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变化随访与预测模型

2019-01-08 04:08蔡亚飞洪毅王方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完全性脊髓分级

蔡亚飞,洪毅,2,王方永,2

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外科,北京市 100068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称为四肢瘫痪,简称四肢瘫。

脊髓损伤是脊柱脊髓外科常见严重疾病,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建筑业、矿业等的发展,脊髓损伤患者日渐增多,且多发生于青壮年。损伤后除导致肢体瘫痪外,还伴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痛苦与残疾,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功能康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

脊髓损伤年发病率[1]在美国约为27.11/100万~77.02/100万,粗略估计每年新发病例约1.2 万~2 万例。全世界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的发病率约3.6/100 万~195.4/100万,研究不同脊髓损伤平面以及损伤程度的患者功能是否能改善、改善的时间,以及根据急性损伤时的相关因素预测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合理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1 康复评价量表以及随访时限的选择

1.1 量表的选择

脊髓损伤不仅带来功能障碍,还有心理障碍,因此采用合适的量表来判断预后很重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颁布的2011年修订版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2]为国际公认的脊髓损伤分级量表,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有很大意义。

ASIA 残损分级(ASIA Impairment Scale,AIS)A 级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指在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保留;B 级为不完全损伤,在损伤神经平面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 级为不完全损伤,在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和运动功能,但大于一半关键肌的肌力在3 级以下;D 级为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和运动功能,且大于一半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E级为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ASIA 运动功能评分(ASIA Motor Score,AMS)采集患者20个关键肌群肌力,包括双侧上肢的肘屈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腕伸肌群(腕长、短伸肌)、肘伸肌(肱三头肌)、中指屈肌、小指外展肌;双侧下肢的髋屈肌(髂腰肌)、膝伸肌(股四头肌)、踝背屈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踝背伸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检查患者各动作时,0 分为无肌肉活动;1 分为可触摸到或看到肌肉活动;2 分为去除重力位下全关节范围活动;3 分为可抗重力全关节范围活动,但不能抗阻力;4 分为可抗较小阻力运动;5 分为可抗较大阻力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累加总分得出AMS评分,满分100分。

感觉评分检测患者左右各28个皮节(C2至S4‑5神经根支配区域),共56 个关键点感觉功能。轻触觉(light touch,LT)为使用棉签依次接触患者各皮节,0 分为感觉消失,1 分为感觉减退,2 分为感觉正常(与面部感觉相同),56 个关键点分数相加得总分,满分112 分。针刺觉(pin prick,PP)为使用别针检测,0 分为感觉消失或不能区分钝头和锐头,1 分为感觉减退,2 分为感觉正常(与面部感觉相同),相加得总分,满分112分。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大多用来判断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此量表并不是专门为脊髓损伤患者制定的,评价起来过于繁琐。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 scale,SCIM)是专为脊髓损伤患者制定的量表,最新版本为第三版[3]。该量表不仅考虑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考虑心理等,因此适用于评价脊髓损伤后患者生活功能,但临床应用较少。

1.2 随访时限

选择最佳的随访时间一直是临床试验和队列研究设计的挑战。神经功能恢复至平台期的时间尚不确定,因此最低随访时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此需要通过大样本、长期预后随访研究。

患者出院后的最后一次神经学检查,通常在伤后2~3 个月,也有人选择6个月或12个月,根据一般惯例和一些个人研究的结果,把恢复时间定为受伤后6~12 个月[4‑5]。然而一些研究报道[6‑7],伤后1年也有较高的恢复率,甚至高达35%。

Khorasanizadeh 等[8]的Meta 分析纳入114 项研究,报道19 913 例TSCI患者AIS/Frankel 改变,6920 例患者AMS 改变。AIS/Frankel 转化率A 级患者为19.3% (95%CI16.2~22.6),B 级为73.8% (95%CI69.0~78.4),C 级为87.3% (95%CI77.9~94.8),D 级为46.5% (95%CI38.2~54.9)。不同AIS 分级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差异,依次为C >B >D >A。损伤部位也是脊髓损伤恢复的重要预测指标,恢复率遵循以下模式:腰椎>颈椎和胸腰椎>胸脊髓。穿透性脊髓损伤(主要为枪伤)更容易导致完全损伤,穿透性TSCI的恢复率明显比钝性损伤低(OR=0.76,95%CI0.62~0.92,P=0.006),恢复率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但是不包含锐器伤患者的随访研究。

随访时间约6个月或更短的研究与长期(3~5年)随访的研究相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恢复率较低。Khorasanizadeh等[8]证明TSCI后的神经恢复显著依赖于是否为完全性脊髓损伤,但与治疗类型或受伤部位无关。基于这些结果,建议包括不完全性的TSCI患者神经功能研究至少随访12个月。

2 预后

Waters 等[9‑12]关注不同损伤水平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和感觉恢复,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证实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四肢瘫和截瘫患者,有不同的运动和感觉恢复潜力。Ditunno等[13]研究TSCI的功能状态,在ASIA/国际医疗截瘫协会(Inter‑national Medical Society of Paraplegia,IMSOP)分级系统之前根据Frankel 分级标准。Ditunno 等认为Frankel 分级C 和D (相当于AIS分级C和D)的患者出院后,比分类为Frankel分级A或B(相当于AIS分级A和B)的患者获得更多的功能改善。

可能是因为数据收集所需时间较长,长期随访研究较少。尽管不同的研究小组采用不同的随访时间,人们通常认为不同的脊髓损伤平面患者在6 个月~1年会出现神经功能改善。在Curt 等[14‑16]的长期随访研究中,不同损伤水平与AIS 分级的TSCI患者,均在住院和出院之间FIM 评分变化最大。1年后损伤功能状态很少显示大的改善。一项研究显示,53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早期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后,其中15例随访6个月时转换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7]。

3 预后的预测因素

3.1 年龄

脊髓损伤在青少年中并不常见[18],最常见的原因是车祸、跌倒及运动相关损伤。关于青少年脊髓损伤报道比较少。老年人伤后第一年的死亡率与年轻的患者相比较高[19]。

3.2 局部血供情况

损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ale,ISS)是一个解剖评分系统[20],为有多重损伤的患者评估整体受伤情况。ISS 评分严重创伤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与残疾和住院治疗密切相关[21]。在一级创伤中心接受脊髓损伤的治疗,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不利结果显著相关[22]。也有报道支持大脑损伤对功能结果和社区融合的负面影响[23]。研究并发创伤性脑损伤的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时,必须把脑损伤考虑进去[24‑26]。

脊髓锐器伤(spinal cord stab injury,SCSI)作为一种开放性损伤,更容易发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渗漏和失血性休克,进而影响脊髓的血液供应。Hall 等[27]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脊髓白质血流量(spinal cord white matter blood flow,SCBF)的增加或减少与损伤后心血管参数(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气(PCO2、PO2和pH值)的变化没有相关性。而Horn等[28]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发现,经脑脊液引流有效的动物具有较低的鞘内压力和较低的组织损伤。因此,Horn 等认为脊髓损伤时的低灌注机制可能影响神经功能。

目前,利用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以定量分析恒河猴急性脊髓损伤时的脊髓灌注[29]。损伤中心为低灌注区,邻近区域为高灌注区。

3.3 损伤严重程度分级

Wilson等[30]系统回顾25篇文献发现,损伤时的AIS 分级是TSCI后神经功能预后的最重要预测因子。此外,他们认为完全性胸脊髓损伤较完全性颈脊髓损伤预后差,然而,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方面却不是这样的结论。Al‑Habib 等[31]系统综述显示,神经系统的恢复明显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多项研究认为,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预后较完全性胸脊髓损伤好。

Khorasanizadeh等[8]的Meta分析显示,完全性(A 级)脊髓损伤患者19.3% (95%CI16.2%~22.6%)有至少1 级的神经功能改善。许多因素,包括并发脑外伤、中毒、机械通气、脊髓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剧烈疼痛和神志不清等会干扰最初的神经学检查信度,尤其是检查在伤后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内完成[32]。因此,报告转化率高的患者,可能本来就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33‑34]。然而,那些脊髓损伤后数月的患者,仍可部分恢复神经功能[35],证明完全性脊髓损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受伤的严重程度历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脊髓损伤恢复的预测因子。

Khorasanizadeh等[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级的神经功能恢复顺序为C >B >D >A。这表明,随着损伤严重程度降低,AIS/Frankel 转换率和AMS 的变化速率显著增加,但AIS D 的患者除外,其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那些被归类为AIS B 或AIS C 的患者。相对缺乏恢复的最可能原因是由于AIS评定、Frankel和AMS中的天花板效应。

3.4 损伤部位

对于钝性损伤,完全性胸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更差,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解释。首先,胸腔被胸椎、肋骨和胸壁的肌肉保护得很好,所以任何可能造成完全性胸脊髓创伤的,都很可能是毁灭性的高能创伤,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破坏。第二,胸部区域椎管相对狭窄,几乎没有给脊髓留下外部挤压空间。第三,因为胸脊髓位于脊髓血液循环的分水岭区,它更容易因血管盗血现象而造成损伤时血供短暂不足,尤其是考虑到胸脊髓损伤常有更多的机会并发心肺损伤[31,36]。

腰椎损伤比颈、胸、胸腰段的损伤预后较好。这可能是由于腰椎椎管内存在的是马尾神经根而不是脊髓。较低的运动神经元或外周神经根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和伤后神经发芽[37],该区域空间较大,从而为“根逃逸”现象提供了可能。

Khorasanizadeh 等[8]的Meta 分析显示,颈脊髓损伤AMS 平均改善20.3分(完全性8.7,不完全性26.6),胸腰椎脊髓损伤平均改善7.0 分(完全性0.9,不完全性15.4) (P<0.001)。主要是因为截瘫患者上肢神经功能完好,AMS 分数提升范围更小,因此存在天花板效应。此外,由于T2‑12不包含任何关键肌,因此无法人为检测运动恢复情况,任何有意义的运动恢复,可能需要神经远距离恢复至腰神经水平。

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BSS)[38]通常是脊髓锐器伤的结果,伴有上升的外侧脊髓丘脑束和下降的外侧皮质脊髓束的破坏。而只有3%TSCI表现为BSS。临床上,BSS 表现为同侧肢体本体感觉与运动丧失,而对侧痛温觉消失,轻触觉通常不会受到影响。75%~90%的BSS 患者康复后,可再次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39]。

3.5 治疗

伤后8 h 内接受减压手术的患者比伤后8~24 h 接受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40]。

成人随机前瞻性试验表明[41],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在损伤后8 h 内受益于高剂量类固醇,青少年脊髓损伤使用类固醇的临床试验存在争议。在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类固醇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42]。Enicker 等[43]总结51 例保留刀片的SCSI患者,发现由于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不推荐使用类固醇,硬膜刺破并发脑脊液渗漏的患者,术后应定期使用抗生素。

另一种有争议的药物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ganglioside,GM‑1[44])。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中发现GM‑1,具有生物学活性。动物实验表明,GM‑1能促进神经元出芽,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并能阻止线粒体途径激活的细胞凋亡。Barros 等[45]研究显示,GM‑1 组患者对疼痛和触摸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运动评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而其他一些临床研究只能说明这种药物的安全性。在脊髓损伤部位给予GM‑1 的水凝胶制剂,不仅可以抑制凋亡和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元再生,提供神经保护,还可以促进运动恢复[46]。

4 脊髓损伤预后预测模型

加拿大Ludovic 等[1]在急性住院期间记录潜在的预测神经功能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并发症、AIS、AMS、LT、PP、ISS、创伤性脑损伤和从创伤到手术的延迟时间。对以上数据与1年后随访得到的患者SCIM 评分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发现4 个相关变量,公式为SCIM 评分(1年随访,%)=69.2+0.283(LT)+(AIS)-0.589(ISS)+0.134(AMS),OR值为0.57。

AMS 已被证实与脊髓损伤预后相关,损伤平面以下区域感觉的存在与预后功能恢复存在正相关[18]。LT 得分高于PP[47]。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PP 检查更复杂,或者是脊髓后柱不同受伤的程度影响脊髓丘脑传导系统程度不同[48]。

5 展望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研究脊髓损伤预后,各种研究采用不同的样本量,采取不同的量表,不同的时间间隔,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许多未发现的预后预测因素尚待研究。

总之,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评估量表、研究方法、随访时限等,研究患者短期与长期预后。分析潜在的预后预测因素,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合理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完全性脊髓分级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