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特困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探析
——以泾川县为例

2019-01-06 20:42李赛钰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泾川县全域景区

李赛钰

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 泾川 740000

一、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突出改革创新新动能,产业发展活力增强

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按照“文旅融合、整体策划,市场运作、一体开发”的思路,成立了泾川县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注册了大云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制定资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置方案,明确了主要工作职责和管辖范围,为大景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快发展智慧旅游。编制完成《智慧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开通泾川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腾讯·企鹅号等官方宣传营销平台。全县4A级以上景区核心区域、星级饭店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安装电子显示屏,实现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建设平台省级对接,智慧景区建设工作快速推进。

(二)突出首位产业新定位,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

推动旅游与体育融合。相继举办了四届“体彩杯”万人越野赛活动、“锦绣凤凰杯”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金龙渔业钓鱼大赛、滑雪旅游节等体育赛事活动和泾明白家农民趣味运动会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既扩大了影响,又拉动了市场。推动旅游与农业融合。初步建成城关镇凤凰、泾明白家、红河田赵田园型,玉都康家、罗汉洞挽头坪生态旅游型等一批旅游样板村,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乡村兴的旅游发展路子,为推进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突出全域旅游新理念,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建成大云寺景区中轴线主体工程,王母宫和田家沟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南石窟寺岩体维修加固、景观大道全面建成,吴焕先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进展顺利,花样年文旅综合体、南滨河景观大道、县城体育中心加快实施,温泉养生园建设项目正在开展招投标,全地形赛车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全县初步形成龙头带动、多点辐射、全域推进的景区建设格局。加快旅游产品研发。目前全县已发展旅游商品11类80种。推动旅游产品由游览观光型向互动体验型转型,打造出了欢乐冬春滑雪游、乡村记忆民俗游、礼佛祈福游等主题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

(四)突出依法治旅新要求,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品牌效应日趋凸现。积极组团赴西安、银川、重庆等地参加区域性旅游营销节会,连续5年举办华夏母亲节暨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出版《圣地泾川》《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等地域文化旅游著作,《人民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先后聚焦泾川,央视纪录频道和旅游卫视分别播出《西北望崆峒—大云寺探密》和《大云寺地宫密码》等纪录片,泾川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提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联合执法检查,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及时开展专项整治,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全域旅游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加大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和乡村旅游景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旅游场所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二、泾川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活

全县旅游产业项目投资主体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景区开发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建设的机制尚未形成;管理运营机制与全域旅游开发的要求不相适应,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合力不强,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贡献额度十分有限。

(二)景区建设缓慢

受资金、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等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快,规模效应不够明显;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开展项目未能尽快组织实施,吴焕先烈士纪念展馆布展工作进展缓慢,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到位。

(三)产业功能要素不健全

通往各景区景点的旅游交通网络还未真正形成,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道路标识不齐全、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景区内消费、娱乐和休闲服务功能不健全,旅游产品单一,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四)形象品牌不靓

近年来,虽然每年都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活动、参加各类节会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进活动,但立足市场搞营销、打品牌的办法不多,方式单一、力度不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强。

(五)区域协作不广

县内旅游社团数量不多,内引外联能力不强,与周边市县和外省的旅游公司、营销企业、旅行社团联系不够紧密,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产业利益互惠的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引不来客、留不住人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对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发掘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依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温水资源,深度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将厚重多元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独居魅力的旅游品牌。同时,把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突出地域特色,真正做到“一乡一特色、一村一风情”,形成各具特色、多点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

(二)完善旅游要素,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和服务设施,畅通城乡交通网络,打通景区旅游通道。加快建立汇聚旅游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宣传营销、政务管理等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创建。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规范旅游执法行为,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和安全保障,强化对旅游者和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努力营造文明旅游、和谐旅游、安全旅游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保障,不断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制定支持旅游人才特殊优惠政策,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旅游管理、策划、营销高端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深度挖掘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演艺创意产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等级考试和“星级导游”评选工作,全面开展岗位练兵,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为旅游产业发展储备动力、注入活力。

(四)加大宣传推介,不断拓展全域旅游市场

借助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加强两岸人文交流,多方打造华夏母亲节旅游品牌。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寺院的合作交流,适时举办各类节会活动,提高大云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省市组织搭建的多种旅游推介活动为平台,以融入中西部旅游圈和“丝绸之路旅游带”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猜你喜欢
泾川县全域景区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