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浅析

2019-01-06 09:58段秀萍
吉林农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吉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段秀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农村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手段。农村电子商务通过整合农村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合了“三农”信息,优化了农业产业链,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产品的供需矛盾,提高了农产品的资源利用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举措。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有效地发挥了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构建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增长

吉林省积极鼓励和引导开展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吉林省生产的农产品,既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和公平交易,又达到了产品销售至全国市场乃至世界的目的,在农民增收上发挥了明显优势。到2018年末,共建成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8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6000多个。目前,电商服务、网上营销、跨境电商遍及全省。2018年以来,吉林农村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实现近40亿元,同比增长48%,带动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就业700多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为吉林省的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1.2 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平台数量明显增加

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平台数量逐年增多,利用平台优势,推动吉林省优质产品行销全国。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平台试点县的数量达到16个,建设终端网点近100个,涉及农资企业336户,主要提供农产品直销、农资销售、大宗农产品的咨询与贸易等服务项目,网站的年交易额突破了1亿元。其他的还有“开犁网”“中国玉米市场网”“长白山国际参茸网”“吉林大米网”等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为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农村电子商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电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过去的以生鲜电商为主,扩展到娱乐和服务等方面。例如,农村招商引资、农村特色旅游、数字化农家乐等,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从农村电商的服务内容看,已经从最初的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的单纯销售转变成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商务需求。并在政府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娱乐和服务等产品的购买率随之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农村电商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1.4 实现名优农产品网上销售

与京东、阿里、中国吉林网、仓土城等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设网上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吉林名优农产品聚合上网,实现多渠道销售。结合地区产品特点,在阿里巴巴平台开设了“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整合省内特色农产品资源,集合地方农产品知名企业,建立了吉林省农产品特色品牌。2018年吉林省人参产品网上销售额占全国比重超过了70%,鹿产品网上销售占全国比重接近60%,吉林大米全年网上销售超过1000万元。

2 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的电商意识不强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氛围不够浓厚,民众电商意识尚未形成,与吉林省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有直接关系。农户仍然对电商这一模式持保守态度,不愿意主动接受新的商业模式,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受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农户对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缺少网购的习惯,农民的网络购物形式还不普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2 缺乏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多个领域,技术性很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大多选择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居民多以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对电子商务不了解。虽然近些年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培训、外部引进、返乡创业等方式,扩大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整体上尚未解决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实操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的严重缺失,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3 物流配套体系不健全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安全、快速、及时的物流配送。由于省内部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的物流服务站点少,物流配送点和仓储点大多设在县城,很难达到“服务到村”的水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已成为目前电商企业关注的焦点。

3 优化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农户的电子商务意识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电子商务在农区地区的普及率,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电子商务意识。可以采取设置海报宣传栏、网络宣传栏等办法,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通过树立成功的典型和对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思想观念,积极调动村民参与热情,让农民从内心深处接受电子商务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可以通过组织模拟电子商务过程,让农户亲自操作,更好地体验电子商务的便捷和运行方式;让农民充分感悟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农产品销售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3.2 强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支撑,应采取“在内培养、对外引进”的人才政策,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常态化机制,鼓励更多的资源、要素投入到农村电商教育培训中,构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在外发展的当地人返乡,从事电商创业。也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高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加盟,吸引外地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来本县就业或创业。

3.3 健全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建立完善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与保障。首先,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修建公路、建立物流节点,进而改善运输条件,改善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引导物流园区逐步向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转移,打通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其次,在保证物流企业之间的公平、正当竞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善农村物流的服务态度,提高农村物流运转速度,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平稳快速发展。最后,建立农村物流的行业规范标准,包括农产品收购标准、物流作业操作标准、农产品冷链运输标准等,确保农产品收购、运输、销售的规范性,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4 实施电商品牌战略

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是网络宣传产品的重要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肩负着将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的重任。因此,一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买卖双方是以合约的形式来规定供需的品质,一般情况下不直接见面。所以农产品标准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缺乏适应电商需求的标准,是制约农产品上行的一大瓶颈。为此,应参照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和推广国家、行业、地方不同层级标准规范,着手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分级、包装、冷链、电商等各环节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力争在短时间内使吉林省重点农产品基本实现全链条标准化。为企业品牌的建立、为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要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真正提升农产品的档次,最终服务于电子商务推广。三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注册商标,开展品牌宣传和营销活动,创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逐步打造网络知名品牌。

猜你喜欢
吉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