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06 08:09杨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导有效率神经

杨钢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的并发症, 据相关资料表示, 发生率高达70%左右, 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疼痛、麻木等, 症状较为严重者会出现下肢坏死等不良现象,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此类现象, 目前临床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依帕司他片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对糖尿病患者提机体中多元醇代谢后葡糖糖转化为山梨醇醛糖原酶具有抑制作用, 治疗效果较显著[1-3]。本文分析研究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7 年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242 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均被确诊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排除具有肝、肾器官功能缺失者以及妊娠期妇女。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2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63∶58, 平均年龄(48.33±2.19)岁, 平均病程(2.36±1.2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60∶61, 平均年龄(47.53±1.69)岁, 平均病程(2.42±1.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并给予注射维生素B12,注射剂量为500 μg, 1 次/d。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12)进行治疗, 50 mg/次, 3 次/d。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2 周,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无效3 级, 痊愈:患者空腹血糖<7 mmol/L,症状完全消失,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5 m/s;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5 m/s, 空腹血糖<7 mmol/L;无效:患者症状、血糖指标没有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未增加[2]。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47 例, 有效69 例, 无效5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87%(116/121);对照组患者痊愈32 例, 有效72 例, 无效17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5.95%(104/1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0、P=0.0072<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和腓中神经(MCV、SCV)传导速度分别为(44.33±1.46)、(40.37±2.16)、(36.26±2.14)、(31.19±1.34)m/s, 对照组分别为(44.37±2.32)、(40.26±3.26)、(36.18±2.15)、(31.26±2.25)m/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和腓中神经(MCV、SCV)传导速度分别为(54.36±2.46)、(46.26±1.26)、(47.45±2.69)、(43.87±2.48)m/s, 均快于对照组的(47.26±1.36)、(42.45±2.36)、(41.25±1.48)、(38.24±1.56)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感染疾病,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较多发的并发症,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四肢麻木等, 会累及坐骨神经病变, 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进行病情控制的关键原理是增强多元醇通路活性[4]。

本研究结果表示, 观察组患者痊愈47 例, 有效69 例,无效5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87%(116/121);对照组患者痊愈32 例, 有效72 例, 无效17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5.95%(104/1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和腓中神经(MCV、SCV)传导速度分别为(44.33±1.46)、(40.37±2.16)、(36.26±2.14)、(31.19±1.34)m/s, 对照组分别为(44.37±2.32)、(40.26±3.26)、(36.18±2.15)、(31.26±2.25)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和腓中神经(MCV、SCV)传导速度分别为(54.36±2.46)、(46.26±1.26)、(47.45±2.69)、(43.87±2.48)m/s,均快于对照组的(47.26±1.36)、(42.45±2.36)、(41.25±1.48)、(38.24±1.56)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分析原因:①依帕司他片是一种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 对患者机体内的醛糖还原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资料表示, 对此类患者使用依帕司他片, 可以抑制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积累,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②依帕司他片可以增加患者机体的坐骨神经质中的髓神经纤维密度, 同时可以有效增加腓肠神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 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因子的表达, 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③依帕司他片可以抑制蛋白激酸信号通路, 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一氧化碳生成, 抑制中性粒细胞粘附、内皮粘附因子的表达,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5,6]。

综上所述,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片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增加神经传导速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传导有效率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很有效率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