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钩针钩割腰骶部阳性反应点治杂病经验举隅

2019-01-07 12:53刘东升王文德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钩针腰骶部络脉

刘东升,王文德

(1.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海南 儋州 571700;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师氏新九针为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先生所创,主要包括镵(chán)针、铍(pí)针、锋钩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dī)针、圆利针及长针九种针具。临床上,九种针具各有所长,施治范围广泛,打破传统“一支毫针打天下”的治疗格局,形成颇有特色和效验的“新九针疗法”,该疗法已成为全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锋钩针是师氏新九针之一,其综合古九针之锋针(即三棱针)与民间流传之钩针之特点,取二者之长融为一体而制成,是一种速效、实用的新型针具[1],在针灸临床工作中常有其他针具不可比拟的作用。笔者师从师氏新九针传人王文德老师,将王老师临床应用锋钩针钩割腰骶部阳性反应点治疗杂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针具与作用

1.1 针具

师氏锋钩针由不锈钢制作,整体长14 cm[2]。分针柄、针身及针头三部分。针柄为六角柱体,针柄与针头过度的部位为针身,是一段端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末端连接针头,针头与针身呈135°,为三面有刃之锋利钩尖,长约3 mm。

1.2 作用

师氏锋钩针施治时可同时产生两种功能和作用:一是有刺激肌肉、放瘀血的功能,具有刺血的治疗作用;二是可割断皮下肌纤维及脂肪,具有割治的作用[3]。

2 治疗部位与要点

2.1 腰骶部

腰骶部,从局部解剖来看,是指腰椎至骶尾骨之间区域[4]。包含:腰椎全部和骨盆上部,含腰椎椎体、椎间关节、椎间盘、骶髂关节、腰背筋膜及脊神经等;肌肉组织由浅表至深层分别为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以及椎体前缘的腰大肌和两侧的腰方肌;骶尾部涉及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及梨状肌等重要解剖结构。

中医经络所过含督脉、带脉和膀胱经第一二条侧线;重要腧穴包括:督脉:悬枢、命门、腰阳关及腰俞;背俞穴有: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白环俞,上、次、中、下髎,以及膀胱经第二条侧线的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等;还有腰部夹脊穴等重要穴位于此。

2.2 查病穴

患者俯卧位,可酌情于腹部垫一薄枕,袒露腰骶部。沿自外而内分触压膀胱经第二、一条侧线、华佗夹脊线、督脉,遇有压痛、条索、硬结、凸起、凹陷等皮部和皮下异常反应点处,给予标记笔定位标记[5]。尤其注意的是此区域可见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络脉瘀”现象,为临床治疗的必取部位。

3 治疗方法

对上述治疗点常规皮肤消毒后,医者右手拇、食、中三指持捏锋钩针针柄,中指置于针身下部,维露针头,呈持笔势。再用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下(刺入时针尖与皮肤呈75°角),针头刺入后稍停片刻,将针体竖直(与皮肤垂直),将皮下纤维挑起,然后上下提动针柄,进行钩割(一般钩割3~5针),此时可听到割断肌纤维的“咔咔”声。钩割完毕后即可出针,出针时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这样可减轻皮损[6]。

如是络脉瘀部位,出针后可见暗黑色瘀血排出,需于针孔处加拔火罐以吸出瘀血,至血色正常鲜红为止。

4 临床应用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反复腰痛患者,久治不愈,时轻时重,多在腰骶部有顽固压痛点、深压腰椎横突部位弹拨可感受到条索状物,可以锋钩针于此部位钩割切断变形肌纤维及筋膜,遇有明显络脉瘀阻部位行锋钩针钩割后,针孔加拔火罐,往往血出如柱,血柱直射罐底,可见局部静脉压力之大[7]。放血后,患者多能立即感觉轻松,疼痛缓解。

验案:杨某某,男,52岁。主诉:反复腰痛3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月。来诊时症见:腰部剧痛,伴右下肢麻木,不能站立,由家人轮椅推来诊室。查:L3横突双侧压痛,右侧有条索感,L4/5棘突间及周围可见络脉瘀阻现象。腰部CT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治疗:双L3横突部压痛最明显处行钩割,钩割至病灶基底部;L4/5棘突间放血,达到“菀陈则除之”的目的。治疗后腰腿痛大减,弃轮椅自己行走。

按语:患者腰痛日久,局部软组织变性粘连,血运循环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疼痛、麻木。锋钩针直达病变条索部位,通过提拉钩割松解,使肌肉、筋膜、滑囊等软组织的压力释放,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同时刺络放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致痛物质的清除,从而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8]。

4.2 梨状肌紧张综合征

患者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膝屈髋呈130°,以髂前上棘和股骨大转子两点间距离为边长,向臀后方做一等边三角形,两边相交点为“代秩边穴”(师怀堂先生发现并命名之效穴),于此处进针钩割,松解臀部肌肉尤其是梨状肌内粘连,如能出现触麻感传到足部,则效果更佳[9]。

验案:周某某,女,49岁。患者久坐后臀部紧痛感,伴右下肢麻痛,自觉右下肢发凉畏风。查:患侧臀肌紧张,“代秩边”穴处明显压痛,深压可触及梨状肌索条状改变,梨状肌紧张试验(+)。治疗时于“代秩边”穴进针,达索条状紧张病灶处上下提拉钩割3~5次,针后触诊臀肌紧张度减轻,深压梨状肌疼痛减轻。1周1次,3次后诸症消失。

按语:锋钩针上下提拉钩割,犹如一支“抓手”牵抖筋膜,适合大面积粘连的病灶治疗,故对臀部深层肌群松解到位。

4.3 痛经

取穴肾俞、次髎、十七椎下及有其他阳性反应点处,多能应手取效,针后痛减;于上述穴位钩割之后再行埋线治疗,则远期疗效更好[10]。

验案:张某某,女,27岁。痛经10余年。月经周期规律,每次经来即作腹痛,第1天尤重,伴腰部困痛,腹部及下肢发凉,痛甚时有恶心呕吐,久治不愈。此证属中医肾虚血瘀寒凝。治以补肾化瘀温阳为法。予钩针钩割肾俞激发经气,钩割次髎、三阴交活血止痛,配合十七椎下为治痛经“效穴”,针后加灸腹部关元。每次经前3天即来治疗,痛止为度。经治3个周期后,经来基本无痛。予双肾俞、十七椎下、三阴交埋线以巩固。随访1年未见复发。

4.4 慢性前列腺炎

取穴肾俞,膀胱俞,小肠俞,上、中、下、次髎,秩边及白环俞等穴位,轮流钩割;并于上述穴位穴位埋线治疗[11]。

验案:吴某某,男,62岁。自诉患慢性前列腺炎20余年,初期排尿不畅,经用静脉点滴治疗后可缓解。近年来尿频、尿等待、尿不尽持续,中西医治疗效不佳。伴有腰部酸痛,下肢畏寒,舌淡暗水滑,舌下络脉Ⅱ度瘀阻,脉沉尺部若无。查:腰部、足三阴经散在大面积络脉瘀。诊断:中医:癃闭(阳虚血瘀)。西医:慢性前列腺炎。治以温肾助阳,化瘀通络为法。取穴:锋钩针:肾俞,膀胱俞,小肠俞,命门,腰阳关,上、中、下、次髎,秩边及白环俞,上述穴位轮流钩割,3日1次,期间予毫针针刺交替进行。钩割3次后,症状缓解;继治半月后排尿通畅,于上穴埋线治疗以巩固。

按语:临床很多寒证与瘀证互为因果:瘀血阻滞、气行不畅、阳气不得温煦而成寒证;同理寒凝亦可导致血瘀。本例患者经局部钩割及刺血后,去瘀生新,阳气来复,肾气温化,水液得通,可见血瘀是本,“阳虚”为标。

4.5 痔疮

多在骶尾部有络脉瘀阻现象,于此钩割出血加拔火罐,配合远端百会、龈交钩割出血,每有良效[12-13]。

验案:周某某,男,25岁。主诉:外痔3年,肛周烧灼般剧痛1周。坐位、走路均感困难。查:肛周7点方向见一外痔,直径0.5 cm左右,表面皮肤发亮、肿胀、呈紫黑色,质较硬且伴有敏锐压痛。骶尾部有较多络脉瘀阻。治疗:于骶尾部有络脉瘀阻处行锋钩针钩割,出血后加拔火罐,同时于百会、龈交处钩割出血,治疗后当即疼痛减轻。次日见痔核缩小。3日1次,如法治疗5次后痔疮消失。

按语:外痔多为局部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锋钩针松解筋膜,改善循环后,对于局部瘀堵具有明显疏通作用。

4.6 其他

对于腰骶部局部、以及下肢发凉、麻木、皮肤病等疾患,或身体各处皮肤疾患,如查此处有阳性反应,尤其局部络脉瘀阻,则钩割刺血治疗,亦有良效。治疗机理同上。

5 体会

锋钩针既有刺络脉放瘀血的锋针作用,又有钩割肌纤维的钩针作用,较单纯毫针刺激量大,明显可以缩短疗程;较小针刀刺激量少,疼痛轻微,且向上钩提时有大面积松解筋膜的治疗作用,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治疗工具。

腰骶部为人体枢纽,生理上承上启下,病理上涉及脊柱骨关节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肛肠等科杂病,使用锋钩针对局部肌肉、筋膜、络脉进行钩割刺激,达到恢复整体力学平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缓解症状,其具体取效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望:本研究仅将新九针之一的锋钩针钩割腰骶部局部反应点的治疗经验做一整理和粗浅分析,临床锋钩针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新九针多种针具的配合使用则更加如虎添翼。收集整理九针名家治疗经验,将针具操作规范化,将治疗经验理论化,将临床和理论紧密化、系统化,是所有临床针灸医生应该重视的课题。

猜你喜欢
钩针腰骶部络脉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杵针在骨筋膜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离家出走的钩针奶奶
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嵌顿疝的疗效分析
书画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