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

2019-01-08 14:13郭黎娜王云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期
关键词:汤合防己腹围

郭黎娜 王云海

(1 辽宁省丹东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辽宁 丹东 118000;2 辽宁省丹东市传染病医院中医门诊,辽宁 丹东 118000)

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综合影响所导致的结果,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病因。据文献报道,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每年大约有3%的人由慢性乙型肝炎转化为肝硬化,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55%~84%[1]。本研究采用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肝硬化改变,中医辨证为脾虚水停证,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1.44±5.73)岁;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64例,慢性丙肝肝硬化21例,酒精性肝炎肝硬化15例;随机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采取适当限水、限钠及保肝、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西医组口服氢氯噻嗪片,每次50 mg,每天2次。中医组加服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味:黄芪60 g、党参 15 g、茯苓皮 10 g、白术 15 g、桑白皮 10 g、鳖甲 10 g、防己 15 g、大腹皮 10 g、泽兰 10 g、陈皮 10 g、甘草 10 g,每天1剂,分作3次饮服。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腹围、体质量;②计算症状积分[2],主症记 0、2、4、6分,次症记 0、1、2、3 分,分数越高,则症状越严重。根据临床症状、腹水、肝功评价疗效[3]: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脾肿大消失,腹水基本消退,肝功能指标正常或降低幅度超过5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脾脏缩小,肝功能指标有所降低但未超过5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体质量、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中医组腹围为(88.50±14.73)cm、体质量为(73.27±9.77)kg、症状积分为(17.59±5.22)分;西医组腹围为(86.15.±17.44)cm、体质量为(72.36±10.22)kg、症状积分为(16.90.42±6.48)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中医组腹围为(80.63±14.39)cm、体质重为(65.28±9.40)kg、症状积分为(4.21±1.08)分;西医组腹围为(85.30±15.27)cm、体质量为(69.49±14.17)kg、症状积分为(7.88±2.90)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组显效37例(74.0%),有效9例(18.0%),无效4例(8.0%),有效率为92.0%;西医组显效22例(44.0%),有效17例(34.0%),无效11例(22.0%),有效率为78.0%,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肝硬化是现代人群常见的肝脏疾病,病因复杂,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随肝纤维化,最终造成肝小叶结构不可逆改变并形成假小叶。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腹水治疗一方面既可缓解症状,另一方面又可防止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出现。西医常通过限盐、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措施来缓解腹水,但疗效不一,有5%~10%的顽固性腹水患者基本无明显改善,且大剂量利尿极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引起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4]。中医将肝硬化腹水归于“肝积”“鼓胀”范畴,病机主要为肝病病程绵长,导致气滞血瘀,肝络不畅,肝郁脾虚,肝失疏泄,从而引发脾与胃的功能异常,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于胸胁腹部,最终形成腹水。多数肝硬化腹水患者属于脾虚水停证,防己与黄芪配伍,前者利水,后者补气,利水扶正,攻补兼施;党参健脾和胃,配合黄芪实脾以制肝横,泽兰、陈皮、鳖甲理气活血,桑白皮利水消肿,宣肺畅下,全方具有健脾利水、益气活血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西医组比较,中医组腹围、体质量明显降低,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有效率达到92.0%,而西医组仅为78.0%。可见,与单纯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相比,联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汤合防己腹围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的防己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汉防己甲素对先天性巨结肠乳鼠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对正常小鼠肝组织内细胞因子IL-6、IL-18表达的影响
探讨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的效果观察
平呃汤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