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娜
(辽宁丹东东港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31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70%,溶栓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但溶栓治疗一般要求在发病后6 h内进行,大多患者无法满足治疗的条件而错失了溶栓治疗的机会。依达拉奉是一种神经保护剂,丹参多酚盐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笔者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依据。
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到观察组(n=55例)和对照组(n=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50~80岁,平均(63.38±4.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0~80岁,平均(63.36±4.43)岁。观察组、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予以降血糖、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依达拉奉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治疗,依达拉奉每日2次,每次15 mg;丹参多酚盐每日1次,每次200 mg。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每日2次,每次15 mg。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量表)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参考标准根据《神经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①无效:ESS量表评分减少<15%;②有效:15%≤ESS量表评分减少<45%;③显效:45%≤ESS量表评分减少<90%;④痊愈:ESS量表评分减少≥90%。以有效+显效+痊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ESS量表得分分别为(78.75±4.34)分、(51.65±3.68)分,观察组的ESS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50/55),其中无效5例,有效13例,显效14例,治愈23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45/55),其中无效10例,有效15例,显效16例,治愈14例;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机体脑部供血血流障碍,导致血流不畅,致使大面积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从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等一系列综合征。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发生死亡,且缺血半暗带发生瀑布级联反应,而瀑布级联反应还可导致再灌注损伤,自由基损伤是导致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再灌注损伤会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水肿形成,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减轻机体的自由基损伤程度[1]。当前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通过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方法恢复大脑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以及通过神经保护剂提高大脑缺血区域对缺血的耐受能力。依达拉奉属于羟自由基清除剂类药物,其脂溶性高,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到大脑内,一般以静脉方式给药,注射后可对次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大脑中羟自由基的水平,并能刺激前列环素生产,并能抑制白细胞三烯的生成,从而起到保护脑神经的作用。此外,依达拉奉还能对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减少了梗死的面积[2]。丹参多酚盐是指从丹参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其可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显示[3],丹参多酚盐可有效改善大脑缺血症状,并能有效降低组织水肿、减少梗死面积。同时,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抑制机体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ESS量表得分、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施以依达拉奉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并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关,因此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联合用药方式治疗,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