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36例分析

2019-01-07 06:32杨志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穿孔总数息肉

杨志清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江西 德兴 334200)

胃肠息肉是癌前病变的一种典型现象,若发现不及时将会进展为癌症,错过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期,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用于治疗胃肠息肉的方法比较多,常见的如电凝、电切、激光等,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电凝电切治疗应用在胃肠息肉的治疗中,可以提升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2]。本文研究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6例胃肠息肉患者纳入样本中,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胃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均在内镜的引导下实施电凝电切术治疗。患者性别方面,男性患者25例,占到总数的69.4%;女性患者11例,占到总数的30.6%。患者年龄方面,年龄最大73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68.14±1.25)岁。息肉直径方面,直径0.3~1.0 cm 12例,占到总数的33.3%;直径1.1~2.0 cm 16例,占到总数的44.4%;直径2.1~3.0 cm 8例,占到总数的22.3%。息肉发生部位方面,胃底6例,占到总数的16.7%;胃体5例,占到总数的13.9%;胃窦13例,占到总数的36.1%;十二直肠8例,占到总数的22.2%;其他部位4例,占到总数的11.1%。

纳入标准:①符合胃肠息肉诊断标准[3],经内镜检查确诊;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心等器官病变;②精神障碍,认知障碍;③不熟悉本次研究流程;④基本资料不全。

1.2 方法:手术实施之前,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等。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叮嘱其保持空腹状态,空腹持续时间维持在8h左右,对其实施内镜检查。手术实施时,选择局部麻醉的方式,药物选择浓度为2.0%的利多卡因。指导结肠息肉患者在手术实施的前一天晚上服用酚酞,口服,服用剂量控制为0.4 g左右。手术实施当天的清晨,指导患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于术前检查有肠易激的患者而言,在服用药物前先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为阿托品。借助内镜,对息肉的各项情况,如部位、大小、表面情况等进行全面地观察。对部分患者的息肉进行检查,若息肉不在恶化的范围内时,则将其按照要求予以切除。上消化道患者息肉切除之后,予以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结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后予以抗生素治疗。对全部患者的腹痛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大便情况,观察时间持续3 d。叮嘱患者在术后禁食1~2餐,术后3~5 d指导患者食用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

1.3 观察指标:对息肉摘除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一次性摘除和多次性摘除情况。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在进行分析之后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息肉摘除结果的分析:全部36例胃肠息肉患者中,一次性摘除患者34例,占到总数的94.4%,另外2例二次摘除,二次摘除率5.6%,总摘除率为100/0%。2例二次息肉摘除的患者中,息肉最多的有8枚。二次切除的原因是避免患者出现并发出血或穿孔等症状。

2.2 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所有36例胃肠息肉患者息肉摘除之后,残基创面少许渗血1例,渗血发生率为2.8%。针对渗血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后止血(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余下的其他35例无经任何渗血处理,均自行止血。在对穿孔现象进行排查之后,未发现穿孔现象。术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复发患者。

3 讨 论

胃肠息肉容易对患者的健康乃至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是防止其癌变的根本途径。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针对胃肠息肉患者,治疗措施的不及时,导致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大[4]。临床在治疗胃肠息肉时,在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有了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供选择。其中,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胃肠息肉的治疗中,安全性比较高,有效性也比较高。

从目前临床对胃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来看,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具有不可替代性。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大,借助内镜用于定位,准确性比较高,给予患者的创伤比较小,并不需要高昂的费用即可选择治疗,因而也更容易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研究表明,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一次性息肉摘除率比较高[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全部36例胃肠息肉患者中,一次性息肉摘除患者有34例,一次性摘除率为94.4%。这与临床相关研究相一致[6]。大量的临床研究实践表明[6],胃肠息肉选择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创面渗血、穿孔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出现1例残基创面少许渗血,出血率为2.8%,为发现穿孔患者。在实施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时,一定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并进一步完善术中配合,术后也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保证手术的成功,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另外对于息肉蒂的处理也要视情况而定,加以妥善处理,对于直径在2.5 cm以上的息肉尽量充气使肠腔处于最大扩张状况,减少穿孔现象的出现。综上言之,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比较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较低,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很高的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穿孔总数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