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1-06 20:42魏小红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家蔬菜生产

魏小红

甘肃省张家川县经济作物工作指导站,甘肃 张家川 741500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麓。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华亭、庄浪县毗邻,总面积1 311.8km2,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现辖6镇9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3.7万人,其中回族23.4万人,占69.41%,农业人口31.2万人,占总人口的92.51%,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

2018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5.47万亩,其中粮食面积45.08万亩,夏粮20.1万亩,占粮食面积的44.6%(冬小麦18.3万亩,夏杂1.8万亩),秋粮24.98万亩,占粮食面积的55.4%(玉米10万亩,马铃薯13.3万亩,秋杂1.68万亩);油料面积6.7万亩(冬油菜5万亩,胡麻1.7万亩);蔬菜面积10.1万亩;大麻面积1万亩;中药材面积2.2万亩;青饲料面积0.39万亩。全县粮食产量达11.65万t,较上年11.08万t增加0.57万t,增长5.1%,油料0.46万t,较上年减产12%,蔬菜总产20.31万t。种植业增加值达55 54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 021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2%和10.5%。

一、蔬菜生产现状

十二五期间,坚持“三区三业五带”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四大基地”即:甘蓝、鲜青椒、胡萝卜、大葱基地建设;注重“三项生产”即:无公害蔬菜生产、特优蔬菜生产和反季节蔬菜生产;突出一个重点,即:大力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生产,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不断提高

从全县蔬菜种植总体情况来看,2011年,蔬菜总面积7.6万亩,总产量11.8万t,总产值13 400万元;到2015年,蔬菜种植总面积9万亩,总产量14.58万t,总产值19 680万元;2018年,蔬菜种植总面积10.1万亩,总产蔬菜20.3万t,(其中正茬菜5.8万亩,总产13.3万t;复种菜4.3万亩,总产7.01万t,其中复种地膜菜瓜架豆王1万亩),实现总产值40 315万元,新增钢架塑料大棚100栋。

(二)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

从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通过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资源,财政扶持和农户自筹等多种途径增加投入,扶持发展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在张川镇刘家村、崔家、峡口、孟寺等村;刘堡乡米家村、杜家村;木河乡庄河村;龙山镇韩川村;大阳乡小杨村;川王乡铁洼村、小河村、川王村、冯家村;连五乡马咀村集中连片建成规模化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截至2018年投入生产的塑料大棚6 100栋、3 100亩,总产蔬菜1.89万t,总产值3 720万元;地膜蔬菜面积5.3万亩(地膜早洋芋面积1万亩,总产1.6万t),总产蔬菜7.98万t,总产值22 600万元;露地蔬菜面积4.475万亩,总产蔬菜10.4万t,总产值13 465万元。

(三)蔬菜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普及成效显著

2007年开始,县经作站先后从省内外科研、育种单位引进辣椒新品种共40多个,如:航椒3号、航椒5号、航椒4号,航椒8号,航椒9号等航天系列品种,陇椒2号、陇椒5号陇椒系列品种,墨玉、墨秀、洛椒等大果型品种,天椒4号,天椒5号等天椒系列品种;引进番茄新品种8个,有粉冠王、金棚1号、绿亨秋艳111,绿亨冠龙,太空黄钻,太空红钻,太空绿钻,太空黑钻等;引进甘蓝新品种10多个如改良庆丰、内配2号,内配3号,黑铁头,诺尔,盛世铁头,中甘21号,紫甘蓝等,引进娃娃菜品种12个,如太太菜、一口菜、耐寒金皇后、金福娃、芭比娃、盛世金童、鑫娃、耐寒皇后、春月黄等;以及茄子、大白菜、油白菜等菜种新品种30多个,全县蔬菜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在产量、效益、品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四)蔬菜育苗标准化程度高

2018年,全县冬季育苗以日光温室为主,育苗面积4 800m2,集中在川王镇铁洼村、川王村、木河乡庄河村、龙山镇韩川村、连五乡马咀村、大阳镇小阳村、张川镇刘家村等,主要以辣椒、番茄、茄子等为主,培育优质壮苗240万株;春季育苗以普通塑料大棚、小拱棚为主,集中在龙山镇韩川村、张川镇南川村、瓦泉村、孟寺村等老菜区,育苗面积达6 000m2,育有辣椒、番茄、茄子、早甘蓝、菜花等,培育优质壮苗300万株。2017年,对龙山镇韩川村日光温室改造升级,配套建设标准化苗床480m2,提供基质穴盘等育苗设备,2018年开展标准化育苗示范,成苗35万株,总产值可达到8.5万元以上。

(五)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快速发展

2009年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5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牌6个,2011年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1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牌2个,累计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6万亩,无公害蔬菜品牌8个。组织编写了“张家川县无公害甘蓝生产技术规程”“张家川县无公害大葱生产技术规程”“张家川县无公害地膜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张家川县无公害番茄生产技术规程”“张家川县无公害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张家川县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和“张家川县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等地方标准以此来指导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

(六)优质优势菜种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张家川县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突出抓甘蓝、大葱、地膜辣椒、胡萝卜四个菜种的规模化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2.75万亩,总产量7 780万kg,总产值11 855万元,为全县蔬菜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二、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蔬菜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地方特色还不够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差

农民分散生产,菜种多样,小而全,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在产品数量、质量及包装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生产的随意性大,营销手段落后,不具备进入大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生产手段落后,成本投入高、效益差,导致生产积累不足。

(二)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规模小,设施建设不完善

截至目前,县内没有一家蔬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营销企业,以及可依托的大型专业化蔬菜批发销售市场,没有形成企业加工需求和市场消费需求所带来的拉动力,农民的市场观念淡薄,产销矛盾突出,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

(三)基层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专业营销大户、专业经纪人和基层经济合作组织组成的营销网络体系,产品销售处于无序状态,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对蔬菜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真正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五)设施蔬菜基础条件差

近年来,已经建成了中西部河谷川区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3 100亩,拥有大棚6 100栋,但是,在灌溉设施、电力配套设施、育苗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配套和不完善的问题,制约着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的巩固、完善、提高和再发展。

三、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转变观念,形成产业化开发的良好格局。一是统一思想,立足实际,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具有投资小、周期短、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提升快的特点,明确发展蔬菜产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二是政策支持。县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专门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作用,明确政策支持和财政项目支持的范围、条件,扶持蔬菜产业发展;三是组织保证,成立张川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并落实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强化种植、技术、服务、销售、市场体系建设,龙头企业等方面的领导,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

2.促进科技进步,实施人才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增强蔬菜产业化开发能力。首先,加大对业务技术部门的资金投入,搞好办公设施,技术服务设备,质量检测中心等硬件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手段和办事效率;其次,应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对县、乡两级业务技术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其知识结构,转换思想观念,提升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吸收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县、乡两级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加大对蔬菜新品种,栽培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实施市场与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首先,应根据本县实际,建设好张川、龙山两镇蔬菜专业市场,完善软硬件设施,实现机构健全、服务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市场运行机制;其次,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本县工商资本进行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创办现代化的蔬菜产品真空、速冻、脱水、鲜菜配送等龙头加工企业、超市等营销企业,建立生产、销售、加工贸易各环节结合紧密、利益相关的产业化链条。

4.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突出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战略。加大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的技术扶持、资金投入和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源头上强化蔬菜产品管理,在实现全县蔬菜生产无公害认证的基础上,从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优势菜种的生产入手,进行品牌认证和优质产品品牌注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信任度,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十三五期间,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制定出台张川县蔬菜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从人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支持,确保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充分利用好扶贫、财政项目资源,整合财力,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管理的办法,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建设、专业化蔬菜批发市场,引进一批蔬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3.加强基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吸收广大农户参加合作社,参与蔬菜产业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多种形式接收示范基地农户,扩大合作社规模,壮大实力,发挥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增强抗风险能力,维护农户合法权益,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4.加强县、乡两级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向广大农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技术服务,确保整个蔬菜生产周期中“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服务及时到位。

猜你喜欢
张家蔬菜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霸王”不在家
奇怪的蔬菜
张家塬村村歌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秀秀台
蔬菜也“疯狂”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