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源于善良

2019-01-07 09:10徐友苗
幸福家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善事宁海神情

徐友苗

我记忆中有一段永远难忘的往事,发生在40多年前一个麦子成熟的农忙时节。

那天下午两三点左右,母亲正与十来个村民在麦地里收割,挥汗如雨,干得正欢。正在此时,一段宁海腔传入耳膜:“谢谢哪位好心人,能帮帮我,把我这担货物担到鹿颈峧头,脚钿壹块贰角。”话音中夹杂着太多的央求与盼望。

听到这话,正在埋头干活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探起身,试图瞧个究竟。只见麦地旁站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妇人,一脸疲惫相,双眼直勾勾地望向众人,神情里有种说不出的忧伤。她旁边的地上放着一担货物。

农忙季大家都忙啊,面对妇人期盼的神情,大家虽然同情,却也无奈,一个个只能闭口不言。那么多人中,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向她伸出援手,一时间,周围的空气几乎都凝固了。

妇人依然满怀希望、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前因后果。原来在此前,她已经挑着担子从县城出发,走了约35里路,接下来还要沿着这条古道去深甽,但是这会儿,这位瘦弱的妇人早已身心疲惫、体力不支了。一想起即将面对的行程,她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这儿到鹿颈峧头还有十公里,而且都是陡峭山路,荆棘丛生,野兽出没,路难走暂且不说,问题是还要挑着百十斤重的货物呀。这活那么艰巨,平常人都不敢接,更何况大伙已在麦地里干了大半天的重活。

此时突然发出一个声音,我去帮帮她吧。大家回头一看,是我母亲,我那矮小且单薄的母亲。

在大伙不解的目光中,母亲毅然走出麦地,来到妇人身边,二话不说就挑起货物向前走去。母亲这举动给妇人带来了希望,她千恩万谢,一脸笑容地跟在后面。母亲与妇人那一前一后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

事后,我曾多次听母亲提起此事。母亲一生曾做过数不清的善事,对母亲而言,这次经历估计是她无数善事中并不起眼的一件。但我却很纳闷,那天母亲在路上遇到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一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她和那位妇人又谈了些什么?这一切也只有母亲自己才清楚了。

母亲说:“当时就想着她无助的样子,出门在外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她一把吧。当然我也想赚点脚头钿好贴补家用(我家兄弟姊妹众多,家境很困难),但是毕竟要走那么多路,再说时间也不早了,心里头还是害怕的,所以我只好拼着老命,尽量走快点,好早点回到家中,让家里人也放心。”

这件事也让父亲受了不小的惊吓。那天父亲干活回来,途中遇到之前跟母亲一起割麦的村民,他们七嘴八舌地把事情告诉了父亲。一听到这消息父亲就急了:这婆娘,胆子太大了,这么晚还去深山冷岙,万一出事怎么办!

想到这些,父亲再也待不住了,他啥都不说,就沿着母亲出发的路线一路往前冲,打量着尽快奔到鹿颈峧头去接母亲,给她壮胆。

谁知道,当时的母亲正好完成了任务,从另一小路往家里赶,阴差阳错失去了与父亲碰面的机会。当父亲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鹿颈峧头时,他四处寻找母亲、呼喊母亲,周边有风声水声鸟声,却没有母亲的声音。几个小时过去了,夜已渐渐深了,父亲遍寻无果,心也渐渐冷了。最后,他打开备在身上的火柴盒,直到点完了最后一根火柴棒。当那根火柴棒慢慢燃尽熄灭之后,父亲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彻底熄灭了。

虽然心有不甘,父亲还是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家中,路上还思忖着,待次日一早带上全家人,一起去山上寻找母亲。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40多年,而母亲离开我们也有8年了。每每到了清明时节,给母亲上坟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爱我、疼我的母亲,想起母亲的这件往事,也想起她的善良、勤劳与勇敢。

母亲的一生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她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包容心。我小时候,家里家底薄、子女多,时常揭不开锅,种种烦恼总会缠绕着母亲,但是母亲总会表现出不急不躁、遇事有方的超强本领,把偌大的家经营得安然有序。印象中,母亲还总是会变着法子,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日一工夜一工。多少次我在梦中醒来,总会看到母亲紧挨着床沿,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着永远都忙不完的活。

当我们长大后,家境也慢慢变好了,母亲跟着我们总算享了几年清福,那时的她经常会夸子女们既争气又孝顺,神情间是那么知足。只可惜,苦了一辈子的她没过上多久好日子,就一病不起了,在数年的卧床中,她终究没有承受住病魔的万般折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我心里,母亲的一生虽然平凡,却有一颗博大的慈爱之心,曾向无数人伸出过援手,她的善良和勤劳在儿女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再也无法淡去。

母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此刻,我們又在想您了……

(摘自《今日宁海》2019年10月21日)

猜你喜欢
善事宁海神情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美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蚂蚁
很多年后
神情在中国舞中的作用初探
多与少的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