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纪行
——张风塘扎尕那写生作品解析

2019-01-08 02:58亓文平
中华书画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幡设色青稞

□ 亓文平

扎尕那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是现代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张风塘的这批扎尕那写生作品主要通过一种“记述”的方式,真实地去反映画家在当地的所见、所感、所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扎尕那常见的晒草的木架、斑驳的泥墙、远耸的白塔、经幡以及割青稞的藏民……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画家在看到快雨时晴后瞬间感动,大雨瞬间降临又瞬间消失,整个山川处在一种云雾笼罩的世界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散发迷人的魅力,我们也可以欣赏到画家经过意匠加工后呈现的理想美景,也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所给画家的诗情画意。

这批写生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而且形式新颖,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我认为这来源于画家对于客观感受的准确把握,进而通过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表现出来。远眺扎尕那,几个原始村落周围群山叠嶂,巍峨耸天,一眼望去呈现黑、土红、灰白不同颜色,并且少有植被,而山脚却是绿草悠悠,山花烂漫,杉树林立,清流跌宕。这是一种荒凉与生机并存、雄伟与清秀相映的独特自然地貌,给观者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张风塘采用满构图形式和空勾渲染的方式去表现山的层次和空间,远山用笔、用色,逸笔草草,貌似轻描淡写,却表现出了远山的厚与透,另外在花青色天空的映衬之下,又能显现出山峰的远与亮。画家用概括的笔墨语言传递了扎尕那大山的雄浑气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既得益于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得益于画家敏锐的感受力。

对于当地的人文建筑,张风塘则用了一种近焦距的方式,以特写的手法去展示那种原生态世界。新的事物需要创造新的笔墨形式来表现,扎尕那的泥墙经过岁月洗礼,呈现出一种原始朴素的美,斑驳中隐约露出搭在里面的错综的树枝,那仿佛是岁月老人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往昔。画家采用了近似于水彩的表现技法,层层渲染的墙面残缺之处,用几组枯笔书写,彰显画面精神,再加上墙下那不成规则的石头墙基,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远古的气息。另外,我们在这批写生作品中,无论是在房屋旁,还是田舍间,总能看到一些颇具形式美的木架。这些多用来储存收获的青稞,张风塘把这种当地特有的事物抽离出来强化表现,错综的线条便与房屋、田地以及树木和远山的线条形成了一种画面的构成感,无形之中也在画面中构成了一种流动的抽象之美。画家有几幅作品是专门描写收青稞的情景,几位穿着藏族服饰的农人正俯身于金黄的青稞中,田地尽头的山冈上悄然地飘动着经幡、白云,这瞬间的凝固本身就带有神圣的宗教感,画家似乎并不愿意放弃关于这世俗世界的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墙角边挑逗小狗的藏民,还是瞻仰转经的虔诚信徒,不管是旧房子里改造的一点砖瓦新貌,还是永恒飘动的经幡,因为这些在画家的眼中是生动并充满温情的,这些细节构成了画家心灵世界的扎尕那。

置身这样的环境,张风塘除了感慨于那些奇异的视觉景象,更多应该会沉浸于这不染尘埃的圣景,在大山中与藏民的朝夕相处,一定是一场心灵的洗涤。读张风塘这些生动的写生作品,我们似乎在听一曲悠扬而醇美的藏族歌曲,心里透彻异常,身虽未至,但早已仿佛置身那天高地阔的甘南桃花源。

写生一直是张风塘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正如一生坚持到自然中写生的李可染先生所强调的一样,他认为写生、深入自然是改造中国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意义并不在于发展对景写生和对景创作,丰富胸中造化,而是在保持与生活的密切接触中重温那种鲜活的感受,恢复过去那种胸罗万象不吐不快的旺盛、炽热的创作心态。

张风塘从扎尕那所采集的那些生动的画面,正是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具体体现。面对新事物,他在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可能性,面对异域的风情和人性的温暖,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做了完整地呈现。

张风塘 扎尕那纪游其六 38×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张风塘 扎尕那纪游其七 38×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张风塘 青岛港 180×1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张风塘 西泠印社 50×9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张风塘 郭沫若书屋 69×11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猜你喜欢
经幡设色青稞
国画纸本设色《荷》
青稞地里的母亲
《岩高千尺虎》
经幡
草木,是暮春的经幡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独白系列之三》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郑庆余艺术作品
重生(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