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高温天气对滨州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9-01-06 09:58马焕香
吉林农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邹平玉米棒滨州市

马焕香

(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256612)

滨州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温、光、水气象条件非常适宜玉米的生长与高产,每年玉米播种面积占秋作物面积的80%以上。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每个发育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但温度过高会造成玉米生理代谢紊乱和细胞损伤,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花期是玉米穗发育并进行开花授粉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对高温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此期遭遇高温天气致灾减产最为严重。2017年,滨州市玉米总产225.27万吨,比2016年减少1.04万吨,减幅 0.46%,单产 517.11公斤,比 2016年增加 0.7公斤,增幅0.13%;其产量构成为:两增一减,亩穗数 4317.24株,比 2016年增加16.04株,千粒重 321.45克,比 2016年增加 2.91克,穗粒数438.38粒,比2016年减少5.06粒。分析2017年滨州市玉米穗粒数减产的气候原因,与玉米开花授粉期间遭遇异常高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了解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特点并施以良种良法,是实现高温条件下玉米减灾保产的有效途径。

1 2017年滨州夏季高温实况与天气形势分析

气象资料显示,滨州市7月份平均气温28.2℃,较常年偏高1.3℃,其中,上旬平均气温28.8℃,较常年偏高2.2℃,中旬平均气温30.1℃,较常年偏高3.4℃,7月份出现≥35℃的高温日数博兴11天、邹平12天、滨城7天,7月中旬连续5天出现高温天气,11日大多站在40℃左右,邹平出现了40.6℃的极端最高气温,高温天气强度大、范围广,而且持续时间长,这在历史年份中实属少见。

从2017年7月中旬开始,暖高压脊不断加强东移,影响山东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7月10日20时副热带高压控制整个华南地区,11日、12日副热带高压加强西进,控制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3日随着西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减弱又退至华南地区。自10日开始影响山东的中高纬度环流以西北气流或偏西气流为主,天气以晴为主,850百帕华北地区为暖脊控制,且维持数日,山东上空850百帕温度大于20℃。在此情况下,山东白天连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尤其是11日滨州市大多站在40℃左右,邹平出现了40.6℃的极端最高气温。

2 滨州2017年夏玉米生长期的气候特点及受害症状表现

滨州市2017年6月5日前后播种,至6月下旬播种结束,播期主要集中在6月10~20日。6月份平均气温25.4℃,较常年同期偏高0.4℃,降水量62.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0毫米;日照时数245.9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2.0小时。6月 4~6日、11~12日出现了较明显的降雨,缓解了农田旱情,改善了墒情,对玉米播种非常有利,利于玉米一播全苗,玉米出苗后早期长势良好。苗前期,气温适宜、雨量充足,长势较好,7月份滨州市夏玉米进入穗分化的关键时期,高温发生时夏玉米正值开花授粉期,全市夏玉米种植区均出现了轻度至重度不同程度的热害。其中,邹平、博兴、滨城表现明显,个别地块为重度热害区。出现“捂包”或花丝出现萎焉现象,造成雌穗和雄穗发育不均衡,分化异常,苞叶和果穗发育不同步,雌穗不发育等现象发生。雌穗发育异常的症状表现:有玉米整棒不结籽,空棵;还有“半拉脸”玉米棒一面整行不结籽;玉米棒上部无籽或籽粒干瘪,也就是秃尖;还有“满天星”玉米棒整棒分散状不结籽,玉米棒靠近穗柄的基部缺粒。

3 夏玉米高温热害气象灾害预防措施

玉米生产重点推广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精量播种技术、“一防双减”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适期晚收等配套技术。

3.1 适时早播

可以使玉米开花授粉期提前,避开当地的高温天气,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内进行开花授粉。

3.2 适时晚收

加大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增加玉米产量。

3.3 合理密植

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能,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利于开花授粉。

3.4 人工授粉

在玉米开花授粉期,辅助人工授粉,可有效提高玉米授粉率。

3.5 合理灌溉

大喇叭口期若遇干旱及时浇水,防止玉米大喇叭口期“卡脖旱”的发生,促进果穗发育,促进玉米正常授粉受精。

猜你喜欢
邹平玉米棒滨州市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基本不等式》专题训练
在童话中游历
——阅读《能跑会跳的房子》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不一样的童话
——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外婆家的玉米地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躲到石头底下的玉米棒
邹平:“两址两园两制”解题人
一个巨大的玉米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