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9-01-06 20:42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全县蔬菜农产品

孙 玲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农村局 临洮县亚行项目办,甘肃 临洮 730500

一、产业现状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全县耕地面积约7.2万hm2,其中水浇地2.53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15hm2。全县海拔在1 730~3 670m,年均气温7℃,年降雨量317~760mm,无霜期80~190d。洮河谷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洁净,灌溉便利,气候冷凉,基地污染少,交通便捷,生产的蔬菜品质好,成本较低,是生产绿色蔬菜的理想区域。

近年来,在临洮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富县”战略,充分利用洮河两岸水川区33万亩水浇地和紧邻兰州的区位资源优势,根据打造“洮河百里绿色蔬菜瓜果长廊”的规划,将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技术帮扶和项目驱动,以无公害、绿色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和韭菜、胡萝卜、百合、葱蒜四大品牌蔬菜培育为重点,不断提高蔬菜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和效益明显提升。

2018年,全县蔬菜面积达1.71万hm2(正茬1.06万hm2,复种0.65万hm2),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0.035万hm2;塑料大棚面积0.43万hm2。蔬菜总产量超过90万t,总产值10亿元以上,总收入达5.5亿元左右,农民人均从蔬菜收益中可获得纯收入1 100元以上。蔬菜产业已成为蔬菜种植区农民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培育蔬菜加工企业10家,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19家,13个大中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申报注册“貂蝉”、“洮鑫”、“婵乡源”、“雪源金正”等蔬菜品牌21个。全县共认证“三品一标”面积6.63万hm2。其中:绿色食品20个,面积2.55万hm2;无公害产地认定11个,面积0.54万hm2;无公害产品认证10个,面积达0.2万hm2;有机产品认证2个,面积达0.0075万hm2;“临洮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个,面积为3.34万hm2。建成各类果蔬保鲜库200座以上,库容达25万m3以上,全年蔬菜冷藏保鲜能力达20万t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农贸市场为补充,各种蔬菜协会和经纪人为依托,农产品收购网点为基础的蔬菜交易批发网络。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成都、广州、上海、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基地规模化发展较慢,规模效益不显著

蔬菜种植虽然是临洮的传统产业,除北部洮阳镇、八里铺镇、新添镇、辛店镇、太石镇五乡镇“老菜地”发展势头强劲外,其它乡镇受种植传统观念、经营组织带动不力、效益驱动不强等因素的影响,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缓慢,对销售市场影响力不足,广泛吸引客户关注力不强,在均衡开展蔬菜供应、带动区域蔬菜发展、规模效益提升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品牌效应不明显

临洮蔬菜虽然已注册了“临洮珍好”品牌,但仍然是一个区域性品牌,品牌建设力度还不够不强,市场知名度低,品牌效应还未显现。绝大部分蔬菜主要借助个体贩运户进行销售,缺乏知名度较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营销企业。

(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目前,对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投入还不足,集约化育苗水平比较低,一些先进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缓慢,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不及时,有时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从而影响了种植效益的提高。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有限,市场开拓能力弱,对基地的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低,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五)加工现状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

蔬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还不健全,生产加工手段单一且比较落后,不能通过加工来调节解决淡旺供给问题,残品次品尚不能通过加工进行利用,优等品加工升值不够,应对市场价格变化难度大,产业效益年际变动较大。

三、发展对策

(一)强化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保持产业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规划,只有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才能使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更加合理和科学。一方面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布局、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劣势等因素,制定全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布局和奋斗目标,建立健全全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全县蔬菜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对应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每年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以及推进措施,强化产业发展工作力度,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加大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政府要出台一系列鼓励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设施配套、土地占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鼓励农民自筹的基础上要扩大融资渠道,尤其要争取信贷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涉农项目投入,通过争取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将各类项目实施与蔬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壮大。

(二)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要结合实际情况,鼓励蔬菜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利用便于设施蔬菜生产及搬运等工作的农机具,尤其是各蔬菜园区,尽可能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减少人工投入,降低蔬菜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增加收入。

产业的发展离不了懂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蔬菜生产者的诚信度及其个人素质尤为重要。因此,一方面要定期不定期的对蔬菜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培训。同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蔬菜生产基地对化肥、农药的正确使用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选拔一批农民,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在此基础上,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随着蔬菜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土地流转也将大幅增加,这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承包土地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增加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规模。同时,要强化利益联结。在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入股或合作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承接载体,以“政府+富民产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保险”的模式,将财政涉农资金折股量化,构建财政支农资金利益联结新模式。另外,要大力发展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蔬菜市场运销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名牌战略

1.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一是提高农民质量意识。使农户将自身利益与产业发展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诚实守信。二是做好生产环节监管。产前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产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从源头把好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同时督促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后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产地准出制度,把好流通关口,严禁农残超标产品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上市销售。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增强普通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水平,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大蔬菜品牌培育,实施品牌战略。产品的商标注册是品牌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三品一标”是政府当前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的认证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通过申请认证,可显著提高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他们按标准进行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加大蔬菜储藏保鲜库建设,提高市场供应稳定性。以已经形成的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其他农贸市场为补充的蔬菜及农产品销售市场格局,覆盖蔬菜主产区和“新菜地”发展区。根据蔬菜种植基地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蔬菜产地市场建设和贮藏保鲜库建设。同时,加强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等设施配套,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进行“旺吞淡吐”,提高优势产区蔬菜贮存和避峰上市能力。鼓励蔬菜个体经销商开展企业化发展,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连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大型蔬菜流通企业,提高蔬菜流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4.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通过聘请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方面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县内专家组成员采取分片包乡的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重点围绕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技术、高效栽培模式、茬口安排和新品种示范推广开展工作。增强区域服务功能,在蔬菜生产相对集中的乡镇,建立跨行政区域、布局合理的农业区域服务站,充实技术人员,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加强标准化生产。完善和稳定现行的蔬菜专家、农民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和农业农村部门专业技术人员4支队伍,鼓励各类技术人才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传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5.坚持科技创新,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应用。要突出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上级业务部门合作,引进、试验、吸引、推广运用一批新品种、新装备和新技术,推广运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基质穴盘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日光温室周年生产、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等技术。突出蔬菜绿色生产与节水灌溉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垄作沟灌、垄膜沟灌等高效生产技术。

猜你喜欢
全县蔬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奇怪的蔬菜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农产品争奇斗艳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蔬菜也“疯狂”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