医院予以青霉素、氧氟沙星等输液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并于入院当天自觉症状加重,遂来我院求治。查体见:神志清楚,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不活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既往史无特殊。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2.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腹部彩超提示“阑尾炎”。立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中见:“阑尾充血水肿明显,大小约7cm×2cm表面脓胎附着,与侧腹膜及肠壁粘连,周围组织水肿、充血、脓胎附着,阑尾距离根部2cm处有一约0.5cm穿孔点,有大量混浊粪水流出,腹、盆腔内约有100ml浑浊渗液”,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化脓出血”。手术后予以胃肠减压、抗炎、止血、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腹胀明显,予以灌肠。手术后第4天,患者肛门仍未排气,患者腹胀进一步加重,自述疼痛难忍,无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予以曲马多止痛,无明显缓解。后经我科会诊,对患者足阳明胃经膝以下经络由下至上循按压痛点,左侧上巨虚,右侧足三里分别诉压痛明显,予以左上巨虚、右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0.35mm 40mm毫针直刺,配合提插捻转泻法,力求局部有酸胀麻感并向腹部传导;后予以双侧厉兑穴三棱针放血。针刺后,患者自诉腹痛腹胀减轻,并于起针后一小时开始肛门排气,腹胀缓解。

2.讨论

腹胀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常见症状之一,主要原因有:麻醉药物抑制;个别手术时间长使肠管受凉、麻痹,导致胃肠蠕动缓慢;手术前禁食、术后疼痛等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肠蠕动缓慢[1]。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加强术后康复干预的重要性:尽早恢复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以减少患者痛苦和缩短住院时间[2]。国外临床上对阑尾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3],目前国内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理疗如耳穴、针刺、穴位按摩和中药治疗[4]。西药和中药汤剂均需多次给药,易加重腹胀,中医针灸理疗是治疗此病的优势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术后腹胀是由于手术耗气伤正加之术中外邪侵扰,人体阴阳平衡和气化机制遭到破坏,脾胃内伤,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失宣,故产生腹胀,以脾虚和气滞为主要病机[5]。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治疗当理气通腑,和胃降逆。《素问·咳论》云:“治腑者,治其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云“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足三里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足三里则为本经合穴以及胃下合穴,因此均可用于大肠腑病治疗。《灵枢·四时气》篇载:“腹中常鸣,气上冲……巨虚上廉,三里”及“取三里以下胃气”《灵枢·五乱》载:“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针灸甲乙经》记载:“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取巨虚上廉”,《千金方》:“大肠有热,肠鸣腹满,挟脐痛……巨虚上廉主之”等均说明了足三里、上巨虚用于治疗腹胀腹痛的有效性。而经络对五脏的病理反应,多在循经部位的反应点出现:《内经》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素问·缪刺论》指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首载“阿是穴”之名并提出“以痛为腧”的针刺原则,均描述了利用阳性反应点作为针刺取穴依据的方法,且症状越重,反应点越明显,疗效越好[6]。厉兑为足阳明胃经之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所出为井”,厉兑穴乃胃经经气初发之处,经络学说认为,足六经根于井穴,结于人体头、胸、腹部的一定部位。《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通过厉兑穴针刺放血刺激血络,可以调节足阳明胃经整条经络气血,使之畅通,从而缓解治疗腹胀腹痛。

综上,针刺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消除腹胀,有效促进阑尾炎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7]。此病例中井穴及胃、大肠下合穴相配,循按取穴与刺络放血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患者术后腹胀,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阑尾炎术后腹胀的一种参考。

猜你喜欢
阳明胃上巨虚灵枢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口中异味治疗之管见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Chize (LU 5) versus Shangjuxu (ST 37)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针刺治愈足底清冷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