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探究

2019-01-09 07:07宁璐璐
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团扇审美情趣艺术特征

宁璐璐

摘 要:团扇是小品画中的一种形式,伴随院体画的发展,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地理环境的改变,山水团扇在南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文章以南宋团扇兴盛的背景为切入点,着重从构图特征和诗意表达两方面来分析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诠释南宋山水团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团扇 院体画 艺术特征 南宋山水画 审美情趣

最早看到的有书画的团扇是在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徽宗摹张宣的《捣练图》中。团扇到宋代空前繁荣。据夏文彦的《图绘宝鉴》记载:“南宋时期的赵彦,汴梁人,居临安,开字铺,画扇的名”{1}。而团扇这种书画形式在宋代数量和种类之多,使用阶层之广,究其原因与统治阶层的重视和提倡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执扇风尚,南宋所处的地理环境,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众多人物手持团扇。可见团扇在宋代非常流行。 “1975 年在江苏金坛南宋太学生周瑀墓中出土了两把团扇,其扇面长26厘米,宽20 厘米,反映了宋代团扇的大致尺寸”{2}。这与我们日常所見的团扇尺寸相吻合,因此可以推断出宋代画家基本上以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尺寸为进行创作。说明团扇的兴盛离不开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因此它的题材涵盖面广包括花鸟、山水、人物、建筑等。最为我们熟知的团扇多为两宋画院精细的花鸟绘画,如《出水芙蓉图》{3}。目前能看到的团扇作品多为南宋时期所绘,北宋时期的团扇较少,尤其是山水题材更少。

本文将对南宋山水团扇文化深入探究,将其放在时代的绘画艺术氛围中,力求还原皇家对团扇创作的倡导和政治的变革,分析山水团扇在南宋得以发展和繁荣的原因。诠释山水画在团扇中的艺术性,分别从构图和意趣两方面分析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在构图和笔墨上剖析南北宋山水绘画的差异,感悟南宋团扇在山水绘画上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一、 宋代繁荣的团扇书画作品

1.宋徽宗及其画院的影响

宋代在宋徽宗之前的画院所创作的山水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宋初到神宗期间的山水作品尺幅较大。《宣和画谱》中记载宋初画家燕肃“旧传太常与玉堂屏等,皆肃之真迹。而肃尝寓寄于景宁坊,所居墙壁,亦有其画,今皆湮没焉。独睢、颍、洛佛寺尚存遗墨”{4}。说明当时绘画尺寸较大,画家所绘屏风作品也很多。邓椿的《画继》也由对画家奉旨于宫殿寺庙道观作壁画的记载。因此在宋代初期的画院中,绘画作品多为政治应用,且尺幅较大。在宋徽宗时期,画院规模及创作数量发展到鼎盛,由于统治者的重视,王公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壮大,对绘画作品的品读和审美情趣渐渐增加了玩赏的性质,而不单纯地为政治服务。此时的作品尺幅也多以卷轴和小品为主。团扇书画作为小品绘画的一种形式,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备,成为文人墨客竞相把玩赏识的一类作品。邓椿《画继》 中记载,赵令穰“其所作多小轴,甚清丽,雪景类世所收王维笔,汀渚水鸟,有江湖意”{5}。更有皇帝宋徽宗的亲笔御扇,“政和每画御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期间贵近往往有求御宝者。”不仅如此,徽宗还有扇面作品传世,如北宋早期的团扇绘画作品《枇杷山鸟图》、《梅花绣眼图》和《桃鸠图》等作品。可见当时团扇书画的流行离不开统治阶层的提倡。画院考核多以写生生动为主,因此团扇也多绘花鸟蔬果,山水团扇并不多见。主要是由于北宋时期范宽、郭熙、李成的全景山水的影响,给人以饱满充盈之感。团扇中山水小景创作不多。但不可否认,宋徽宗时期的画院培养了大量擅长院体画的画家,他们精于描摹,对绘画创作充满激情,为南宋绘画积累了大批中坚力量。

到了南宋,由于统治阶层的变革,院体的山水画家经历了金兵南下,偏安一隅,开始在绘画风格上寻求改变,山水创作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

2.南宋地理环境

由于徽宗对画院的重视和梳理,为南宋院体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地理环境从北至南发生转变,画家所能能描绘的对象发生了转变。因此南宋山水绘画不同于北宋时期高山瀑布,宏伟壮美,更多了空、柔美。同时宋高宗以及之后的几位皇帝同样热爱绘画,对扇面绘画也都有所研究。吴自牧在其《梦粱录》中就曾提到: “记昔年高宗在寿宫时,赏桂,曾命画工为岩桂扇面,仍制御诗分赐群臣”{6}。这为团扇绘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团扇绘画形制的流行,为山水绘画的取景和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加之南方山水适合在团扇形制上表现,显得更加秀美温润,山水创作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因此南宋时期的山水团扇相对于北宋更多;从山水创作的角度来讲,风格与审美也与北宋不同。

二、山水团扇的构图特征和诗意表达

1.构图特征——边角之景

团扇对绘画创作来说提供了新的构图和画面分割的方式。不同于立轴和长卷的,团扇圆形构图对创作是一种限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于画面经营位置,应物象形等创作手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产生了不同的画面效果。在团扇中“以小观大”的审美情趣不断加强,因此南宋期间山水团扇的作品很少有全景构图,因为方寸之间要求画家表现全景很难,更多的是截取山水的某一部分或者用笔墨空间集中表现局部。这种代表构图便是边角之景。代表人物有马远、夏圭。

夏圭所绘的《山庄墓雪图》。细品此图,描绘深秋或初冬时节江南的暮色雪景。画面上山巅和树木相连,恰巧使画面一分为二,为典型的“夏半边”构图。图中远山、近石被白雪覆盖,画家为了突出雪景的感觉,将山峦和天空形成一明一暗的对比。近景苍劲的古树扎根在左下角的巨石上,叶虽已干枯,但细枝末节仍然繁密。整幅画面虽不大,却小中见大,刻画精细,“夏圭”二字行书落款非常小,藏于左下角坡石上。透过只占画面一半的远山和近景,使观者感受到寒冷萧索,朦胧空寂的美。这既使圆形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富于变化。描绘了山、石、树,采用边景构图,留下大面积的空白,给观者留下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画面小却以少胜多,以简代繁。

由此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不同于从北宋全景式山水,而团扇这种形式给了画家不拘泥于实景大小而是表达自己心中所感。对画面进行分解和重构的契机,这种边角处理的构图使得画面更加空灵、生动。

2.诗意表达——隐逸之美

南宋的山水团扇中不单纯表现山水,或有花鸟点缀,或有人物穿梭。在这一类团扇中尤以描绘在自然中隐居的画面为经典。画面多为描绘一位文人、诗人或者退仕的官员隐居的生活。对于团扇中表达的隐逸之美,有的画面会直接表达,例如一位佚名画家所绘图1,其中的主人公在凉亭中眺望远方,右下角一位仆人在接待他的友人,向前引路。画面可以看出凉亭布局精巧,有山石、松树掩映,还有回廊,小桥。可见这位主人公地位较高。在山水团扇中常用点景人物周围的景致来烘托生活背景。由佚名画家所绘图2《花坞醉归图》,一名醉客骑在毛驴上后面跟着他的仆人,正在接近坐落于山石花丛中的茅屋。

有的画面会含蓄地表达。在夏圭所描绘的扇面《湖畔幽居》中,右下角一个人走在桥上,仆人在打扫庭院,山间的松树和石头上的竹子蒙着一层晨雾。这种隐逸的生活被画家寄情于山水之中,表达了南宋画家隐居的生活中带有的社交文化,这些画中表现的人物常常不是真正的隐士,而是向往诗意生活的画家本身。甚至不需要人物,画家仅用山径、房屋、水波、桥梁、城门等便可表达内心隐逸于山水之中傲骨。所以笔者认为南宋山水团扇中表现诗意生活的题材,山水为主体,人物掩映在其中,“小中见大”起到了点睛之笔。同时也反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邃意境。

结语

中国团扇形制的出现为绘画形式增添了多样性,山水团扇在南宋时期出现繁荣,离不开院体画的发展和宋朝历代皇帝的重视,同时受到南宋政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审美情趣和绘画风格。这与北宋时期山水画大卷轴有明显的差异,从形式上逐渐向精巧的扇面和册页转变。不再以写实的山水为依托,更重视画家心中之景,主观地处理画面来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研究南宋山水团扇的绘画作品,对于丰富南宋山水画史及小品画的发展有很大价值。

注释:

{1}【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2}徐吉军.扇动风发[M].学院出版社,2009:22.

{3}出水芙蓉图.南宋吴炳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王群栗.点校.宣和画谱.

{5}【南宋】邓椿.《画继》卷六《人物传写》.

{6}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花之品》.

参考文献:

[1]肖永军.宋徽宗和他的画院对南宋团扇山水小品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5(10):49-50.

[2]王哲.浅谈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特征[J].美术大观,2016(7):64-65.

[3]杨祥民.扇子的故事:傳统造物的礼仪性与审美性蠡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南宋绘画风格探析之团扇扇面之制[J].荣宝斋,2010(9):246-247.

[5]冯文华.宋代团扇文化与小品画的扇面形制[J].艺术家,2013(S1):229-233.

[6]冯文华.南宋小品画兴盛的原因[J].文艺争鸣,2011(10):108-110.

[7]杨祥民.南宋绘画风格探析——从团扇面与花鸟画谈起[J].贵州文史丛刊,2010(1):95-101.

猜你喜欢
团扇审美情趣艺术特征
南宋 吴皇后 行书题青山白云图团扇
南宋 杨妹子 楷书瀹雪凝酥七绝诗团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