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6 20:42史永强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贫困村基层

史永强

中共陇西县委党校,甘肃 陇西 748100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不平衡

虽然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县级文化馆、县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现有展厅、创作室面积小,不能满足组织各类大型展览主题活动;仍然有个别乡镇没有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日常文化活动开展仅靠租用、借用其他站所和机关业务用房,各功能室配备不齐全,活动阵地不固定,影响了群众日常活动开展;随着近几年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大量扶贫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出现了沿川村好于偏远村、重点村好于非重点村、贫困村好于非贫困村的现象,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二)文化服务保障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历史欠账多,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乡镇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添置文化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活动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一些乡镇的文化投入没有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开展文化活动主要靠跑单位、拉赞助,文化投入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多元化文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化资金投入较少,激励政策不足,县财政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公共建设的实际需求。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表现出供不应求、供非所求的问题。目前政府为群众提供了很多的惠民文化服务项目,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但是,还有些项目是由政府部门统一安排,没能从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方面考虑,出现了群众需求与文化产品不相配,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文化资源闲置。

(四)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部分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定编,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公共文化工作的需要,比如美术馆、博物馆从独立办公以来,编制人数一直没有增加。全县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人才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各乡镇在册的文化工作人员仅为1-2人,与国家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每站要达到3名专职文化干部的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同时,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民间文化传统也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

(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合力尚未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量大面宽,在工作推动上除主管部门外,又延伸涉及到财政、教育、民政、发改、住建、旅游、体育运动中心等多个政府组成部门,目前由于基层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对本单位涉及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相关工作单独施行,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没有形成,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社会整体效用的有效发挥和群众文化共享权益度的提升。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路和对策

(一)全面协调,均衡基层公共文化发展

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心,树立全面、协调、均衡的发展思路,在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更大程度的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在现有场馆基础上,争取财政资金对展厅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室进行改扩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文化服务。积极争取项目,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争取政府项目新建、帮扶单位援建、外出致富能人捐建等方式,在做好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巩固提升的同时,全面推进非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均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源,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二)增加投入,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使用的投入扶持力度,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对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对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设备的添置与更新进行适当的财政补助,尤其对基础差、财政弱的乡镇进行适当的倾斜,进一步激发群众工作的积极性。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文化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行的积极性。

(三)因时制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围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应逐步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自下而上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按照时间、地域划分,有针对性的制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开展群众不出门,就能及时掌握信息化的“菜单式”“订单式”等服务,根据不同时段群众的需求愿望,及时更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不同地域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通过政府财政购买、志愿者服务、民间社团配送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为群众提供秦腔、小曲、文艺舞蹈、书画创作培训等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基层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的平台,着力打造本土文化品牌,使本土文化资源焕发现代活力,服务现代生活。

(四)创新机制,培育壮大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按照省、市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政策支持,选调一大批文化专业优秀人才,充实到专职文化干部队伍当中,同时,要按相关政策落实好相应的待遇,使这些优秀人才能够静下心、稳得住、干得好。另外,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和文化社团“结对”帮扶等形式,扶持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使他们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对活动组织能力强、队伍建设好、运行规范的文化社团进行补助。

(五)强化保障,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推进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布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合力,全面提升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权益度。健全科学的考核考评体系,把公共文化发展成效纳入基层综合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科学制定考核内容和考评方式,将设施建设等硬件要求和活动开展、社会效益等软件要求列入考评内容,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所占的权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滋养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贫困村基层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基层在线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