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学时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2019-01-09 06: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报告药用

1.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2.广西高校右江流域地道中药材(民族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百色 533000

《药用植物学》是直接以具有医疗用途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形态与功能、医疗价值,以及植物、环境与价值的关系等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在中药学专业高等院校本科课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过程涵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野外见习教学[2-3]。《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是学生较为薄弱的学习环节[4],师生均要投入较多精力。实验教学内容中的药用植物显微构造是中药显微鉴定的基础,在《中国药典》中体现为植物类中药的横切面鉴定和粉末鉴定,均是中药鉴定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掌握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技能可为学习《中药鉴定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即两者是承前启后的关系,需要引起师生重视。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学习资源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成为趋势。当前,随着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调整,部分高校出现了课程学时减少的现象。不同专业和课程的学时减少情况有所差异,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校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也处于少学时的状态,对于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师按传统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挑战性,尤其是实验教学环节。该如何面对挑战,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少学时背景下,本课程组通过分析思考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1 少学时下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1.1 教师的教学难度方面 对教师而言,学时缩减下的实验课授课是一种新的挑战。第一,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相对偏少,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受到影响,这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来指导学生实验。第二,统编的实验教材列举的实验项目较为丰富,而基于学时偏少的实际情况,无法按照教材全部开设实验。因此,教师需要对比不同的教材,讨论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第三,教师要掌握好时间来讲解实验方案,避免讲解过多过细而占用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影响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训练实验技能,导致无法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1.2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 对学生而言,学时缩减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探究学习方面。第一,实验课次数少,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缺少,不利于全面理解实验方法及有效锻炼实验技能。如水合氯醛透化制片技术中的加热透化的程度、避免产生气泡等,均需长期反复操作才可规范操作。第二,实验教学内容较少,尚未能完全激发部分学生探究药用植物的学习热情,甚至易陷入“实验课不重要”的误区或过度依赖老师的指导,导致实验结果、教学效果与实验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如观察细胞后含物之淀粉粒,仅是观察出淀粉粒,而未仔细调整显微镜的准焦螺旋来找出脐点和层纹,判断其具体类型。第三,学生自身的认知内驱力尚不足,未能通过实验课来有效理解理论知识,且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够规范,未充分反映出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需改进之处。

2 少学时下实验教学的应对措施

2.1 重新制定实验教学目标 当前,本校实行的是2016年修订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用植物学》作为专业课之一,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知识点和动手实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方法技能。基于少学时背景下,课程组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前期教学经验和实验室的实际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重新制定了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课来验证教材的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规范使用、植物徒手切片技术、临时水装片技术、水合氯醛透化制片技术、植物显微结构的观察及描述、植物显微绘图技术、植物形态结构的辨识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学习后期课程和中药鉴定工作等奠定基础。

2.2 优选实验教学内容 突显药用意义研究指出[5],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环节更多侧重于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故要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当地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情况来选择实验内容,而不能完全照搬统编教材。因此,在少学时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既要选择内容合适、典型的实验项目,又要突出“药用”的特色。在实验课前,本课程组教师均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集体备课,力求将“药用”意义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针对中药学专业特色和本课程要求,讨论细化当次实验内容和方法,调整适中的工作量和实验难度;准备相关实验材料,进行预实验后再次讨论确定实验内容,最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现场教学。

《药用植物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借助光学显微镜、各种制片技术和若干实验材料等来观察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植物的组织、六大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实验课上,教师除使用典型的新鲜植物学材料(洋葱鳞叶、南瓜茎、夹竹桃叶、朱槿花、薄荷茎等)和永久切片(椴树茎、棉花老根、蚕豆幼根等)外,还准备药材粉末和以六大器官为入药部位的药材,如甘草、黄芪、何首乌、鸡血藤、枇杷叶、金银花、山楂、罗汉果、苦杏仁、酸枣仁等常见常用药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药材,判断其具体入药部位,如正常根或变态根、正常茎或变态茎、根或茎的具体变态类型、果实或种子等方面,并写进实验报告。籍此方式,学生深化理解了“药用植物”和“中药”之间的联系,并提前接触《中药鉴定学》的范畴,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在少学时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培养。本课程组采用“教师以课件讲授实验方案-教师示范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互助讨论-教师适当指导-实验报告点评”的实验教学模式。在首次实验课时,老师务必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验报告书写和显微绘图的规范性,并告知实验课有严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杜绝不重视实验课的现象。

在示教环节,教师要简单提示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光学显微镜使用、徒手切片技术、临时水装片制作技术、水合氯醛透化制片技术等实验技巧, 要详细讲解,并要提醒爱护实验仪器以及注意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多次提醒学生要加强在实验技能型环节的训练,如显微镜中不同倍数物镜的切换使用、光源强度调整及使用技巧、徒手横切结合夹持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水合氯醛加热透化的时间、花的解剖技巧等方面。为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师会在下课前十分钟,集中指出当次实验操作的共性问题,点评前一次实验报告,并鼓励学生相互点评分析。实验课后,如个别学生对实验报告和实验内容依然存在疑惑,教师还会在教研室作进一步辅导讲解。通过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友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2.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教师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扮演的是引导者,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动机。因实验次数较少,不需要学生征订统编的实验教材。在教师短暂讲解实验任务后,即可要求学生借助《药用植物学》理论教材,结合实验多媒体课件,开始自主探究实验。课堂上允许学生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出现的实验现象,反复实验,协同解决实验中的失误和问题。对较好的实验结果,可让学生拍照上传至QQ群作示范,如大黄的草酸钙簇晶、半夏的草酸钙针晶、金银花的花粉粒和非腺毛等,促进相互学习,减少盲目摸索时间以顺利完成所有实验内容。

在指导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依据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自行判断,再进行点评和解答,而非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对新接触的实验方法, 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害怕心理和紧张情绪,教师应讲清楚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对于操作失误或实验效果欠佳的学生,教师先让其分析原因,肯定探索精神,再督促其抓紧时间重新实验。在课后,建议学生将清晰的实验结果照片发到QQ群的相册和老师邮箱,作为学习资料和教学素材,形成一种重视实验成果的风气。

通过上述方式,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保持探究精神,主动验证教材理论,并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勇敢决断的能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实验时间有限,学生未能验证所有理论知识,故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关键工作,并使其具备《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能力[6]。

2.5 创新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为检查学生学习与《药用植物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实验教学要对其实验能力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仅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成绩来评定实验成绩,难以检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法的理解程度,故应当加以改进[7-9]。因学时少,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实验室实际条件等因素,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果实种子特征的识别。每次实验均需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文字记录的完整性和显微绘图的规范性;务必如实反映自己的实验结果,不可抄袭,若借用其他人的结果必须注明;注重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未全部完成实验内容的原因以及个人实验感想等方面的分析;对于指出的绘图错误,在后期实验报告中有修改者可适当加分,否则要适当扣分。

在最后一次实验课,学生要完成实验操作和果实种子特征识别的考核内容。第一部分,教师现场对其实验操作和实验效果来评分。学生随机抽取已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完成光学显微镜规范使用、临时装片制作效果、永久切片观察等内容。第二部分,学生依据已准备的若干果实和种子,自行识别判断特征,比如果实或种子的类型、真果或假果、肉质果或干果、种子有无胚乳等,并在规定时间内记录到实验报告。通过考核,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并促进形成师生交流互动的愉快氛围。

3 结语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在少学时背景下,本课程组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学会学习迁移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学时中锻炼掌握实验技能,有助于学生树立敢于探究未知问题的信心,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植物学实验报告药用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实验报告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问卷星在无纸化实验报告中的设计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