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小麦纹枯病

2019-01-05 16:00国庆
农业知识 2019年3期
关键词:叶鞘基部病株

文/国庆

小麦纹枯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产区,尤以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麦区发生普遍。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在山东一些地区已上升为主要病害。感病麦株因输导组织受损而导致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造成产量损失一般10%,严重者达30%~40%。

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麦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病斑的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最后形成许多散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菌核。

小麦纹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健身控病为基础,药剂处理种子早预防,早春及拔节期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除了前期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预防病害发生以外,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合理运筹肥水,注意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春季追施氮肥时期后移。在春季田间出现旱象时,要早浇、轻浇,应避免大水漫灌,不使植株间长时间湿度过大。培植丰产防病的小麦群体结构,防止田间郁蔽,增強田间通风透光性能,避免倒伏,可明显减轻病害。

2.开展叶面施肥,减少病害损失:小麦纹枯病开始时危害叶鞘,严重时侵入茎秆,阻止养分输送,严重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减产。在小麦生育后期结合“一喷三防”进行药肥混喷。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增強植株抗病能力,获得较好增产效果。

3.抓住关键时期,突击药剂防治:在2月底至3月初(即小麦分蘖中后期)纹枯病纵向侵染,且当田间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十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对水喷雾,隔7天左右一次,连喷两次。喷药时要注意适当加大用水量,使植株中下部分充分着药,以确保防治效果。对此,可大力推广清晨趁露喷雾技术,利用早晨的露水相应增加用水量,确保药液能淋到麦苗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叶鞘基部病株
外源Mg2+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Cd2+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好一棵狗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