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省渑池县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和职业人群防护调查

2019-01-06 12:03
中国猪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污染物河南省

檀 琳

(河南省渑池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渑池 472400)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引起雌性动物流产、不孕等特征,雄性动物出现睾丸炎;人也可感染,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上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鲁氏菌疫情。布鲁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小球杆菌,无芽孢、荚膜和鞭毛。羊种的致病力最强,感染后症状较重,可引起暴发流行。布鲁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性较强的内毒素,不同菌株毒力差异较大。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72~114 d,在粪尿中能存活45 d,在胎儿体内可存活6 个月,但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可被3%的漂白粉和来苏尔在数分钟内杀死。

1 河南省渑池县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现状

1.1 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

⑴2013—2017 年5 年间,河南省渑池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分别为43 例、20 例、13 例、14 例和9 例,病例数量在逐年下降,但从发病人员年龄结构看,35~55 岁的发病人数在减少,而60 岁以上和10 岁以下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发病人员多为饲养员、留守的儿童和动物防疫人员,这一情况与当前农村的劳动力结构相关性较强。

⑵近年来,河南省渑池县持续开展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通过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筛查,没有发现抗体阳性个体。从全国的发生情况看,牛羊布鲁氏菌病呈现“北方高、南方低”的特点:东北、西北、华北最为严重,西南地区呈上升趋势。河南省被划为布鲁氏菌病防控一类地区。渑池县为丘陵地区,为布鲁氏菌病防控重点地区,自2016 年开始,本地已经将布鲁氏菌病纳入强制免疫范围。

1.2 当前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对阳性家畜的控制缺乏有效措施;养殖户对防控重视程度不够;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法落后,不能区分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对新购入动物缺乏有效监督。

1.3 防控措施

⑴在主要交通干线设立长期消毒检疫站,对购入和外调的牲畜进行强制消毒并检疫,有检疫证明、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且抗体合格的方可通行。

⑵开展疫病净化工作,循序渐进淘汰阳性家畜。

⑶对布鲁氏菌病进行强制免疫,采用与渑池县发病病种相适应的疫苗进行全面免疫,并建立完整档案。

2 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防护

2.1 实验室人员的防护

⑴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的设备息息相关。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设备是保护人员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尽可能有独立的实验区域和必要的操作器材。

⑵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实验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手部佩戴双层手套:第1 层为丁腈手套,机械强度、抗磨损、抗刺穿性能和抗化学性好;第2 层为乳胶手套,弹性好,柔韧,有一定的抗磨损、抗撕裂和抗割性能。建议用一次性的防护服作为工作服,工作结束后,及时消毒并销毁。

⑶实验室人员的素质。人员的资质和经验决定着人为的危险因素,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可人为地杜绝布鲁氏菌病污染物的潜在危害。而严格的实验室操作规程也是克服人员思想懈怠的保证。

2.2 其他人员的防护

⑴饲养环节。人畜不能同舍,不同类别的动物要单独饲养,拒绝同一养殖场内有猪、牛、羊等多个畜种。免疫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因布鲁氏菌病疫苗含有活的细菌,操作不当易散毒。在产仔期更应特殊防护,污染物不能接触接生人员的口、鼻、眼及任何伤口,生产时的死胎、胎衣、黏液和垫料等废弃物要消毒并做无害化处理。

⑵其他环节。运输时,对不明原因的流产个体要特别注意,及时上报检疫部门并清洁销毁污染物。屠宰时有发现疑似布鲁氏菌病解剖症状的,要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并彻底销毁肉品和污染物,对接触过被污染的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食用的生鲜乳和肉品一定要经过高温处理。消灭潜在危险,人间发现有长期低烧、关节疼痛、流产现象的要及时就诊。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污染物河南省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