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08 14:13孙晶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相有效率障碍

孙晶静

(丹东市第三医院心理四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双相情感障碍是当前临床中最复杂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双相障碍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过激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了伤害。本文对双向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其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对药物依赖者;有严重自杀危险;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年龄(30.8±12.7)岁;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31.4±13.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1]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1.2.2 支持性心理治疗: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立场来理解患者,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讲述,在与患者交流时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刺激到患者。

1.2.3 加强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控制行为冲动。

1.2.4 充分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让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常来探视,安排好患者出院后的工作生活事项,指导患者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积极向朋友、家人以及医师求助。

1.2.5 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系统的放松训练,1周训练1次,训练时间在1 h左右,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放松身体,来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减少冲动。

1.3 疗效判定标准[2]:①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进行评定。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BRMS进行评定,分为4个等级:减分率超过75%为痊愈;减分率在50%~75%为显著进步;减分率在25%~49%为进步;减分率不足25%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治愈1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治愈,12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为(7.26±2.75)和(7.34±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为(5.97±2.44)、(4.64±1.98)、(3.20±1.27)、(0.87±0.46),对照组的评分为(5.55±2.40)、(4.67±1.64)、(3.17±1.19)、(0.98±0.66),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的常见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为狂躁和抑郁的交替发作,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常规的药物治疗能够控制并改善病情,但是起效较慢[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且观察组的MOAS评分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将刺激患者的不良因素都降到了最低水平。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双相障碍患者的冲动行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减轻的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双相有效率障碍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La0.05Ba0.95FeO3-δ-Gd0.2Ce0.8O2-δ双相透氧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很有效率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