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神书》学术思想探析

2019-01-07 12:53栾光一姚鹏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配穴琼瑶手法

栾光一,姚鹏宇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2099; 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00032)

《针灸神书》又名《琼瑶神书》是一部论述针刺手法、经络穴位的针灸著作,成书于宋代之后,为古人托名宋人著作,书中详论针刺手法,于穴位、针刺等多有创见,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与应用价值。

1 介绍

1.1 内容简介

《针灸神书》又名《琼瑶神书》《琼瑶发明神书》《针灸神书大成》《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原题琼瑶真人撰写,系为杜撰,具体作者不详,《针灸神书》是一部针灸歌赋系统地介绍针灸学各方面理论的著作,共四卷,卷一、卷二论针刺手法及诸病针法二百九十法;卷三论述手法应用、腧穴主治配合等六十五法和灸法;卷四附方穴图,载十四经穴歌等歌诀[1-3]。书中论述手法、腧穴立论新颖,创立了诸多新的概念,为针灸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撰年著者考辨

《针灸神书》的撰年、著者始终存争议,本书首卷开篇载有“宋徽宗皇帝崇宁元年琼瑶真人一书手法序”及“宋微宗崇宁皇帝论”两段文字,故多疑为宋代著作,诸多文献仍以其为宋代医著,对于研究针灸学史产生了极大误导,然其文体及论述均不符年代。书中内容与元代《济生拔萃》相似处颇多,故其当为元代著作,黄龙祥教授考此书成书年代当在《十四经发挥》(即1341年,元朝至正元年)之后[4]。关于《针灸神书》的作者,明代《国史经籍志》称“宋代刘党撰,元代滑寿注”,《中医人名大辞典》(李云)及《各家针灸学说》教材等均沿其误,以讹传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及《四库总目》均载赐太师刘真人撰,然考“太师刘大本”,记载多不相符,也当为虚托之人[5]。关于《针灸神书》年代可以确定元代,但其作者难以查证,不过这些都不影响这部著作的价值。

1.3 版本考

《针灸神书》现只存有二种刻本各一部,均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收藏。其一部题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信元堂刻本”,另一部记作“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后者为前者刻本重印,故四卷本(琼瑶神书》只有一种刻本,即清道光丙申(1836年)修文堂刻本[4]。现代出版刊物多以后者为参考,如1987年陆寿康点校的《针灸神书》。

2 学术特色

2.1 歌诀形式,医理简要

《琼瑶针灸神书》是以针灸歌诀的形式阐述针灸理论的针灸专著,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如经络、穴位、针具、针刺手法、运气流注、特定穴配伍运用及治疗处方等大多采用歌赋体裁,特别是所列举的70余种病证针刺治疗,融处方、配穴及手法于一体,阐发针灸的真谛。这些歌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充分反映了临床辨证选穴、配穴及刺法的原则、方法等。书中不仅对前人针灸手法选穴有所继承,对后学者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有与《针经指南》《玉龙歌》《十四经发挥》等针灸著作相同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学术特色。书末尚附方穴图30张,绘图清晰,循行细致,方便记忆,其中的十四经图系来源于《十四经发挥》。

2.2 论述九针,别立新名

九针,针具名,出自《内经》,即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针灸神书·黄帝之机、琼瑶之论五十三法》列十二针名,除传统的九针,更创立了青龙针、白虎针及丧门针三种针具,此三针的外形与如今的芒针十分相似。三针长短各有不同,青龙一尺二寸,白虎针九寸,丧门针八寸,后世针灸著作未见三针相关论述。书中所论九针亦与《内经》有异,其中无大针之名,而有燔针(焠针),其观点遵元代杜思敬《济生拔萃》方卷第三《针灸摘英集·九针式》中载:“燔针,一名焠针,长四寸,风虚合于骨解皮肤之间者”。《针灸神书》九针之下,各附有某证某法某法“宜此”之语,明确不同针具适用的治法及病机。书中言“针各有攻病之能”,载“一鑱针,破头风、面部风痛。二员针,开内外,疗病眼疾。三银针,经络引气。四锋针,破瘤,开痈。五喙针,疗咽喉肿痛。六员利针,治头风、眼疾。七毫针,调阴补阳。八长针,疗筋骨疼痛。九燔针,补男子女人下元虚冷”[6]101。对九针主治病证做了详细介绍,为不同针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2.3 详论手法,传承创新

针刺手法的论述是《针灸神书》最突出的特色,其“序言”古扐吉詹景炎氏谓之“《琼瑶》一书备注三百六十余穴,其神针手法深明乎腹部盘、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6]1,可见其于针刺手法记载之详备。书中“先须审其八般手法治之,明其刺禁,辨经络穴道远近、各人呼吸度数、浅深分寸,用之无不愈矣”[6]2对于针刺提出严格的要求。

传承创新具体有:①创集多种单式针刺手法,继《内经》《难经》之后,惟此书最早且较为全面地创集了多种单式针刺手法,丰富了针刺治疗的方法[7]。如书中载“紧提慢按如冰冷,慢提紧按似火池”“急提慢按,自然凉泻;慢提急按,自然热补”。首次明确了提插必须结合“紧(急)”“慢”才能成为补泻手法;并提出提插须有层次先后的要求,这种提插补泻法也是后世热补凉泻手法的基础[8];《针灸神书》创立了诸多新的针刺手法,如搜法,即搜寻经气,始见于《针灸神书》[9]。对于手法的发挥也是其应用的特色,《针灸神书》载:“这针有千般补泻”[6]101,列举了不同的补泻手法,使单式针刺手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②发挥多种复式针刺手法,对于复式针刺手法详细记载和全面论述也是书中特色,如《针灸神书》通篇对盘针手法较为重视,相关记载有29条,不但论述了盘法的操作,还将盘法分为大盘和小盘,各自介绍。提出大盘法是两穴合用,促使病邪外出的方法,小盘法则是在1个穴位上守气[10];③首创多种针刺手法,《针灸神书》一书创立了多种新的针刺手法,对后世针刺理论的丰富发展,发挥了作用,其中作为治病八法中的汗、吐、下三法,其理论源于《内经》。《针灸神书》“卷二·琼瑶真人汗吐下三法”中首次将这一方法用于指导针刺,书中还详细的论述各法的配穴处方、操作手法及步骤。有关“汗法”的内容系《针灸神书》首创,书中详尽地记载了“汗法”的取穴和手法操作。《针灸神书》记载了“凡下针得气,针头、针尖不动者,用搓、循、盘、按、推、战、搜、摩、摄、提、横、顺、逆、摇。气上下,看虚实。要上行,闭其气下行;要下行,闭其气上行。若要进针,从辰时至巳时;退针,从巳时至辰时。进则左捻针,退则右捻针,左右动也”的手法描述,被普遍认为是赤凤迎源针法的雏形[11]。赤凤迎源针法起源于宋代《针灸神书》,最早记载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12]。书中对于独创的升阳、升阴、气上、气下四法运用也颇具特色。《针灸神书》重视辨针下气之虚实兼施以相应手法,且根据病证虚实、经脉阴阳、男女性别及天时变化等因素分别施术。如针灸取穴先后时序,《针灸神书》载:“妇人难产命将倾,合谷先当补左迎,气下忙将阴交取,至阴提补二三行”,即是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13]。全书于针刺手法论述细致,继承创新,内容可师可法。据考证明代《奇效良方》综合针刺手法理论是以《神书》或其传本作为蓝本[14]。《针灸神书》的相关内容为后世针刺手法提供了启发,国医大师张缙《针灸神书》上,在搓针项下分“虚”“实”的启示,悟出了“实搓”和“虚搓”两种不同的搓法。把针体每转360°的搓针叫“实搓”,把只用手指摩搓针柄,而针体不转动或稍动的摩搓方法叫“虚搓”[15]。进一步丰富了针刺手法“搓针”的相关内容。《针灸神书》内创集多种单式针刺手法,如气上、气下、升阴、升阳、针滞、伸提、出血、搓摩、搓、提、刮、弹、弹按、提刮及透刺等,并被巧妙地用于各种眼病的治疗。如透穴法的运用,考虑到眼区穴位刺之不当容易出现皮下血肿等意外事故,应用本法,有助于增强刺激,提高疗效[16]。这些论述为眼针的发展及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2.4 取穴治疗,经验独到

《针灸神书》注重临床,用穴独特,配伍精当,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书中之“男女痴呆之证一百九十一法”,选穴神门和足三里,配穴精炼,从益智针灸的发展看,该书首次明确列出“痴呆”病证,并首次提出心经之神门以及胃经之足三里用来治疗,确有独到经验,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尤其是神门良好的益智作用逐渐被广泛认识,该书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益智针灸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益智针灸的研究内涵[17]。再如《针灸神书》“男女头风呕吐眼目昏花一百六十法”载:“头风呕吐眼昏花,百会加搓按不差,中脘盘盘取气海,印堂出血艾重加”[6]51,提出中脘穴治疗头风病。书中提出“凡空穴尺寸,皆随人身形大小”,明确“周身尺”概念,认为据病人性别、体质差异取穴亦有不同,辨证取穴的思想,书中尚有“人皮老硬属木”“肉紧硬属脾”等记载亦是对辨证思维的体现。《针灸神书》记载内关穴调治月经:“妇人经络不调匀,照海公孙内关寻。经络漏下血山崩,内关照海及公孙”,说明其治疗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与合理配穴[18],丰富了内关穴位治疗的范围。书中亦创新的提出了许多配穴方法,从现存文献来看,明确地以三才命名固定穴位配伍的最早记载当始自北宋,在琼瑶真人的《针灸神书》载:“针有孔穴,按天地人三才,涌泉与璇玑、百会”[6]104,是明确地以三才命名固定穴位配伍的较早记载。本书开启了诸多穴位应用的先河,如书中载“十三鬼穴都针过,猖神恶鬼永无踪”,据考《针灸神书》始有“十三鬼穴”之称。至明清两代,被广泛提及,才得以流传[19]。《针灸神书》对于取穴配穴经验独到,且开诸多腧穴应用之先,为针灸穴位应用拓展了新思路。

2.5 其他

《针灸神书》除针刺手法外,尚载方药医论等诸多内容。其中对于灸法载“艾灸大小法”“取艾法”“用火法”多篇,对灸法应用做了详细论述;书中列骨蒸辨验22种,系较为全面对骨蒸病的分类;并载有“补肝脏劳金明散”“补心脏劳极守灵散”“补脾脏劳极魂停散”和“补肺脏劳极虚成散”等方,均为效验之方,明代《古今医统》均见收录;书中“琼瑶真人避瘟毒传染法”一篇,介绍了当时对于传染病的理解及预防思想,其中“凡人未至其病家,先须浣口、洗手,望空祝白”[6]9讲究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并提倡避免接受病家物品,并在接触后洗手清洁,虽然存在一定的迷信成分,却能反映当时医家对于传染病的认知。

3 结语

《针灸神书》成书年代、作者虽存在争议,但其内容多有创见,其中关于针刺手法、辨证取穴和配穴治疗的论述,颇具学术特色,书中不仅记载了丰富的针刺手法及腧穴功用,并对多种疾病证治提供了治法治则及详细的治疗手法、穴位配伍等内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且用穴精而简,手法明而详;创立了赤凤迎源手法雏形;提出“十三鬼穴”概念,且告诫医者应该注意针灸的禁忌,且书中多以歌诀形式论述,便于学者记忆,全书瑕不掩瑜,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猜你喜欢
配穴琼瑶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七步洗手法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四)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谢了琼瑶,哭了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