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癌毒理论探讨乳腺癌的发病及治疗特点

2019-01-05 23:24孟鹏李珊窦欢欢戴玲玲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癌毒血海任脉

孟鹏,李珊,窦欢欢,戴玲玲

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7%~10%,好发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在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发达国家,其5年生存率约80%,而在发展中国家仅40%左右[1]。

西医学上按分子分型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乳腺癌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策略也越来越个体化。随着对于早期筛查的重视,循证证据、规范诊治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日益完善,以及新技术、新型药物的应用,乳腺癌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

祖国传统医学乳腺癌属于“乳岩”、“乳痞”等范畴,另外,“乳核”“妒乳”、“乳疽”、“石榴翻花发”等也同乳腺癌类似。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最早描述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清代《医宗金鉴》中记载“乳中结核....耽延数月,渐大如盘如碗,坚硬疼痛,根性散漫,串延胸肋腋下”,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1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病性属本虚标实。发病之本为气血不足、脏腑亏损;发病之标为气郁、痰浊、瘀血、热毒等。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肾、冲任二脉密切相关。

乳腺之“癌毒”乃正虚毒结所致,《医宗必读》曰:“积之成,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四·石痈候》指出:“有下于乳者,其经虚,为风寒气克之,则血涩结为痈肿……谓之石痈”。由此可见,乳癌致病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外邪则是其致病条件,二者合而为病。正气虚衰,即气、血、阴、阳虚损,邪实即气郁、痰浊、瘀血、热毒等邪气盛实,因虚可致实,因实亦可致虚,二者相互影响。

乳腺癌的发病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密切相关,同时肝、脾、肾三脏又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多在先天不足、脏腑亏损的基础上,或外邪内侵,或七情、饮食内伤,导致肝、脾、肾脏腑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气滞、痰凝、血瘀在局部形成,三者合而化热,滞于乳络,而成乳岩[3]。

1.1 乳腺癌的发病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首先,从经络循行方面,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均循行过乳房,是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属肾的理论依据。足厥阴肝经之脉,贯膈、布胸胁,足阳明胃经从缺盆下乳内廉,而脾胃两经相互络属,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另外,从脏腑功能而论,乳腺癌的发病与亦肝、脾、肾三藏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和疏泄,肝失藏血,则血液运行失调,埋下“正虚”之伏笔;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通达乳房的气血不畅。《青囊秘诀》指出:“乳岩乃性情每多疑忌,……忿怒所酿,忧郁所积……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腾沸”。由此可见,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4]。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及水液,《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化生敷布,脾失健运则水液不能布散而停滞,乃生痰、生湿、生饮。《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四圣心原·痰饮根原》亦云:“痰饮者,根源于土湿……脾胃乃痰饮之本。”再者,肝属木,脾属土,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肝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另一方面肝通过促进胆汁分泌,也可辅助脾胃运化。肾主乎先天之精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日:“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景岳全书·杂证谟》云:“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医贯》有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洪水泛滥而为痰。”肾者水脏,主津液。肾阳不足,肾气开阖失度,无以蒸腾气化,则水湿流注,日久则淤滞相结成块,渐而成积[6]。

1.2 在乳腺癌的发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

《奇经八脉考·冲脉》云:“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一名气街……至胸中而散。”冲者,冲要也。冲脉上行与头,下行至足,贯串全身,通受十二经脉之气血,是总领十二经脉之要冲,脏腑经络气血有余,冲脉乃湖泽之;不足则灌渠之,与十二经相通,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奇经八脉考·任脉》云:“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直下两乳中间……至承泣而终”。任者,妊养也。任脉循行于腹,腹为阴,任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都由任脉总司,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同为一身气血之湖泽,冲任同起于胞宫,主乎胞胎,调节月经。任脉之气上布于膻中,冲脉之气上散与胸中,共乳房之生长、发育。

1.3 乳腺癌发病过程中,冲任二脉与肝、脾、肾三脏相互影响

冲任二脉乃奇经八脉,无本脏,受盛于肝、胃、肾三经。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胞脉系于肾,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肾气、天癸、冲任相互影响。肝藏血,主疏泄,可直接调节冲任之血海的盈亏。冲任为气血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脾胃则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则生化不足,不能灌养乳络而致乳房疾病。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机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密切相关,其发病在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出现“痰”、“湿”、“瘀”、“滞”等“邪实”留滞于乳络,相互胶结日久化热而形成乳腺之“癌毒”[5],癌毒一旦形成,则夺人之正气精微使局部肿块不断生长扩增,致使机体气血阴阳进一步亏虚,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而癌毒愈强,则愈益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癌毒留滞于乳络,进而更加阻碍经络气血的运行,进一步加重痰瘀。由此可见,癌毒并非普通之邪毒,乃因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的病理产物[6]。

2 针对乳腺癌病机特点确立治法

如前所述,乳腺癌病机为“正虚毒结”,虽病在乳房,实责之肝、脾、肾,乳腺癌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起点,冲任失调为关键,癌毒胶结为症结,导致瘀、滞、痰、湿,合而化热、血败肉腐,日久相互胶结为而成“乳腺之癌毒”。笔者认为可将乳腺癌的发病过程进行分期,大致可将其分为“癌毒初结期”、“正虚毒恋期”、“培育正气期”。

癌毒初结期——此期特点为癌毒炽盛,以“邪胜”为主要矛盾,治疗上以应以祛邪为主,以祛邪来扶正。

正虚毒恋期——此期特点为癌毒耗伤正气,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矛盾,此期治疗上应祛邪与扶正兼顾,既要攻逐痰瘀又要调理冲任,补血气之不足。

正气亏虚期——此期特点为癌毒滞留体内日久,耗伤人体正气,以“正虚”为主要矛盾,治疗上应以健脾扶正为主,以扶正来驱祛。

乳腺癌在治疗上,应以人为本,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若盲目重用有毒的峻猛之品,势必损伤脾胃,耗伤气血,也不可一味补益,这样难免姑息养奸,给癌毒以发展壮大的机会。根据其不同的分期,当中西结合,内外兼治,攻守兼顾,攻守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笔者认为可采用“攻调三步法”以治疗乳腺之“癌毒”。

“攻调三步法”具体指:一攻利用现代医学的手术及放射、化学治疗来消灭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一调是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以培护正气,抵御癌毒;二攻是利用中药攻逐痰瘀的功效来改善患者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痰瘀交阻状态,二调是调理冲任,改善气血亏虚症状;三攻采用内分泌治疗以预防其复发;三调是调畅情志,采用疏肝解郁之药物,从病因上遏制其复发。

3 依据“攻调三步法”确立治则

乳腺之癌毒冲任失调,发病根本;肝郁脾虚,致病之源;滞瘀痰热,致病关键,根据其病因病机确立治则如下:

3.1 立足于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上养乳房,下盈胞宫,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均可导致冲任失调而致乳房疾病,冲任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乳房疾病与其息息相关,治疗乳腺癌当以调摄冲任为基本治疗大法。

3.2 着手于肝脾肾同治冲任二脉乃奇经八脉,无本脏,受盛于肝、胃、肾三经。对冲任的调节应归于对肝、脾、肾脏腑功能的调节,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血量。脾乃中土,为气机上下之枢纽,乳岩也多由肝脾气逆所致,肝郁则气血瘀滞,脾伤则痰浊内生,痰瘀互凝,经络阻塞,发为本病,“培土必先制木”、“疏肝则脾安”肝郁日久必致脾虚,故乳腺癌的治疗需以肝脾肾三脏同治贯穿始终。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机与肝、脾、肾冲任二脉密切相关,其癌毒的形成乃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所致,属虚实夹杂症候。根据其病因病机,提出“攻调三步法”,确立调摄冲任、肝脾同治为基本治则,旨在通过对乳腺癌“癌毒”及其治疗的探讨,以拓宽临床思路,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癌毒血海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熬夜也会生“癌毒”专家教您养阴祛燥抗肿瘤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