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行瘀法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2019-01-05 08:03李金叶丁召伦任萍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通络下肢血糖

李金叶 ,丁召伦 ,任萍萍

(1.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中心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岚山区高兴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00)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络行瘀法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地探讨通络行瘀法的治疗效果,该文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86例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该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范围介于40~78岁,平均年龄为(61.00±3.20)岁;研究组患者中男 18 例,女 25 例,年龄范围介于 40~80 岁,平均年龄为(64.00±3.40)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该次研究,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在治疗前,均给予两组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宣教,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如饮食方面的控制,患者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等。

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将浓度为0.9%的250 mL氯化钠注射液加入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同时给予患者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1片/次,3次/d,连续服用4周。

研究组治疗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通络行瘀法进行治疗,即首先将浓度为0.9%的250 mL氯化钠注射液0.45 g血全通分针剂中进行滴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2周;其次通过内服中药,其药方中的药物有桂枝 10 g、黄精 10 g、黄芪 15 g、当归 15 g、生地 15 g、党参 15 g、赤芍 15 g、川芎 15 g、麦冬 15 g、川牛膝15 g、鸡血藤30 g,每剂以300 mL水煎服,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同时坚持每天以中药进行泡脚,主要的中药成分有千年健15 g、鸡血藤15 g、透骨草 15 g、苏木 15 g、桂枝 10 g、桑枝 10 g 川椒 10 g、樟脑10 g、干姜10 g,每剂药物中加500 mL水煎煮,之后冷藏,随用随取,在进行用药时,以1∶10的比例将药物和水放入腿浴治疗仪中,取恒温40℃,将双下膝浸泡 30 min,1次/d,连续泡 2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将结果做好详细记录。其中治疗效果以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判,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变化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且血糖较治疗前越来越高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的例数来统计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 t检验,并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值检验,并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6.34±0.21 6.95±0.24 12.543<0.05 7.25±0.31 7.63±0.39 5.002<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容易导致周围血管病变,特别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变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血栓的形成,最终导致动脉出现闭塞,局部组织缺血。早期的症状主要为下肢困倦无力、感觉异常、麻木、膝以下发凉、间接性跛行、静息痛等,严重时会出现下肢坏疽、溃疡[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抑制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一般以常规西药治疗为主,但是研究发现,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西药结合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痹证”“恶脉”“脱疽”等范畴,在发病早期,由于阴虚燥热和亏耗津液,导致患者出现气阴不足,特比是中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各个器官逐渐衰退,心气不足、血脉虚弱等,更加容易出现脉道瘀滞[2]。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主要是以活血通络、益气养阴、温经驱寒为主,该次研究通过内服和外洗相结合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过程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络行瘀法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通络下肢血糖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