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养前涂片查真菌对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9-01-08 14:13王桂焕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期
关键词:念珠菌涂片孢子

王桂焕

(东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近几年,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加之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等技术的普及,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免疫力低下人群及老年人群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但要快速诊断肺部真菌感染仍是医学界的重大挑战。笔者旨在探讨痰培养前涂片查真菌对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期为肺部念珠菌感染临床早期诊断时是否应予以痰真菌涂片检查提供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0例痰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清标本和痰标本。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染色液、全自动染片机及化痰剂;CX21显微镜;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G试验检测试剂盒。

1.3 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若采集到的痰为黏液型痰,则予以同等剂量的化痰剂与其混合振荡,同时置于37 ℃温水中坐浴,达到痰液均质化效果。应用无菌棉拭子取痰,将其平整放置经消毒杀菌后的载玻片上,自然晾干后固定于适宜温度火焰上,进行革兰染色操作同时通过观察记录检验结果。

2 结 果

170例痰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排除PC96例,符合PC诊断74例(其中疑似50例,临床诊断21例,确诊3例)。

170例报告生长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110例(符合PC诊断45例),热带念珠菌18例(符合PC诊断9例),光滑念珠菌8例(符合PC诊断4例),其他念珠菌属28例(符合PC诊断12例),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混合培养阳性6例(符合PC诊断4例)。74例符合PC诊断的患者中白念珠菌49例(66.26%)。

170例痰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中50例检出假菌丝(同时可检出孢子),50例仅检出孢子。50例检出假菌丝中44例符合PC诊断,50例仅检出孢子者中20例符合PC诊断;70例涂片结果阴性,其中60例为排除病例。170例患者中68例G试验阳性,其中52例符合PC诊断,102例G试验阴性患者中80例为排除病例。

74例符合PC诊断患者中45例涂片检出假菌丝,阳性率为60.81%(45/74)。检出假菌丝对PC诊断敏感性为59.46%(44/74)、特异性为93.75%(90/96);G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27%(52/74)、81.25%(78/96);检出假菌丝对PC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G试验,P<0.05。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痰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行痰培养前涂片检查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检查,在对两种检查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等相关指标进行临床对比后证实在肺部念珠菌感染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该菌株属于双相菌,菌丝相属于芽生孢子伸长变成假菌丝,当其侵袭组织能力变强时患者方会出现症状,酵母相属于芽生孢子,一般在无症状传播及寄居中产生作用;因此一般以假菌丝作为判断念珠菌是否为致病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1]。PC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组织检查,但病理组织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加之肺念珠菌感染者病程短,临床表现轻,大部分经治医师均予以常规抗真菌治疗,并未选择具有创伤性手段的活检方式,因此PC感染临床确诊率要比实际患者感染率偏低。临床中对于痰培养结果提示阳性的患者不应直接应用抗真菌制剂进行治疗,临床医师更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气道分泌物如咽拭子或痰涂片检查结果中有无出芽孢子、假菌丝等决定是否进行抗念珠菌治疗[2]。本实验结果显示,检出假菌丝对PC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G试验,结果表明涂片检出假菌丝对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G试验是临床用于诊断诊断真菌感染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测手段,而G试验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例如磺胺类药物治疗、香菇多糖药物治疗者以及标本受到污染均有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此外,在并未进行检测就使用抗真菌经验性治疗也有可能致使假阴性结果的发生[3]。因此,在临床中可将痰涂片结果与G试验结果合分析,从而提高痰涂片结果与G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痰涂片检出假菌丝对诊断肺部念珠菌感染特异度高,可联合G试验检测,以提高肺部念珠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念珠菌涂片孢子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血培养分离出212株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